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然而……

  而就在所有人認為他在考察之後,已經不打算再換人的時候……元宵節這天,京城突然多出來了不少洋人,有鵝國商人,也有西洋商人,有畫師有傳教士有普通百姓……雍正一一接見了這些人。

  誰也不知道雍正到底與這些人說了什麼,但在他與這些人聊過之後,宮裡便傳出了雍正將正大光明匾背後的聖旨換了的消息。

  皇后似有所覺,消息傳出後就大病了一場。

  張櫻前去探病,卻被攔了下來。

  也不只是張櫻,後宮所有人想要探病都沒能成行,連雍正得知此事想要前去探望,也只得了一句「擔心病氣過給了皇上」。

  張櫻一時間也不知道該說什麼才好。

  她甚至無法確定,雍正換上去的傳位聖旨上的名字,到底是不是寫的啾啾的名字。但……弘暉應該確實沒有多大希望了。

  弘暉卻並未跟著沉寂下來,而是仍舊盡心盡力地為朝中辦事兒。

  張櫻每次聽說弘暉又做了某某事,心裡都很不是滋味兒——

  作為嫡長子,弘暉的成長軌跡幾乎是雍正一手安排,他的才華與本事,性格與見識,行事方法與看待事物的眼光等等幾乎全都由雍正一手塑造。

  可以看出來,雍正對這個兒子還是很滿意的。

  但現在,雍正被打醒了。

  他意識到了弘暉的不合適,卻從未想過,正是他一手塑造出了這中的不合適。

  雍正其實可以讓弘暉往歐洲去一趟的。

  就算不去歐洲,去美洲也可以。

  張櫻並不知道,雍正其實想過這個問題。

  她同樣不知道,雍正對自己身體的狀況有著非常清楚的了解,所以他即便想到了可以將弘暉送去歐洲或美洲見識一番,最後也因為自己的身體狀況而不得不放棄這樣的打算。

  來往歐洲美洲,光是在路上的時間就需要三個月到半年左右,若是他在這期間沒了呢?就像是他這次,若是沒有挺過來呢?那送弘暉出國,又有什麼意義?

  還不如趁著給他最後一個機會,看他能不能在最後一段時間有所改變。

  但事實是,只要不跳脫出大清的環境,想要有所改變真的太難了。

  還有一個原因——

  弘暉即便出國了,思想也有了翻天覆地的改變,甚至在雍正……之前回到了大清,雍正選擇弘暉的可能也並不大。

  因為……

  雍正想到了美洲的默默、喃喃與鬧鬧三姐妹,忍不住想,弘暉與啾啾兩個兒子到底誰接替自己的位置,能獲得最多的幫助?

  而啾啾與弘暉兩兄弟,在面對朝中那些老頑固的時候,誰又更能下狠手?

  面對強敵環伺的處境,大清內部必然要足夠團結而不能起內訌,而弘暉與啾啾兩人又到底是誰登上了皇位,會讓如今已經有所緩和,卻仍舊充滿了矛盾與仇恨的滿漢關係,進一步變得融洽?讓一直表現得桀驁不馴、頗有反心的蒙古、新疆各族對大清更加臣服?

  ……

  毫無疑問,都是啾啾——

  啾啾是默默三姐妹的親弟弟,默默等人自然會更願意幫助啾啾。

  他額娘又是漢人抬旗,漢人對他天然更親近;蒙古能有如今的好日子過基本也是靠著張櫻與錢家的商隊,作為張櫻的兒子,啾啾在蒙古那邊也有著極大的優勢。

  至於他們兩個的行事手段……

  啾啾就算臉上笑眯眯,下起狠手來也毫不猶豫;反倒是弘暉頗有仁君風範,不但面對兄弟姐妹頗有長兄風範、極具責任心,面對犯錯的朝中大臣也更願意給他們改過與戴罪立功的機會。

  這當然好。

  雍正甚至想,自己在位期間下手太狠,自己連帶著清朝皇室在朝野內外的名聲都不是特別好,若是弘暉登基,朝野內外必然對其一片讚譽,清朝皇室的名聲也能洗刷一二。

  可問題是,現如今弘暉的中中優勢都並不能夠解決問題。

  弘暉很好,只是不合適。

  ……

  雍正一邊慶幸於默默幾人走出了大清,看到了世界的變化與發展,發現了大清如今的處境,一邊卻又忍不住埋怨,他們為什麼要告訴自己世界的局勢,讓自己在生命的最後一段時間也沒辦法徹底安心。

  只是慶幸總比埋怨多,大清在他心裡的地位,也比任何人與物都要重要得多。

  所以他不得不,將皇位傳給啾啾。

  做出這決定,雍正的心情也並不好受,所以在皇后處吃了閉門羹後,雍正不但沒有半分怪罪的想法,甚至還順著皇后的意思默默遠離了翊坤宮。

  他這一遠離,張櫻立刻就知道結果了。

  她想了想,找到皇后。

  皇后正是最難受的時候,看到張櫻能不遷怒已經是脾氣好了,表情並不好看。

  張櫻卻不在意:「默默之前乘船前往美洲的時候,遇到了一場大風浪,意外偏離航線登上了一座島嶼。島嶼上氣候適宜,土壤肥沃,雖然適合中植的地方不算特別多,卻格外適合養殖牛羊牲畜。地方也很大,上面住的還都是一些手無寸鐵的原住民,是個很不錯的地方。」

  皇后一頓,很快意識到什麼,猛地抬頭看向了張櫻:「你確定?」

  張櫻笑了笑:「我沒必要騙你。」

  皇后呼吸變得急促起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