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反倒有可能僥倖求得一條活命。

  想想她那幾個孩子在她被年羹堯打的時候無動於衷的表現,年家大嫂深切認為,年家二嫂徹底放棄那幾個孩子才是最好的選擇。

  可惜的是,年家二嫂想不通。

  年家大嫂無奈,只能給年家二嫂指出一條明路:「以年羹堯如今的情況,他即便不被凌遲處死,估計也活不下來,你若是想要保下自己或者你的孩子,如今有兩個選擇,一是入宮求見皇后,畢竟誰都知道,帝後二人伉儷情深……」

  「大嫂您說點兒有用的行嗎?我現在連皇宮都進不去,皇后根本不會見我。」

  年家大嫂頭痛地揉著額角:「那就去圓明園找張貴妃。」

  年家二嫂只覺得年家大嫂在逗自己玩兒:「哪兒來的張貴妃?她不是在去年就被皇上貶到妃位?如今還帶著幾個孩子住在圓明園,連皇宮都回不去,你讓我去找她?大嫂你不想幫我就算了,我知道你對年家所有人都有恨,但你也不能拿我尋開心啊!」

  年家大嫂:「……」

  算了,和蠢貨有什麼可說的呢?

  年家大嫂直接放棄與她交談,繼續回去整理自己的嫁妝,然後拿出三分之一交給年家填補年羹堯的虧空,剩下三分之一拿回娘家請求父親幫她找張貴妃說情,最後三分之一則送去寺廟。

  她與寺廟主持說好,若她與孩子不幸被牽連,所有錢都當交了香油錢,只求主持為他們點一盞長明燈;若他們僥倖活下來,則還一半給她當做生活費,也算是給自己與幾個孩子留下一條後路。

  -

  年羹堯入獄之後,其黨羽也盡數被抓,所有人都被押解入京。

  眼瞧著年羹堯已經不行了,這些原本投靠了年羹堯的官員們為了可以減輕罪責,也紛紛將揭發年羹堯的罪行。

  最後一番統計,發現年羹堯的罪責竟然足有九十二條。

  而其中,「大逆罪五條,欺罔罪九條,僭越罪十六條,狂悖罪十三條,專擅罪六條,忌刻罪六條,殘忍罪四條,貪婪罪十八條,侵蝕罪十五條」。【引用】

  如此罪行,簡直聞所未聞,見所未見。

  但礙於其

  戰功彪炳,雍正於朝堂之上特表開恩,決定命其於獄中自裁,而其家人中,除了其長子年子富被判斬首外,其他所有兒子也只是充軍發配而已,其父年遐齡與其兄年希堯則只是被罷官而已,並未受到太多牽連。反倒是年羹堯的兩位心腹不但自己人頭落地,其所有家人也被判披甲為奴。

  烜赫一時的年大將軍在短短兩個月內竟落得如此下場,誰又能不唏噓一句?

  可就在所有人都以為此事已經塵埃落定的時候,從蒙古千里迢迢趕回京城的錢億突然入宮面聖,主動為其外甥女張櫻喊冤。

  而其喊冤之事,正是之前張櫻從貴妃之位貶為妃位,甚至從皇宮被「發落」到圓明園生活到如今的那一樁駭人聽聞的火災。

  所有人這才想起來,這一樁案子在張貴妃及其孩子被打發到圓明園之後,便跟銷聲匿跡了似的,再也沒傳出過案子的進展,除了年大將軍偶爾還會在朝堂上提及一兩句外,他們竟然完全默認了此案已經結束?

  難道,這樁案子還有反轉?

  而事實上,確實有反轉。

  在錢億入宮面聖次日,在大朝會的時候,在文武百官已經上報了所有大小事情之後,雍正突然宣召錢億,而錢億則帶來了年家田莊的活生生的幾十號兒人。

  而這些人供詞大意全部一樣——

  想要燒死他們的根本不是張貴妃,而是他們的主子年羹堯!

  涉及到了人命,還是幾十條人命,即便雍正「有心放年羹堯一碼」,此事也絕對無法善了了。

  一番調查後得知,原來年羹堯當初拿來誣陷張貴妃的證據,竟然是她為了保證不牽連到其他無辜之人,也為了不讓火勢蔓延到山上,傷害到田莊眾人性命而弄出來的防火帶!根本與罪證無關!

  而張貴妃會這般做,並非是其突然找事兒,而是年羹堯從去年開始就處處找張貴妃在京城開的那些店鋪的茬兒,不但總是派人找事兒讓生意做不下去,還誣陷張貴妃那些生意於人體有害,為此還用毒、藥傷害他人,再將中毒之人拉到店鋪門前為其作偽證。

  但即便如此,張貴妃也只是在生意場上對其進行還擊,從未有過出格之舉。

  要知道,張貴妃可是宮裡地位僅次於皇后,且相當得皇上看重的貴妃!

  她哪怕給陛下吹吹枕頭風,告告狀,難道皇上還會不幫著她?

  可張貴妃沒有「請外援」,而是選擇了自己出面與年大將軍直接對壘。誰能想到,最後棋差一招的年羹堯竟然惱羞成怒,派人放火去燒工廠?

  所有人這才知道,原來第一個被燒的根本不是田莊,而是張貴妃的紡織廠!

  紡織廠里大幾千號人呢,萬一火勢沒能及時發現……

  文武百官嚇得紛紛打了個寒顫,對年羹堯性情之百無禁忌與狠毒又有了更清晰的認知的。

  而張貴妃在此事發生後,雖然反擊的手段有些過激,但想到其本就是遭受了無妄之災,大家只要帶入自己想一想,就明白這絕對已經是非常克制的結果了。

  且其出手仍有底線,從未傷人性命!

  而年羹堯,為了栽贓嫁禍,竟然意圖殺人滅口,以造成張貴妃心狠手辣一口氣害了幾十條性命的冤案!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