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佳氏被正式冊立為和妃,貴人王氏被正式冊立為密嬪,庶妃陳氏被正式冊立為勤嬪,庶妃萬琉哈氏被正式冊立為定嬪。

  除宣妃外,都是有子嗣傍身卻多年不得晉封的妃嬪。

  大家熱熱鬧鬧地過了一個好年。

  可剛過完年,康熙就衝著皇室宗親與權貴們露出了獠牙——

  「詔立功之臣退閒,世職准子弟承襲,若無承襲之人,給俸終其身。」【引用】

  明擺著,看著滿朝老人礙眼,要讓他們騰位置了。

  也算是給下一任皇帝掃清障礙。

  此事鬧得滿城風雨,宮裡宮外日日爭吵,就連雍親王府都迎來了不少希望胤禛幫忙說和的人。

  原因?

  因為康熙以前搞了一個考封制度,所有有爵位的有功之臣之子嗣,除一子降等襲爵外,其餘孩子都要在二十歲這年參加康熙給他們定下的考試。

  考試由宗人府出題,主要分為滿語翻譯、騎射、步射三項。

  三項考試全優才能得到應得的爵位,也即是比襲父爵之人更低一等的爵位。

  而「兩優一平者,降一等;一優二平者、二優一劣者,降二等;三平、一優一平一劣者,降三等;一優兩劣、兩平一劣、一平兩劣及全劣者,皆停封。凡因考停封者,下屆不准再考。應降等而又無等可降者停俸2—4年不等。奉恩將軍除1子承襲外,餘子有優秀者可奏請考試,合格者准食雲騎尉俸。」【引用百度】

  正常來說,宗人府的考試沒什麼問題。

  畢竟滿清當年也是馬背上打下來的江山,滿洲八旗子弟的騎馬射箭功夫也都是頂尖水平。

  然而隨著時間流逝,八旗子弟被關內的富裕生活腐蝕了意志,如今別說騎射、步射了,好多人的滿語書寫水平都出現了問題。

  康熙下旨讓後代襲爵,幾乎是逼著這些人早死早超生。

  是以,各位皇子府邸幾乎被踏破了門檻。

  胤禛見勢不對,立刻關門謝客。

  他在朝中本就冷麵示人,關門謝客之後也無人再敢攪擾。

  但與朝臣關係極好,甚至被捧出了一個「八賢王」美名的八皇子胤禩,卻被火架起來差點兒沒給烤糊了。

  他與康熙關係將將修復,康熙對他的不滿也不曾消失,若是這時候去找康熙說請,幾乎不用想,康熙絕對與他徹底鬧翻,這段時間的努力也徹底成為泡影。

  可不去,以往的好名聲就完了!

  就在這時,好人出現了——

  第106章

  在八皇子胤禩左右為難的時候, 十四皇子也被不少權貴宗室們找上門求情了,而且因為這些年八皇子一直帶著十四皇子在活動,以至於這些找上八皇子與十四皇子的人基本重合, 也即是同一批人。

  八皇子因為與康熙剛剛修復好的關係而不敢輕舉妄動,十四皇子雖然與康熙的關係不算特別好,卻也沒有八皇子一樣的顧慮。

  十四皇子當年為八皇子求情之後, 可是在康熙面前狠狠地刷了一波存在感。

  這些年康熙雖說算不得多喜歡這個兒子,但對他還是很包容的。

  於是沒有顧慮的十四皇子, 就直接入宮找康熙求情去了。

  然而,康熙在聽完十四皇子求情的話後, 再看向十四皇子的眼神,那簡直……

  就跟在看一個蠢貨似的。

  真的, 雖說康熙很早之前,早在他覺得胤禛送他幾萬兩銀子新婚禮物是沒用心的時候就覺得這個兒子腦子可能不大好, 但他也絕對沒想到,這個兒子的腦子竟然會這麼不好。

  他看著十四皇子,生氣到極致後竟也發現自己發不出脾氣了。

  康熙只是幽幽開口:「你是認真的嗎?」

  十四皇子已經意識到了不對。

  他雖然傻,但也沒有傻到看不清康熙臉色的地步。

  入宮之前, 十四皇子其實做好了被康熙痛罵一頓的準備, 不管自己求情這事兒成不成, 他至少入宮求情了, 對那些上門找他求情的官員與皇室宗親們也有交代了,比之八皇子龜縮在家的行為, 想必他在朝臣心裡的地位也能有所提升,甚至超越八皇子了。

  但他無論如何都想不到,康熙竟然根本就沒有衝著他發火,而是語氣相當平靜地問了一句他是不是認真的。

  十四皇子心裡有些慌, 總覺得有什麼超出了自己的預料。

  他看著康熙,已經完全不知道該如何回答這個問題。他到底是該回答是認真的,希望汗阿瑪能收回成命,又或者可以給那些勛貴子弟們更多的時間與機會;還是該回答自己只是做戲,完全沒覺得汗阿瑪會因為自己的

  求情而收回成命?

  總感覺,怎麼說都很不對。

  康熙對自己這個兒子徹底失望,有氣無力地衝著他揮了揮手,已經完全不想再和他多說一個字了。

  等十四皇子離開後,康熙不免想到其他兒子,於是直接讓人去打聽其他兒子面對皇室宗親與勛貴們的求情到底是如何做的。

  不過短短一天時間,相關資料就放在了康熙面前。

  三皇子近些年對那個位置幾乎已經處於半放棄的狀態,而他本人平時與皇室宗親、八旗子弟等人的交流就不多,反倒與文人「惺惺相惜」,所以這次找上三皇子求情的人是最少的。

  他壓力最輕,處事態度也從容,雖然會熱情地接待上門的客人,卻沒一句準話,似乎也根本沒打算入宮為那些人求情。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