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這也是事實,說起來孫秉德還有現在內閣的幾個人都曾是文壇上赫赫有名的人物,在學子文人之中也頗有盛名,但他們已是閣臣,讓閣臣去做國子監祭酒,說出去也是有些啼笑皆非,國子監祭酒是從四品,五品到四品之間是不上不下的位置,如杜若所說,大多是入朝有了些年頭,但又還沒爬到高位的,除了杜若,其他的年紀都在三四十歲左右,謝如琢絞盡腦汁也真沒想出一個在文壇上有名號的。

  沒有想到大虞的文壇已經隨著國運一起沒落到了這種地步,三四十歲正是盛年,從前大虞還興盛之時,無數文壇上有名的人物都在這個年紀被天下人記住,在官場上意氣風發的同時,也寫出了他們一生中最好的詩詞文章,流芳百世,可現在,放眼看去,空無一人,也再難看到那些好詩好文。

  「唉,挑來挑去其實朝中也只有先生最合適嘛。」謝如琢撇嘴道,「孫秉德還說你太年輕,不想讓你去,那他倒是給朕提個別的人出來啊。」

  杜若忙道:「元翁說得也沒錯,臣確實太年輕了……」

  「那是因為先生登科時還未及冠,大虞有幾個這年紀登科的?」謝如琢擺擺手打斷他,「不過朕還真不想讓先生去國子監呢,去國子監總不可能待個幾個月就能走,至少也要做個一兩年,這地方和兵部相比,朕覺得先生還是在兵部最合適。」

  杜若沉默片刻,道:「如果陛下需要臣去,臣願意去。」

  每一個從翰林院出來的官員,尤其是庶吉士出身,誰不想進六部,慢慢往上走,最後順理成章入閣,當初謝如琢安排杜若入六部也是這麼想的,在衛所改制時即使給杜若降半品也要把他塞進六部,因為只有入了六部才能走接下來的路,如今杜若好不容易在兵部站穩了腳跟,要把人調去國子監這麼個游離於六部之外,名聲比權力更好看的位置,他是十萬個不願意,還有種前功盡棄的喪氣。

  杜若一離開兵部,六部中就沒有了自己最信任的人,兵部又是現在最重要的地方,沒個自己人怎麼辦?

  謝如琢越想越煩躁,眉頭不自覺就緊緊皺起,眼中都有了冷意。

  杜若自然猜到了他在憂慮什麼,略作思量,道:「陛下若是擔心臣離開兵部會於局勢不利,其實臣倒覺得陛下不必過多憂慮。元翁的新政給陛下幫了大忙,不管以後是否有不可避免的弊端,至少在短時間內新政會很有用,而且元翁也會盡力把新政推行得有模有樣,六部在兩三年內應當都會因為新政而不敢起什麼大風浪,何況六部中也有不少臣熟悉的官員,陛下也可以多接觸他們。」

  「衛所改制最難的部分已經都做完了,因為最難下手的就是綏坊,我們已經辦妥了,日後收回其他布政使司,陛下讓別人去也不會出什麼差錯。元翁若要衛所勢力,最想要的不過是綏坊和池州,當初他想在衡川下手也只是因為如今大虞只有綏坊和衡川,等戰事一路順遂,大虞得以重整山河,他就不會再打其他地方的主意,因為他要來也無法收在手裡,離京城太遠又不如綏坊意義重大,沒有任何用處。兵部其他事務中目前多與戰事相關,陛下已經打算讓沈將軍提督三大營,兵部也沒辦法過多插手什麼了。」

  謝如琢因心煩意亂,下意識去想的是事情的表面,而杜若顯然想得更深更長遠,此番聽下來,他倒是頗有豁然開朗之意,雖然知道杜若有安慰自己的意思在,但想了半晌,也沒想出杜若哪裡說得不對,那點煩躁瞬間又煙消雲散了,眉峰平滑下來,眼底的冰霜之氣也消逝,有了點點笑意。

  心情一好,腦子也轉得快了不少,所以人還是要心情好點,不然影響思考的速度,謝如琢立馬想到,其實現在內閣中的於梁淺在很多年前也當過國子祭酒,也是從六部調去國子監,兩年後京察得以從從四品升到正三品,而朝中最符合這個品級的是六部侍郎,於是於梁淺又回到了六部,還做了侍郎。

  再仔細想想,先帝之前,大虞還能數出其他幾個這樣的例子,離開六部確實有壞處,但失利都是暫時的,事實上國子監祭酒這個位置若是用得好,完全可以成為一個跳板。

  六部的官員設置在五品和三品之間有個斷層,不存在四品,但升遷甚少能有人一次升兩品的,都得一步一步慢慢來,因而很多人一輩子都只能在六部做到五品,無法再往上走一步,三品就是侍郎,這個品級在大虞沒有前朝三省設置的情況下,在文官中已很接近頂峰,六部共有十二個侍郎,而侍郎其實就有了入閣的資格,內閣七人不全是六部尚書,現在就有兩個是侍郎。

  謝如琢不僅不煩躁了,還覺得自己之前真是蠢極,這麼好的機會擺在眼前不用起來怎麼行,杜若要走到侍郎的位置不知還要多少年,但若是去國子監祭酒這個位置過渡個一兩年,再回六部就是順理成章成為侍郎。

  於是杜若眼睜睜看著謝如琢掩住狂喜的神采,勉力平靜,但說出的每個字都覺得他在笑:「先生儘管去國子監吧,朕覺得甚好。」

  杜若有點無奈,其實他前面只是想安慰一下謝如琢事情沒那麼糟糕,誰知效果太好,謝如琢都快高興昏頭了。

  作者有話要說:  小謝:突然發現了一個好事,不要告訴孫秉德

  老孫:你猜我投誰了(狗頭)

  小杜:是我吧是我吧,手拿萬人迷劇本怪不好意思的(害羞)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