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忙忙碌碌兩個月,這場地震帶來的影響終於漸漸緩和。

  這本該是讓人放心的時候。

  但可能是因為今年發生了太多不好的事情,以至於雍正一直繃著一根弦,如今因災情緩和而鬆緩下來,雍正一下子就病倒了。

  最嚴重的時候,雍正甚至陷入了昏迷。

  而且其病情來勢洶洶,即便御醫用心診治,雍正也完全沒有好轉的跡象。

  治療過程中,御醫甚至幾次下達了「病危通知書」。

  所有人都被這突如其來的消息給嚇傻了。

  其中一些人下意識便想到了雍正放在正大光明匾之後的聖旨,並找到了皇后,希望她能做主將正大光明匾之後的聖旨給取出來。

  皇后不願放棄,拒絕了大臣們的提議。

  一些大臣也不知道是怎麼想的,竟然還找上了張櫻。

  張櫻:「……」

  這事兒跟她有什麼關係啊?正大光明匾背後的傳位聖旨幾乎沒什麼不可能有第二個人選的可能,寫的必然是弘暉的名字。

  既然如此,她去讓人取下來幹什麼?

  當她傻嗎?

  其他人見張櫻油鹽不進,竟然還將主意打到了張櫻的幾個孩子身上。

  但很顯然,張櫻的幾個孩子也都不傻。

  眼瞧著朝中的氛圍越來越焦灼,這時候有幾位大臣忍不住站出來勸了其他大臣幾句,說是其實取不取聖旨都沒什麼所謂,只要大皇子弘暉一直守在宮裡就沒有問題。

  這話出口之後,大臣們的心情總算舒緩了幾分。

  但雍正這病一日沒有結果,所有人估計也一日都不得安生。大家只能一邊強忍焦灼,一邊繼續等著御醫們的治療結果。

  好在吉人天相,雍正最後到底還是醒轉過來。

  只要醒了就好辦了。

  御醫們很快給他用藥,成功將人治好。

  但……

  雍正病癒之後,之前那些提議要將正大光明匾背後的傳位聖旨取出來的大臣,自然就討不了好了。

  雍正倒也不是那等不可理喻之人,明白大臣們這麼做也是權宜之計,所以即便很想要將那些大臣都抄家,最後也還是僅僅只是把人貶了官兒,亦或者將人的位置挪到了不那麼重要的職位上。

  處理完前朝的問題,雍正又將視線放在了後宮中。

  首當其衝的,就是皇后與張櫻。

  按理說,皇后在雍正生病期間的種種言行都沒有任何錯漏之處,但……

  誰讓那些大臣們在發現雍正病重,估計難以救回來的時候,說了一些讓雍正覺得非常刺耳的一些話呢?

  雍正看向皇后母子的眼神,到底多了幾分審視。

  不巧的是,就在雍正病癒沒兩天的時候,後宮突然傳出消息,說是入宮後一直跟隱形人似的懋嬪宋玟,在雍正病癒的前幾天,沒了。

  下面的人一番調查,發現懋嬪會在這種時候沒了,一則是她會生病本就是因為擔心雍正病情以至於突然病倒,二則也有宮裡最好的御醫太醫全都去為雍正治病了,她在病倒之後沒能及時得到最好的救治。

  ——事實上,即便沒有雍正生病這一遭,懋嬪同樣沒資格得到醫術最好的太醫的救治。

  但誰讓,這事兒發生的就這麼巧呢?

  雍正看著資料,表情有些恍惚:誰能想到,後宮之中最關心在意他的,竟然是這個從未被他看在眼裡的女人呢?

  看著面色憔悴卻還算健康,以及面色尋常,似乎自己的病情沒有對她造成什麼影響但張櫻,雍正眼神暗了暗。

  雍正治了皇后一個疏忽不察之罪,禁足半個月,並將宮權暫時交給了武紅賦。

  張櫻?

  張櫻也被禁了足。

  不是因為後宮,也不是因為被雍正猜疑,而是因為在雍正生病期間,以及雍正病情好轉之後,喃喃與默默竟然完全沒有回京城探病的意思。

  他病得這麼嚴重!

  就算時間太短趕不回來,也該聽到他們回京城的消息吧?

  張櫻無法,只能將兩姐妹已經離開大清的消息告訴了雍正。

  雍正都快氣死了。

  等知道兩姐妹竟然是直接去了美洲,似乎還在美洲打下了不小的基業之後:「……」

  又氣又怒,但他心底隱隱還有那麼一點點的……竊喜?

  本來想要直接將張櫻的貴妃之位給貶了,一番仔細斟酌之後,到底沒有這樣做,而是直接將人禁了足。

  而且是禁足三個月。

  因為其他人並不知道雍正到底為何給張櫻禁足,是以大部分人都覺得張櫻是受了皇后的牽連。

  張櫻一開始並不知道這事兒,還是皇后解除禁足之後,拖著病體親自到永壽宮的走了一遭,她才知道外面的流言都傳成什麼樣了。

  見皇后一臉愧疚,張櫻趕緊解釋:「皇后你不要想太多,我被禁足與你沒有關係。具體的事情我沒辦法告訴你,只能說是與幾個孩子有關,你不要覺得是自己牽連了我,沒這回事兒。」

  「而且禁足對我而言也沒什麼,我正好躲清靜。」

  倒是皇后……

  張櫻猶豫一瞬,到底還是給她提了個醒:「皇上以前從未罰過你,皇后自己斟酌一下皇上的意思,做好準備才是。」

  皇后咳嗽兩聲,苦笑:「即便做好準備,我又能……」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