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而一旦暴露,默默相信那位世子絕對不可能放過自己。

  但到底中毒時間太久,那位郡王解了毒也仍舊昏昏沉

  沉,估計沒幾個月好活了,所以那位老郡王的幾個兒子乾脆不管自己的阿布,全都陷入了爭權奪利之中,一時間意外頻發,每天都有人死。

  默默到底是公主,一開始並未受到牽連。

  但等有人發現那位世子來找過默默之後,就有人將目光放在了她這個背景板公主身上。

  短短半個月內,默默竟也遇到了三次襲擊。

  雖然都不致命,雖然都被喃喃及時化解,雖然出手的就那兩三個人而已,但……

  默默本來根本沒打算插手這一家子的事兒,如今也被激出了火氣,於是也乾脆加入其中,一邊讓太醫吊著老郡王的命,一邊趁著局勢混亂在其中挑撥離間,快速發展勢力收攏人手。

  等人都死得差不多了,默默才站出來扶持最年幼的那個孩子繼承了郡王之位——

  哦,老郡王在局勢初步穩定下來後,就直接被停了藥,不到半個月就沒了。

  年幼的郡王不懂政治,其母又因為難產早逝,默默直接接手了這個便宜兒子,成了科爾沁最年輕的掌權者。

  蒙古這邊一片平和,且早已歸附大清,默默對此沒什麼興趣。

  但她若要離開,總該給這個小郡王找一個合適的監護人不是?所以她只得將離開蒙古的時間往後延遲了一個月。

  ……

  雍正開海禁對張櫻與默默而言是好事兒,對其他人而言同樣是好事兒。

  畢竟海運賺錢幾乎已經是達官貴人們人盡皆知的賺錢秘籍,之前康熙禁止前往南洋貿易的時候就有不少嘗到了甜頭的官員希望其收回成命,最後的結果卻……

  但如今開了海禁,所有人自然一擁而上。

  幾個開了海禁的省份在段時間內,竟然變得熱鬧起來,碼頭邊更是人來人往,人頭攢動。

  但與海邊熱鬧的景象相比,朝中的氛圍就顯得有些沉悶了。

  一開始還是很火熱的,但在雍正突然對恆親王允祺的長子弘升出手,直接削掉了弘升的世子之位後,這火熱的氣氛便瞬間冷卻下來。

  說來這弘升也算是咎由自取——

  要知道,在康熙所有年長的兒子當中,雍正唯二沒有意見的就是被太后養大的老五,以及腿有殘疾的老七

  了。雍正為了展示自己的兄弟情深,也從未對這兩個兄弟出手。

  他不但沒有對這兩個弟弟出手,還給了這兩個弟弟的兒子一個朝中職位。

  要知道,多少王爺都還只是在家吃食俸,在朝中根本沒有實權職位呢,即便雍正給這兩位王爺的兒子的職位不算多高,至少也有了幾分實權在手不是?

  然後,這個弘升竟然瀆職。

  上值時間,提前下班兒跑出去尋歡作樂,然後被人告發了。

  雍正只覺得自己一片好心被辜負,於是不但罷了他的官兒,還削了他的世子之位,將人直接扔給恆親王允祺「在家嚴加看管與教導」。

  雖然此事兒與其他人無關吧,但所有人難免想到雍正之前毫不客氣的「抄抄抄」,心情自然冷靜下來。

  而在之後,又一件大事兒發生了——

  榮太妃馬佳氏沒了。

  榮太妃母子與雍正都沒什麼矛盾,所以這場喪禮雍正仍是命人按照良妃規格大辦,不曾剋扣一分。

  榮太妃只有老三這一個兒子,母子感情極深,榮太妃去後,老三大病一場。

  雍正倒也體諒,給他放了個長假。

  而在榮太妃去世不久,錢家傳來喜訊,大房的嫡次女馬上就要出嫁了——

  顧答應一案發生後,雍正雖然看在張櫻的面子上沒有處置了錢家姑娘,但對其態度稱得上是厭惡至極。

  錢億將雍正的態度看在眼裡,加上也厭煩這個孫女兒不停地找事兒,於是回到家就立刻做下決定,要將這個孫女兒嫁回江南,讓她再也沒辦法回到京城,這樣才能避免這個蠢貨又干出什麼事兒牽連了整個錢家。

  因為錢家姑娘這次辦的事兒實在太蠢太出格,即便是往日疼她如命的錢家大表嫂都對其失望之極,雖然傷心,卻也點頭同意了錢億的安排。

  錢家姑娘即便百般哀求,甚至不惜以絕食抗議,但最後仍舊被強行送上了花轎。

  這門婚事辦得倉促,但該有的東西也都有,不曾委屈了她。

  而張櫻得到消息後,也讓老獒代她去參加了婚禮。

  但,也就是這樣了。

  這個心比天高,卻又沒有足夠智慧支撐自己

  上天的姑娘,到底還是回到了她原本的命運線上,嫁給了一個尋常的商戶。

  錢家姑娘出嫁不久,默默那邊也傳來消息,她要開始「閉門守寡」了。

  不說雍正看到這個消息後有多生氣,又有多無奈,但張櫻在看到「閉門守寡」幾個字後,立刻就明白了默默的意思,她一邊寫信給錢億,一邊告訴了啾啾這個消息。

  於是沒多久,京城便出現了一支載滿了貨物的商隊,離開城門後直奔碼頭,而後乘船南下。

  場面相當宏大,但因為雍正下令開海禁後常有這樣的畫面出現,倒也不曾引人注目。

  而就在船隊從京城起航不久,默默也趁著月色帶著喃喃與巴克什,以及一支上千人的隊伍,騎上馬直奔沿海方向而去。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