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因為老百姓之前就已經差點兒活不下去了,若是朝廷再折騰點兒什麼增加百姓負擔,百姓當然會想著反抗。

  也就是雍正發現得早,不然等到釀成大禍,他屁股底下龍椅都坐不穩!

  這叫雍正如何不勃然大怒?

  而且雍正派去鎮壓各地民亂的怡親王胤祥還不只是查到了這一件事而已,除了這些這些里長甲首膽大包天,危害滿清統治以外,從宋朝一直延續下來的,只要考中秀才就能免除當前田地賦稅,考中舉人又能免除多少數目田地賦稅等政策,經過怡親王的調查,更是發展到了一個畸形的地步。

  秀才倒是還好,雖然免除了自家田地的賦稅,但許多秀才在考中秀才之前,家中也並不算多富裕,所以每個秀才名下被免除賦稅的田產都不多。

  雖然天下所有秀才擁有的田產加起來也是一個非常龐大的數目,但比起舉人、進士甚至那些官員,那可真是小巫見大巫。

  因為從舉人開始,因為其名下免除賦稅的田產已經達到了一個非常誇張的數目,但他本人未必能買到這麼多的田產,那怎麼辦呢?幫助自己的親朋好友,又或者收錢後,將這些人的田產登記在自己名下免除賦稅。

  舉人都如此,貢生進士與官員們擁有的特權自然更誇張。

  怡親王胤祥發現,通過這些「儒戶、宦戶」隱匿的田產已經達到一個天文數字,而每年因此而少繳納的賦稅,同樣是一個非常龐大的數字。

  雍正窮啊。

  康熙留給他的完全就是一個爛攤子,國庫更是已經空到連老鼠都不願去光顧。

  在這種情況下,他竟然發現有人和國庫「搶錢」?

  想什麼呢?不至於要你把錢還回來,但以後再想要「搶」國庫的收入,那必然也是不可能的。

  於是雍正與怡親王胤祥很快議定,將所有犯

  事兒的里長甲首等人抄家砍頭。

  但對那些儒戶官員們,雍正卻只能捏著鼻子放過他們。

  畢竟,誰讓那些特殊待遇是寫進了法律的呢?

  怡親王胤祥有些擔憂:「之前的『攤丁入畝』本來就引起了極大的反對聲音,陛下禁止里長甲首等人『巧立名目招攬代納錢糧,希圖侵蝕』自然可行,但『革除儒戶、宦戶名目,命其依例納糧』是不是有些不妥?」

  「臣弟並非質疑此事正確性,只是覺得……是否應當等『攤丁入畝』這一政策推行全國之後,再推出這條法律?」

  雍正性子本就急,他只要一想到自己將這條法律推辭幾年,會損失多少賦稅收入,便絕無答應的可能;更何況他正是最生氣的時候,又怎可能容忍這些蛀蟲繼續偷吃國家稅收?

  雍正毫不猶豫拒絕了怡親王胤祥的提議。

  怡親王胤祥看了雍正一眼,在心裡微微嘆氣,卻還是認真應下了此事。

  等怡親王退下之後,雍正仍不高興。

  蘇培盛這時入內:「皇上,貴妃娘娘正在偏殿等候,可要召見?」

  雍正愣了下:「張櫻?」

  蘇培盛點頭:「正是貴妃娘娘?奴才瞧著似乎有要事。」

  「那便讓她進來吧。」

  雍正難受地揉了揉眉心,端起茶杯灌了一大口茶,心情這才微微平復下來。

  不久,張櫻帶著滿滿入內。

  雍正本來正竭力壓制怒火,不願遷怒了張櫻,誰知突然聽到張櫻開口:「默默今日同我說,她不希望留在京城,想要嫁去蒙古撫蒙。」

  雍正:「???!!!」

  不想要留在京城,反倒希望嫁去蒙古?

  雍正不敢置信地看著張櫻:「你知道你在說什麼嗎?」

  張櫻故作勉強:「默默自己不想留在京城,我總不能將人強行留下。她自己喜歡就好了,我總不能將自己的意願強加到默默身上。」

  但默默可以說是雍正最喜歡的一個女兒,他怎麼可能接受默默去撫蒙。

  他簡直要氣炸了。

  張櫻暗自叫苦,她若早知道雍正今日遇到麻煩事兒,就換一個時間過來了。如今火上加火,雍正還不知道要被氣成什麼樣。

  但

  好在,他能忍。

  雍正強忍怒氣:「去將三公主給朕叫過來!」

  蘇培盛嚇得一抖,趕緊領命退下。

  不久,他將默默帶來回來。

  雍正看著默默,語氣極其不爽:「聽你額娘說,你想要去撫蒙?」

  默默早在路上,便從蘇培盛口中得知了汗阿瑪叫自己過來的緣由,又得了蘇培盛提醒,知道汗阿瑪因政務而正是生氣的時候,於是下意識看向了張櫻。

  等發現張櫻鎮定自若,連個眼神也沒往自己這邊送後,她立刻就知道該怎麼回答了。

  「對啊,」默默理不直氣也壯,「待在京城有什麼意思?整天被關在後宅那還四四方方的角落裡,連出門都不能隨心所欲,還是去蒙古更自在。」

  雍正只覺得她年少不知生活苦:「你可知道,蒙古的生活即便比以前有所好轉,比起京城也是天壤之別?」

  默默點頭:「知道啊,只要肉,蔬菜很難得,香料很難買,淡水資源不足,食物種類匱乏……」

  她一口氣數了二十多個缺點,然後抬起頭,「可是,蒙古自由啊!」

  雍正皺眉:「只要能得到自由,你寧願受苦?」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