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若是將自己的表演拍攝進膠片中,自己便只需要表演一次,就能無限重複地播放同樣的表演,而自己則可以在短時間內進入下一個故事的表演與拍攝。

  這不但能讓他過足表演的癮,還能不停地嘗試全新的角色與故事。

  小玖很快喜歡上了這樣的表演方式,也喜歡上了電影。

  只是因為電影的時長限制,他仍舊以拍攝各種歷史典故與短篇小故事、獨幕劇等為主,基本告別了多幕劇話劇的演出。

  這樣的情況一直到攝像機逐漸優化,可以拍攝半個時辰長短的影片後有了變化。

  ——影片若是太長,還能分成上下兩部。

  只是時間太長的影片很不好控制。

  畢竟這時候的影片基本全是採用的一氣呵成的拍攝方式,而且基本全都是拍攝的話劇:因為話劇大多是在經過一兩個月甚至更長時間的排練,確定不會出現大錯後才會上台表演。

  若是劇目時間短,演員繃緊神經後尚且可以保證一個錯誤不犯地完成所有表演。

  可一旦時間長了……

  而且這種長時間的表演,也需要更多時間觀看,小玖之前採用的直接在話劇院售票大廳播放的方式顯然是非常不合理的——

  因為沒人能一動不動地站著看完一部長達半個時辰的電影。

  若電影內容就是話劇,他們為什麼不花錢買票,進入話劇院坐著觀看演員的表演?

  所以必須有一個專門放映電影的場合,還得有凳子。

  而電影的故事內容,也不能偷懶直接拍攝話劇。

  ……

  因為種種限制,即便有了拍攝長篇電影的條件,小玖最後還是放棄了。

  他開始拍攝張櫻書肆里出寫出的,其他民族的故事。

  這讓小玖的名聲愈發響亮,且讓中心城的城民更了解了自己的鄰居、好友、同事、乃至於與自己迎面擦身而過的一個路人所在族群的文化。

  隔閡是因為不了解,而當了解並學會了尊重之後,隔閡自然消退。

  張櫻見狀,意識到一切準備妥當,已經可以開始為默默造勢了。

  默默:「???」

  默默沒太明白張櫻的打算。

  張櫻解釋得也清楚明白:「劉邦打天下有白蛇入夢的傳說,武則天碑文出世,朱元璋神仙入夢……這些傳說是為了什麼?」

  「塑造自己天生異於旁人,理當位及人君,進而招攬天下能人異士追隨效力。」

  但究其根本,還是「造勢」二字。

  如今當然不能再編造神話傳說,但在有電影的情況下,神話傳說反倒落了下乘。

  「我決定以默默為主角,以你的經歷增添刪改之後寫一個電影劇本,然後拍攝出來在美洲各地免費播放。」

  「若是劇本寫得好,在大家看過電影之後,自然會喜歡並擁戴默默的統治。」

  畢竟,如果這部電影拍攝出來,就是歷史上第一部 長篇電影。

  故事的完整性與震撼度和短篇小電影根本不是一個量級,能給觀影者帶來的情感體驗與代入感更不是短篇電影可以相提並論。

  但關鍵是,劇本兒要足夠好。

  如今尚未出現的剪輯技術,也需要找人認真研習,導演與攝像師、燈光師等也都需要盡善盡美……

  默默有心推拒:「我對表演並無興趣,拍攝與我相關的電影故事可以,但讓我上台表演就算了吧。」

  張櫻看著默默,陳述事實:「只有你親自出演,才能達到最好的效果。」

  畢竟這時候的人還沒有被大量影視劇沖刷,若真的拍攝出這麼一部長電影出來,這麼長時間的故事進程,完全可以讓觀眾帶入故事角色當中,他們會對故事裡面的主角的經歷感同身受,進而喜歡上主角、喜歡上幫助主角的每一個人,同樣也會對故事中的反派生出看待生死仇人般的痛恨……

  第一部 電影如果足夠優秀,是可能講這樣的情緒放大無數倍的。

  默默最後還是被張櫻說服了。

  之後便進入了緊鑼密鼓的籌備當中,導演、剪輯與編劇這三個職業全都由張櫻負責,其他如攝影師與燈光師等職業則從頭開始培養,重要角色的演員也是直接從話劇院中招募,若是沒有合適的,才會在尋常百姓中挑選適合的素人當演員。

  這麼一番準備下來,即便中間發生了一些意外,最後也拍出來了一部長達兩個時辰,被剪輯成了一二三四共四部電影輪番播放的成長型大女主的傳記電影。

  電影主要講述的就是人默默在大清的身份與從小受到的教育、過的優渥的生活,紙醉金迷完全不足以形容默默從小的生活環境。

  很多人在看前面第一部 電影的前半部分時,所有人都忍不住生出了嚮往以及恨不能取而代之的羨慕嫉妒,但與此同時,電影中無處不在卻又無處可尋的壓力與牢籠又讓觀眾沒有辦法徹底地為默默以前的經歷感到高興。

  因為他們能感覺到,她是那麼的不高興。

  等到了後半部分,默默開始覺醒,開始意識到困住自己的牢籠是什麼,開始明白自己若是繼續安於享受就將永遠無法從這樣的牢籠中逃脫……

  於是她接著成婚的機會,從困住自己的牢籠中逃了。

  第一部 電影的最後一個鏡頭,是一葉孤舟漂浮在茫茫大海中,讓人生生看出了孤寂與前途未卜的恐慌。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