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緊跟著, 康熙與太后帶人前往熱河避暑。

  胤禛再次被留下。

  張櫻得到消息,只能感嘆一句,胤禛是真的沒多少出去的機會。

  還好她上次堅持帶著兩個女兒跟去了塞外,看看這些年,她們是不是完全沒有跟著離開京城的機會?

  但對胤禛而言,這次沒有跟著去反倒是好事。

  因為康熙與胤礽這對父子除了在復立太子的時候感情融洽了一段時間外,之後二人的關係便急轉直下。

  康熙再次陷入到對胤礽怎麼看怎麼不順眼的境地,而太子也從之前的廢太子中知道了自己在康熙心裡並非不可取代的儲君,所以再沒有了過去的自信與安全感,而為了讓自己有安全感,太子便做了一些明知會讓康熙不滿的事情。

  甚至,也想過在自己被廢之前,先一步逼著康熙退位。

  可惜,功敗垂成。

  父子二人的關係越來越差,在太子會飲案與江南科場舞弊案之後,已經到了岌岌可危的地步。

  在這種時候,其他皇子反倒安分了下來。

  因為他們都在等,等康熙的第二次廢太子。

  就連胤礽這個太子,心裡也未必沒有再次被廢的心理準備,甚至於,江南科場舞弊案之後,他就一直在等著這件事的發生。

  他幾乎已經破罐子破摔了。

  但胤礽絕對沒想到,自己破罐子破摔之後的種種舉止,落在康熙眼裡竟然成了他行事有異心的佐證。

  他一時也不知是該哭該笑,抵達熱河行宮後便乾脆躲在住處,稱病不出了。

  太子的選擇顯然是正確的。

  在避開與康熙的接觸之後,父子二人的關係果然不再惡化,他們彼此都度過了還算平靜的兩個月。

  一直到六月,胤禛陪著喃喃過完生日後,前去熱河請安。

  胤禛並未得到康熙准許,這般貿貿然地跑來熱河請安,若是落在胤礽身上,指不定又是他身上的一樁罪證,但發生在胤禛身上,卻反倒讓康熙覺得他孝順。

  康熙親親熱熱地拉著胤禛說了好一會兒話,又親自將人送到住處,看著他歇下才離開。

  之後一個月,康熙如去年一般,不管到哪兒去,都會將胤禛帶在身邊。

  太子也倒退一射之地。

  這樣的情況其實在過去很多年經常發生,只是被康熙偏寵的人一直是太子胤礽,而在胤礽面前倒退一射之地的則可能是任何一位皇子。

  他是太子,是儲君,是皇帝之下的第一人。

  他天生就該享受那樣的待遇。

  可胤禛呢?

  不過一個親王而已,還是以前跟在他身邊,需要他出手護持的弟弟。

  這樣的身份落差,讓太子胤礽沒能控制住情緒,於是在胤禛開口邀請康熙回京後到圓明園用飯的時候,忍不住說了幾句不好聽的話。

  那些話,太子以前其實也常對其他兄弟說。

  他說得最多的,無疑是胤禔。

  康熙以前不覺得有什麼,如今卻覺得這非常有什麼,他甚至覺得,這就是太子胤礽與兄弟不睦的證據。

  雖然胤礽與其他皇子的關係確實不好,但……

  胤禛都覺得太子有些冤。

  可他沒說什麼。

  儘管他無論是到熱河給汗阿瑪請安,還是邀請汗阿瑪到圓明園做客都只是為了拉攏自己與汗阿瑪之間的父子關係,也只是不希望去年拼下來的特殊待遇被汗阿瑪遺忘,但能無意刺激到太子,對胤禛也有好處。

  太子對胤禛的照顧,胤禛之前就用提醒報答了。

  胤禛想得很清楚,他如今與太子就只是競爭關係而已。

  三人不歡而散。

  胤禛並未多想,胤礽回去之後氣了一陣兒,也立刻睡了過去,反倒是康熙在睡覺前想起此事,只覺得越來越氣。

  尤其是,康熙在巡視塞外途中,發現蒙古各部如今紛紛定居下來,一個個日子蒸蒸日上,就連蠢蠢欲動的噶爾丹殘部看著鄰居的小日子過得紅紅火火,態度也比之前軟化了不少,康熙對胤禛就愈發滿意起來。

  而對胤禛越滿意,康熙對太子就越是不滿。

  等到巡視完蒙古各部,看著蒙古各部對胤禛的熱切態度,以及對太子恭敬中帶著幾分疏遠與畏懼的表情……

  康熙終於下定決心,廢太子!

  但他並未告訴任何人,而是一直將這個想法壓在心底,準備回京之後直接發聖旨。

  相較於第一次起了廢太子心思時的悲痛欲絕,康熙第二次想要廢太子時不但面色平靜,心情竟也沒有一點兒傷心,除了一絲絲惆悵,竟……只剩下了解脫與放鬆。

  他甚至有心情與蒙古各部的王公貴族談笑風生,還會樂呵呵地召見嫁到蒙古的幾個女兒與姐妹,與她們嘮家常,見一見她們的丈夫與後輩。

  沒人知道,他心裡已經起了廢太子的心思。

  張櫻知道。

  但相較於第一次廢太子的如臨大敵,她明知道過不久就會二廢太子了,卻仍舊生活如常,甚至都沒有寫信給錢億,讓他做生意的時候小心一點兒。

  因為她從書中知道,康熙此次廢太子做足了所有準備,最大限度地將此事的影響控制在了朝廷之中,根本沒讓此事影響到百姓生活。

  很多百姓是一直到好些年後胤禛登基,才知道太子已經廢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