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恰在這時出現了一位自稱可以讓其「與年妃相會」的道士。

  雍正服用其煉製的丹藥後確實有了飄飄欲仙的感覺,偶爾甚至會出現年玉袖的幻覺,於是便不由自主地開始沉迷丹藥、追逐虛幻。

  但丹藥這玩意兒,裡面含有不少重金屬以及其他有害成分,於是極可能導致服用丹藥的人陷入精神與身體的雙重亢奮之中難以排解。

  那些服用丹藥的人覺得自己精神好了,雄風大振的原因,也差不多在這兒。

  雖然後來的人知道這無異於主動找死,但這時候的人哪兒懂這個?

  小說中的雍正便因為服食丹藥而出現了幻覺,同時因為精力無處發泄而開始「沉迷女色」以及沒日沒夜的處理朝政,以至於最後過勞加中毒,英年早逝。

  巧的是,小說中被年玉袖撫養的孩子滿滿,之前剛生了一場重病。

  算算時間,那個道士也確實應該出現了。

  三來嘛,雍正這段時間的種種表現,也確實與小說中的雍正服用丹藥之後的表現非常相似。

  而事實上,張櫻的懷疑確實很有道理。

  皇后在得了張櫻提醒之後,便立刻著手調查宮裡是否又進了新的道士。

  這也不是什麼機密。

  於是不到半天時間,皇后便得到了準確的答案。

  不過這位剛入宮的道士其實並不如張櫻預想的那般,很得雍正重用:可能是因為沒有「痛失所愛」、「痛失愛子」,覺得自己「孑然一身」、「高處不勝寒」,所以那位道士即便因煉丹術而得了雍正青眼,雍正卻仍舊保有理智。

  雍正真正提升該道士的待遇,其實是在他開始服用丹藥,覺得效果顯著之後。

  但提升的待遇也有限。

  皇后知道雍正一向信佛尊道,康熙還在位的時候還經常以此打掩護,以表現自己的與世無爭。

  但皇后怎麼也沒想到,雍正竟然開始服用丹藥了。

  這在以前是從未有過的。

  甚至於,皇后還聽說雍正甚至在空閒的時候,會跟著道士學習煉丹之術,還會服用自己煉製的丹藥。

  皇后都懵了。

  原本回宮之後與雍正還沒說上幾句話就鬧了矛盾,還被雍正不留情面地指出了之前裝病的事實,皇后還非常傷心,如今聽聞一切可能都是因為丹藥,皇后便不免為雍正擔心起來了。

  皇后與雍正之間,向來是有什麼說什麼的。

  因為擔心雍正,皇后也找到雍正說明了丹藥的危害,勸說雍正停止服食丹藥。

  事實上,雍正自己其實也察覺到了自己最近一段時間的不對勁兒,因為直接與皇后吵起來這顯然不符合他以往的性格。

  只是他到底是皇帝,即便知道自己錯了,也後悔了,也沒有找皇后服軟道歉。

  如今皇后遞來了一把梯子,雍正也就順坡下驢,停止了繼續服用丹藥。

  停藥的第二天,雍正就睏倦地早早躺在床上睡了個飽。

  丹藥不會讓人上癮,也不存在什麼戒斷反應。可問題是服用過丹藥後的那種精神飽滿恍若盛年的狀態,會讓人非常沉迷。

  雍正在停藥之後的前幾天,還是沒覺得有什麼不妥。

  但隨著時間流逝,丹藥帶來的效果完全消失,雍正的精神與身體狀態都慢慢恢復到了他如今年齡的正常情況後,那種年老身體帶來的疲憊感,卻讓雍正異常焦躁——

  如果沒有感受過那種精力充沛的感覺,雍正也許還能忍受,可他前些天已經親自感受過,雖然偶爾會產生一種精力過於充沛而不得不找人發泄的情況,但在他這個年紀還能重振雄風,這本身也是一件值得誇讚的事情啊!

  停藥不到半個月,雍正便開始蠢蠢欲動起來了。

  但停藥之後的雍正尚且保有理智,又因為皇后時不時就會到養心殿詢問他的情況,雍正到底還是將心頭的渴望壓制了下來。

  恰好在這個時候,鵝國那邊傳來兩方交戰又一次勝利的喜訊,成功轉移了雍正的注意力。

  皇后似乎為此而鬆了口氣,張櫻卻並不看好。

  但她到底沒有潑皇后的冷水。

  年前雍正下令免除了諸王對各旗事務的管理權,再次鞏固了自己手中的權力。

  因為雍正心情好,這一年的除夕宴倒也算得上賓主盡歡。

  而年節剛過,雍正便下令增加了蒙古王公的俸祿,直接翻了倍,蒙古與雍正之間的關係本就不錯,如此一來,蒙古各部族對雍正也愈發忠心親近起來。

  -

  大清生了一些風波,美洲那邊的情況卻算得上相當不錯。

  默默按照之前的約定,提早給那些個種植園園主們留下了一批商品,他們也確實非常喜歡,因而與默默之間的關係有了更進一步的發展。

  但相較於這些幫助不大的種植園園主,默默卻更在意張櫻讓人送來的那些資料。

  她正愁著如今發展遇到了瓶頸,沒想到張櫻便立刻給她送來了想要的東西。

  更讓默默沒想到的是,那些資料當中,竟然還有火統的設計圖與批量生產的相關技術與辦法。

  默默很了解自己的額娘——

  在她已經花了大價錢從歐洲那些國家手中買了那麼多的火統之後,張櫻竟然還是讓人給了自己火統的設計圖與生產辦法,那就必然說明,額娘覺得自己買下來的那些火統數量不夠。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