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她才是後院的實際掌權者。

  四爺不但會聽她意見,若她鐵了心不想做的事,四爺也絕不會逼著福晉去做。

  顯然,四爺此舉同樣經過了福晉同意。

  腦子聰明的,已經發覺了不對。

  福晉有自己的孩子,又額外養了李月榮的兩個孩子,不論從什麼角度來看,都完全沒必要再將李氏的孩子抱到自己膝下養育。

  更何況,她還是親自照料?

  但沒人敢在這種時候出頭,大部分人只能安靜地等一個最後結果。

  四爺府的氣氛,變得緊張起來。

  張櫻倒是倒是一如既往,該吃吃該喝喝,完全沒受影響。

  春喜等人卻有些蠢蠢欲動。

  春喜性子活潑,小選入宮後剛學完規矩就被送到了四爺府,張櫻對待宮女太監不說完全平等,但至少拿他們當人看,性子沒受多少磋磨,自然保留了幾分孩子本性。

  十來歲的孩子,正是對外界最好奇的時候。

  春喜拉著張櫻纏磨:「格格,李格格剛生完孩子,您不去探望一下嗎?」

  張櫻一眼就看穿了她的真實想法,無奈道:「她有什麼好看的?四爺與福晉最近指不定要對她做什麼,我們還是別去招人眼了。」

  春喜也不是非要去,就是好奇而已,於是辯解了一句:「奴婢也沒別的想法,就是想去看看女人生完孩子後到底是什麼樣子。聽說很多人生完孩子後會老好幾歲,而且還有許多後遺症,格格正得寵,懷上也是遲早的事,我們提早知道,也能做個預防嘛。」

  旁邊的嬤嬤白了她一眼:「胡攪蠻纏,當我不知道你的想法?女人生產方面的問題問我便是,何必去李格格的院子?」

  春喜吐吐舌,不好意思地退到了一旁。

  這位嬤嬤是胤禛下令將張櫻的待遇提到側福晉後,由福晉從內務府帶回來的人。

  許是感受到了張櫻對孩子的執念,福晉專門選的是伺候過好幾位宮妃生產,也跟著伺候過不少小主子的嬤嬤。

  一起被送到張櫻院子的,還有一位被改名叫春雪的宮女並一個小太監。

  這位嬤嬤剛來不久就憑本事占據了領頭的位置,除了仍舊跟隱形人似的老獒,其他人都很聽這位嬤嬤的話。

  被嬤嬤斥了句,春喜不敢再造次。

  張櫻卻有了別的想法。

  在未來世界,已經成千上萬年沒人自然生產了,除了以前遺留下來的視頻資料,她還真不知道女人在生產後到底是什麼樣子,至於所謂的後遺症,她雖然略知一二,卻也不知詳情。

  有點兒想去看看。

  但她的想法還未實施,就徹底落空了。

  因為按理說應當在院子裡坐一到兩個月月子的李月榮,在孩子被抱走後沒兩天,就被人強行從東大院帶走,送回了她原來住的院子。

  所有奴才都被裁撤,只剩下碧溪這一個大宮女在身邊伺候。

  等到初一給福晉請安時,福晉給出了理由:「李氏難產傷了身體,太醫說要好生靜養一段時日。她如今住的地方人來人往,過於喧鬧,不好養病,反倒是之前住的院子僻靜,便讓她搬回去養病了。病好後,會再搬回來的,諸位妹妹不要多想。」

  不要多想?

  說是養病,可養病不正應該臥床靜養,好生伺候?奴才都撤走了,還專門搬了院子,這是哪門子養病?

  再者,養多久呢?幾個月,還是等四爺消息?

  第27章

  無論是福晉還是張櫻,都不曾想過胤禛一旦發現真相,竟然對李氏下手這麼快這麼狠,甚至完全沒給李氏狡辯的機會。

  但對胤禛而言,這本就是理所當然的一件事。

  他再寵愛李氏,也不可能容忍她傷害孩子。

  若非李月榮是茉婭琪等三個孩子的親生額娘,胤禛甚至連如今的體面都不會給。

  盛寵多年的李月榮,就這麼消失在了人前。

  李氏的欺騙對胤禛來說,是一個比較大的打擊,但這樣的打擊在緊隨而來的十四皇子的婚禮面前,也顯得微不足道起來。

  胤禛與福晉成婚的時候年紀還小,又帶了些別的目的,所以當時為他們操辦婚禮的是禮部,康熙有空會問詢一二,德妃卻是從未插手的。

  十四皇子的婚禮,德妃卻選擇了親自接手,並拿出多年積蓄,將這場婚禮辦得盛大完美,不但讓人挑不處一絲錯處,細節處還因為一些迥異於禮部慣例的細節而多了不少人情味兒,引得不少人羨慕。

  兩人明明是親兄弟,在德妃面前的待遇卻天差地別。

  別說是胤禛本人了,就連老大、太子等皇子在參加完十四的婚禮後,都忍不住用一種充滿了同情與憐憫的眼神注視胤禛。

  如此經歷,在皇室中也是獨一份了。

  胤禛面上不動聲色,但等參加完婚禮回府後,沒忍住發了場脾氣。

  若非福晉及時制止,只怕府中不少人都會遭殃。

  但更讓人生氣的是,十四婚禮次日,在十四陪著福晉到永和宮給德妃請安的時候,十四言談間流露出了幾分對胤禛送的新婚禮物——五萬兩銀票的不滿——他覺得胤禛根本就沒用心。

  雖不知他有意無意,德妃卻將他的話記在了心裡。

  等到胤禛與福晉相攜出現,夫妻二人便被陰陽怪氣地說了一頓,之後德妃與十四皇子夫妻言笑晏晏,一家人談笑風生,氣氛溫馨和睦,胤禛夫妻卻如外人一般被冷落一旁,愣是沒插上一句話。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