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當時侍疾的是一個小答應,她也不敢違逆雍正的意思, 只能讓人去請皇后過來勸阻。但不等皇后過來, 雍正便直接將丹藥吃了進去。

  那丹藥吃下去後,雍正的精神狀態確實好了些,他甚至還起來批閱了生病期間積累的一部分奏摺。

  但等睡下之後,雍正的病情就惡化了。

  這事兒發生之後, 皇后直接讓人將養心殿的丹藥收繳一通,然後藏了起來。

  她自己也一改之前態度,幾乎日日都到養心殿報導。

  張櫻倒是和之前一樣,只管做自己的事情:若是沒到自己侍疾的時候便直接關上永壽宮的大門做自己的事兒,若是到了自己侍疾的時候,各種事情也都做得盡心盡力,但也絕對不會留在養心殿太長時間。

  就算與皇后遇上了,彼此也沒有太多話講。

  不是彼此的矛盾已經到了連說句話都不願意的地步,而是因為雍正生病期間的皇后就跟繃緊了的繩子一樣,好似稍不注意就可能斷掉。

  張櫻不敢打擾。

  但存放著傳位聖旨的乾清宮,則受到了宮裡宮外所有人的矚目。

  負責巡邏的侍衛繃緊了神經,不但增加了巡邏的人手,也增加了巡邏的頻率。在雍正生病期間,別說是有人想要進入乾清宮了,就算是有人靠近乾清宮都會被人抓住一番盤問。

  而正因為這些侍衛的盡忠職守,正大光明匾背後的傳位聖旨到底寫的是哪一位皇子的名字,至今也無人知道。

  朝堂如今的局面,與康熙晚年的時候竟有了幾分重合。

  所有人都不敢輕舉妄動。

  直到某天大中午太陽正盛的時候,宮裡突然喧鬧起來——

  乾清宮走水了。

  熊熊大火幾乎瞬間席捲了乾清宮的大殿,侍衛們瘋了一樣往裡面沖,第一時間將傳位聖旨搶救了出來。

  之後又是一番撲救,被燒掉一個角落的乾清宮終於被救了下來。

  內務府的人查看過後給出準確答覆——

  雖然燒掉了一個角,但整體結構沒有受損,如果想要修復的話,兩三個月就能恢復如初。

  可所有人根本就不在意乾清宮了。

  大家的注意力,全都放在了被侍衛們第一時間搶救下來的傳位聖旨上。

  這聖旨高懸於乾清宮大殿的正大光明匾背後的時候,無人知道上面的內容,但只要經過了其他人的手,這上面的內容……

  說句不好聽的,誰知道那些侍衛將聖旨救下後,沒因為好奇悄咪咪看上一眼呢?

  而那些侍衛,看過之後又會不會告訴其他人?

  這事兒就跟薛丁格的貓似的,成了一個蓋子不被揭開就誰也不知道情況的懸案。

  雍正在這事兒發生之後,突然醒了。

  太醫說是受了太大刺激,所以氣血上涌,反倒陰差陽錯有了個好結果。

  傳位聖旨?

  雍正當著所有人的面兒讓人宣讀了一遍,然後直接丟進火盆燒掉了——

  上面寫的,還是弘暉的名字。

  但在聖旨燒掉之後,雍正雖然重新寫了一份傳位聖旨再次放到正大光明匾背後,卻也直接下令讓皇后禁足,將弘暉的秦親王爵位貶成了郡王,啾啾被雍正當著好幾位朝廷肱股之臣的面兒訓斥了一頓,弘時手中的事務也被奪了將近一半。

  從雍正病情好轉後的一番作態,許多人都猜測乾清宮的大火是皇后與大皇子主導,三皇子與四皇子也在背後推波助瀾。

  總之,如今風頭最盛的三位皇子絕對都有參與。

  傳位聖旨上的名字,徹底成了一個無跡可尋的秘密,不少人甚至還猜測是弘昀。

  若非小玖沉迷話劇院無法自拔,只怕還有人懷疑傳位聖旨上的名字是他。

  朝中一時間人心惶惶。

  但同樣的,誰都不敢輕舉妄動。

  張櫻覺得奇怪:「那些侍衛防守得那般嚴密,怎麼可能讓乾清宮起火?」

  而且火勢蔓延得那麼快也很蹊蹺。

  啾啾在此事之後竟變得有些沉默,與張櫻說話的時候也不如以往活潑。

  而對於此事,他選擇了緘口不言。

  事情已經塵埃落定,雍正似乎也沒有繼續追查的打算,這事兒背後的真相自然也就只能成為一個秘密了。

  -

  雍正病癒之後,再次投入了朝政之中。

  因各地牙行林立,導致拐子泛濫,買賣人口一事屢禁不止,雍正下令清查各地牙行,命所有牙行都必須到官府登記造冊,以後也不得再隨意成立牙行。

  之後又修改了銅錢的重量,勉強遏制了買來銅錢熔鑄器物的風氣。

  但在這兩件事後,便再無其他大事。

  雍正再次帶著人去了圓明園,一直到除夕的前一天才回來。

  因皇后還在禁足,宮權在張櫻手中,這次便由張櫻親自帶著人前往迎接雍正回宮。

  除夕宴上皇后若是不出席,那可就成了笑話了。

  是以雍正回宮後的第一件事,便是解了皇后的禁足。

  張櫻幾乎是迫不及待地將宮權還給了皇后,除夕宴的掃尾也都交給了皇后。

  宮裡的生活雖然枯燥煩悶沒自由,但宮外的那些生意還需要張櫻打理,是以她每天還真沒多少空閒時間。

  但在皇后禁足的這段時間,宮裡各種雜七雜八的事情直接擠占了張櫻大量時間,害得她連那些店鋪的帳本兒都沒時間算了,如今積累下來厚厚幾摞,這些可都是要在元宵節前全部算完的。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