第24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感謝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saya 3瓶;顧長安、落隰淵 1瓶;

  非常感謝大家對我的支持,我會繼續努力的!

  第119章 心結未解

  年三十宮中賜了宴, 君臣同樂,共慶新年, 宮宴是未時三刻開始的,結束的時候也還不到酉時,天都還亮著,眾臣各回各家與家人再吃一頓飯,沈辭則留在宮裡陪謝如琢守歲。

  往年都是初五開朝,今年謝如琢體恤大家辛苦, 推遲到了初八,大虞遠沒有到可以人人悠閒度日的時候,因而開朝沒幾天就又是緊張的氛圍,總有商議不完的事。

  年前孫秉德召集六部按新政的法子做好了今年六部的銀子預支,謝如琢也已過目,第一年孫秉德確實是下了狠手的, 銀子收得很緊, 幾乎是要把每一個銅板都用在刀刃上, 六部和孫秉德扯皮了幾個月,最後還是被收拾服帖了,老老實實勒緊了褲腰帶, 至少眼下看來是沒人敢耍花樣的, 具體實行起來如何又是另一回事了。

  如今的大虞年年打仗,兵部無疑拿走了大頭,但相比往年, 還是少了許多, 北疆的軍費縮了一半,預支的今年南征軍費也少了三分之一,兵部曾因此提出過不滿, 還妄圖拉親近軍方勢力的皇帝來撐腰,不過孫秉德早有準備,軟硬兼施,一面絕不鬆口,一面又安撫兵部這只是做個預支,之後打仗需要補支銀子還能不給嗎,兵部看拗不過孫秉德,又尋思著若真銀子不夠陛下也不會坐視不理,也就不說話了。

  大虞現在基本已定下了入夏後開戰,在這之前都是為戰事做準備的規矩,而許自慎那邊年年也是如此,因而入夏前兵部都很忙,職方清吏司要重繪輿圖,還要管著三大營日常操練的大小事,武庫清吏司要調度兵器供應,而具體要怎麼做還要看朝廷的作戰計劃。

  為了好辦事,近來兵部都在催謝如琢快些決定今年該往哪兒打,定下作戰計劃來,謝如琢心中自是早有決斷,未多猶豫便道:「我們現在打江北並不方便,許自慎如果突襲衡川或寧崖,我們既要顧江北又要回頭救衡川或寧崖,容易左支右絀。不如直接打池州,衡川和寧崖派兵駐守,以防許自慎南撤,把許自慎堵在池州脫不了身,先取坪都以雪當日之恥,再慢慢平復江北、江南、蜀中和嶺南。」

  朝中已有不少人都猜到了皇帝會先打池州,無論怎麼看這確實都是更穩妥的辦法,拿下池州,綏坊、池州、衡川和寧崖也能連成一片,南邊的江北江南等地都可以徐徐圖之。

  這是兵部必須關心的事,因而韓臻還是上了心的,微皺眉道:「陛下,三大營的兵馬現下雖已過十萬之眾,但要駐守衡川和寧崖,剩下的打池州可能不太夠。」

  謝如琢點頭道:「朕知道,寧崖的衍王還沒收拾完,不管怎樣朕還是會讓吳顯榮再借兵來,三大營留守京城兩萬,衡川和池州四六開,確實是不夠。」

  「那陛下是打算募兵還是……再問北疆借兵?」韓臻和孫秉德交換了一個眼神,「其實和北疆借兵也不是不行,吳顯榮借兵給我們是得了好處的,其他人肯定也看得到,我們開條件,和他們還是有談判的餘地。」

  謝如琢不露聲色地淡笑,知道內閣又想打裴元愷的主意,就是要抓住一切機會好和裴元愷接洽談判,培植自己的軍方勢力。

  而此事認真算起來,找裴元愷借兵還真是好辦法,成功的可能也很大。

  從衛所改制開始,裴元愷在綏坊的勢力就縮了大半,後來朝廷對他的態度也是能有多淡就有多淡,滄州退戰後,謝如琢更是已把裴元愷當成了死人,滄州的大小事務都愛答不理,裴元愷也極少出現在謝如琢口中,看起來明顯就是沒有關係緩和的徵兆了,更不可能讓裴元愷從朝廷手裡撈好處。吳顯榮宋青閣他們會有一些京城的勢力,這是必然的來往,謝如琢不會去動,但對裴元愷在京城的勢力卻是嚴防死守,大半都被排擠出了重要的位置,其他從前北疆能得的好處,如今也只剩下「你想都別想」五個字。

  其他三位總兵都是人精,該怎麼處理和朝廷的關係都心知肚明,早早看清了朝廷對裴元愷的態度,對裴元愷也是敬而遠之,當初華揚舲獻的策說的就是「合縱連橫,逐個擊破」,眼下可以說是基本達到了目的,從前最強的裴元愷已經孤立無援。

  謝如琢猜裴元愷也有點焦慮了,內閣自然也看得明白,更是想利用這點好好做文章,給自己贏得利益。如果這次朝廷真的給裴元愷開條件,裴元愷有九成的可能會和同意合作,孤立無援並不是裴元愷想要的,他想讓朝廷怕他忌憚他,自己當土皇帝,眼下朝廷把他當可有可無的一枚廢棋,這顯然不是什麼好事。

  因而裴元愷也需要一個朝廷和他談判的機會,有談判就說明朝廷還離不開他,還需要他,而他也就可以趁機再撈好處,掰回一城。

  但謝如琢是不會給他這個機會的,眼下的主動地位在自己這裡,要不要談判是朝廷說了算。

  「韓閣老是指誰?裴元愷?」謝如琢道,「滄州軍可以視滄州百姓於不顧,朕怎麼敢用他的兵馬?萬一還沒開始打他就退兵了這找誰說理去?」

  皇帝看似意有所指,其實就是在耍無賴,擺明了說「想打裴元愷的主意,沒門」,孫秉德也皺起了眉,皇帝防他們和裴元愷搭上線還真是防得死死的啊。

  「那陛下是打算募兵?綏坊人口不算多,軍戶又占了很大一部分,募兵必然效果不顯著,而衡川和寧崖剛經戰亂,人口減少,青壯年許多都離開兩地去了江南和蜀中,也不會有太理想的結果。」孫秉德緩緩道,「況且募兵不是一時半會就能完成的事,招來的新兵也要操練,想立刻上戰場幾乎無可能,問北疆借兵才是最快最有成效的法子。」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