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若要張櫻在這兩人當中選擇,她當然只可能選第二個人。

  但做選擇的是默默。

  所以,默默最後的決定是……第一個人選。

  「一兩年的時間我還是能等一等的,」默默笑了笑,「但是四五年就有些困難了,我看這人人品好像也挺好的,還是放過他吧。」

  說完「啪」的一聲,直接將前一個郡王的資料拍到了張櫻面前。

  張櫻扶額:「……」

  但看默默眼神堅定,顯然不準備換人了,張櫻只能無奈提醒,「默默,你幾乎是在所有可能的人選當中挑了一個最差的。你知道這意味著什麼嗎?意味著除了你自己找到皇上說明情況,即便是我與皇后一起出面勸說,皇上也絕不可能同意將這個人當做你的撫蒙人選。」

  年紀又大,人又好色,兒子又多,人還馬上就要死了。

  雍正又不是和默默有仇,怎麼可能給她指一門這樣的婚事?何況他不但與默默美仇,默默還是他最喜歡的女兒。

  默默皺了下眉,但立刻振作起來:「額娘放心,我肯定可以說服汗阿瑪給指婚的!」

  說

  完拿著資料便離開了永壽宮。

  張櫻:「……」

  雖然默默信心滿滿,但事實就是,雍正不可能答應這樣一門婚事。

  因為默默太過堅持,雍正甚至遷怒了張櫻,覺得默默會有這樣的想法完全是因為張櫻太過溺愛孩子,以至於讓默默知道了有這麼個人,然後才會發生這麼件事兒。

  張櫻:「……」百口莫辯。

  沒辦法,誰讓這些資料確實是她讓人調查回來的呢?

  為了不觸雍正眉頭,張櫻這段時間乾脆連永壽宮的宮門都不出了。

  而默默充分發揮了自己的三寸不爛之舌,又仗著雍正喜歡她這個女兒,「情」逼利誘,愣是在選秀之前讓雍正產生了動搖。

  雖然他仍舊沒有答應這門婚事,卻放棄了直接在選秀結束之後給默默指婚。

  也即是,放棄了原本的指婚人選。

  雍正只給允礽的第六女,也即是如今的三公主指了婚,人選還是她在歷史上的額駙——科爾沁草原博爾濟吉特氏觀音保,孝惠章皇后(太后)的從孫。

  觀音保雖不曾繼承郡王爵位,但在科爾沁仍有一定地位。

  關鍵年紀尚輕,也不算辱沒了她的身份。

  而且雍正為了堵眾人悠悠之口,直接下令將觀音保留在了京城,直接給了他一個官職,讓其可以留在京城生活。

  也即是,這位三公主嫁人之後不必前往蒙古,而可以跟著額駙留在京城。

  若是能將自己的女兒留在京城,即便對方爵位不算高又如何?娘家難道不能幫襯,難道還能讓人欺負了不曾?只要是家中有女兒的皇室宗親,哪個看著三公主的婚事不眼饞?

  除了三公主,雍正還給其他幾個適齡的養女公主賜了婚,其父輩得寵的便指了一門地位較高的,父輩如三公主這般有些隱患又或者與雍正不算特別對付的,指的成婚人選身份便不算太高。

  但他做事兒認真,也都是讓人仔細調查過那些人的人品,確保公主嫁過去不會受欺負。

  畢竟也叫了自己幾聲汗阿瑪,總不能讓人嫁過去後受了委屈。

  但如三公主一般可以留在京城這樣的好

  事兒,便再沒有了,所有人都必須在成婚後前往蒙古。

  雍正將三公主的婚期定在了今年十二月,其他幾位公主的婚事則定在明年。

  當然,雍正解決了女兒們的婚事,也沒忘了自己的兒子。

  想著幾個兒子後院兒幾乎無人,雍正在看過選秀之後,除了給自己的後宮添了幾個人,也不忘給每個兒子都指了兩個年輕貌美且家世不俗的格格。

  皇后坐在旁邊張嘴欲言,但看雍正確實是記掛著幾個孩子,也不好開口拒絕。

  弘暉幾人得知自己後院兒多了兩個人是何想法旁人不知,但後宮確實因為今年的選秀而熱鬧起來了。

  小說中因為年玉袖剛沒了不到一年,雍正正是傷心的時候,所以這一屆選秀愣是只挑了兩個秀女入宮。

  一個是被封為答應的蘇氏,但因為得罪了一起入宮的安春曉而只承寵一天就受了冷落,沒幾年就沒了;另一個則是因為相貌身段兒與年玉袖非常相似而在剛入宮的時候就被封為貴人的安春曉,這人的父親是燕京鹽運使,官職不算很高,但家中還算有錢,不但入宮即被封為貴人,之後更是隔幾年就晉封一次,很快就被封為妃,在後宮也算風頭無兩,若非一直無子,安春曉說不準就越過鈕祜祿成太后了。

  但如今,這個蘇答應雖然仍舊入了宮,那位因為與年玉袖長得十分相似而得盛寵的安春曉,卻同樣因為與年玉袖生得過於相似,而在選秀的時候,直接被撂了牌子。

  取代安春曉入宮的,則是常答應、顧答應、李答應等三位小答應。

  雍正自己挑的人,當然也都完美符合自己喜好的,琴棋書畫不說樣樣精通卻也至少懂得詩詞歌賦,能與雍正說上話的嬌弱美人。

  此時的雍正對女色並不放縱,所以在選秀結束之後沒多久,便恢復了以往的生活節奏,仍舊是偶爾來後宮,大部分時間都在處理政務,有時候政務太多甚至可能熬夜。後宮添了幾個人對他而言,反倒沒什麼影響。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