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張櫻一開始還沒反應過來,愣了下,忙讓007給胤禛做完掃描檢查後,取了對症的藥物出來化在了水裡,餵胤禛喝了。

  然後,她立刻讓人去請太醫。

  一番診治之後,太醫心裡有了答案,一邊為胤禛開了藥,一邊讓人將所有伺候的人都趕了出去。

  張櫻選擇了留下,理由也是現成的:「我以前得過這個病。」

  於是太醫將照顧胤禛的重任交給了張櫻,並打算一日三次地過來為他診治,心裡甚至已經做好了治不好就丟腦袋的準備。

  但他在第二天,就錯愕地發現胤禛已經開始轉好了。

  三日之後,胤禛已然可以清醒半日,甚至可以與張櫻說幾句話。

  等到五天之後,胤禛基本痊癒。

  太醫:「……」我的醫術這麼好?

  正在他忍不住心生懷疑之時,又有幾位皇子並帶來的官員、奴才等接連出現胤禛的症狀。

  康熙詢問,太醫才將自己的診斷結果說了出來:「應當是時疫,只是之前只有雍親王一人病發,微臣讓人將四皇子隔離在帳篷內,除了張側福晉外其他人根本沒機會與之接觸。微臣以為已經控制好了,卻沒想到……」

  「是老四那邊傳染出來的嗎?」康熙想起胤禛這次還帶來了幾個孩子,「他那幾個孩子呢?如今在什麼地方?他們年紀小,更容易被傳染,可有妥善安置?」

  太醫趕緊搖頭:「應當不是雍親王處傳染出來,因為除了雍親王外,其身邊所有人

  都不曾被傳染。且,雍親王昨日已基本痊癒,只是身體還有些虛弱,才會待在房間內養病。」

  「雍親王的幾個孩子在其病發後,便被張側福晉送去了太后身邊,並不在雍親王處。」

  康熙眉頭舒緩片刻,又皺了起來:「你既已經有了治癒經驗,此事便交給你,你一定要全力救治!」

  太醫面色發苦,卻也只能領命。

  他心裡,未必沒有因為胤禛的快速痊癒而心存僥倖。

  然而等他正式開始為患病之人診治之後,太醫幾乎是不到一天就將這點兒僥倖之心掩埋在了心底深處。

  這世上估計也只有疾病,是不會將人分作三六九等的了。

  不論是皇子王爺、王公貴族,又或者是宮女太監、尋常牧民,該你生病的時候,你逃都逃不了。

  康熙帶著一群沒有生病的人離開了熱河行宮,準備提前趕回京城。

  但在路上,一直沒犯病的十四皇子胤禵突然發熱。

  前不著村後不著店的,康熙不能帶著這麼個傳染源回京,也只能讓人將十四皇子胤禵送回熱河行宮接受太醫的救治。

  康熙一行人則驚慌失措地加速趕回京城。

  好在在胤禵被送走後,再沒有第二個人感染時疫,一行人很順利地回了京城。

  但等他們回到京城才發現,京城這段時間同樣疾病頻發——

  雖不是時疫,卻也是極難治癒的風寒。

  御醫在為病人診治之後確認,病人的症狀與去年的十公主,以及已經回到各自部落的三公主、六公主一模一樣。

  也即是說,這病從去年就開始有,只是到了現在才終於爆發出來。

  但好在宮裡的御醫和太醫們在為三位公主診治的過程中,也找到了不少經驗,很快就找到了治病的藥方,並在經過一段時間的使用後一步步完善,成功將京城的病人數量控制下來,並逐步減少到了正常水平。

  而熱河行宮那邊的情形就不太樂觀了。

  好在幾位染病的皇子最後成功化險為夷,蒙古的王公貴族們絕大部分也都被成功救下,唯有缺少藥物的宮女太監們折損了一部分。

  但這結果對大部分人來說,已

  經極好了。

  就是在這場時疫當中,太子胤礽的表現,似乎又一次觸到了康熙的雷點,回京之後,康熙對太子的態度再一次變得冷淡起來。

  時疫帶來的陰影是巨大的,康熙急需一件喜事衝散這種悲傷哀切的氛圍。

  於是本來定在五十一年選秀後的十五皇子的婚事,直接被提到了今年六月,嫡福晉的人選也定下了都統石文炳。

  ——值得一說的是,十五皇子的嫡福晉是太子妃的胞妹。

  且宮裡還傳出話來,諸位皇子福晉與側福晉的冊封儀式已經提上了日程,皇上還有意免除部分地區的錢糧賦稅。

  第75章

  首先到來的, 是十五皇子的大婚典禮。

  十五皇子今年剛十七,母妃王氏是康熙下江南帶回來的美人,其父王國正只是江南一個小知縣, 是個純粹的漢人。

  雖然後來因為連生三子而被康熙抬進了漢軍旗, 但無論是她漢人的身份, 父親過於低微的官職,還是幾位皇子過於靠後的排序,都註定了她的孩子與大位無緣。

  從另一個角度來說, 王氏的幾個孩子又很安全。

  至少以後無論誰登基, 都不會對他的孩子出手, 為了顯示自己兄友弟恭,一個貝勒爵位是絕對少不了的。

  他的妻族, 也會富貴又安全。

  但,誰讓十五皇子的妻族就是太子的妻族, 而太子並不喜歡太子妃, 十五皇子還與太子有那麼一點點嫌隙呢?

  ——之前病死的十八皇子, 是十五皇子的嫡親兄弟。

  康熙這麼一賜婚,好傢夥,石文炳還不立刻從太子倒戈十五皇子?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