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說著,薛母眼裡閃過一絲欣慰。

  當初女兒幸運,入了侯夫人的眼,得以與林桂定親,薛母不是不高興,只是心底卻一直有些擔憂。

  那林桂無論是家世背景,還是品貌才學,那都是一等一的,能與那樣的人結親,無論是誰聽了,也得說一句高攀。兼之林家一直無話,侯夫人也說要晚一些再成親,更讓薛家為此惴惴不安。

  可要讓薛家放棄這麼婚事,他們也不甘。

  於是,便這麼一直拖著了。

  如今婚期已定,他們這些為人父母的,總算可以放心了。

  只是到底在京城人生地不熟,顧慮頗多。這門婚事又實在扎眼,初來乍到還是低調些為好,免得惹人眼熱,無故招來禍患。

  這京城啊,惦記著賢婿的人家,多著呢。

  薛寶琴也不是那等不知好歹的,聽完臉上飄了兩朵紅雲,便也乾脆應了下來。

  只是心裡卻道,聽著侯夫人是個溫和好相處的,想來以後應不會有太大矛盾。但以後到底要與林夫人接觸更多,卻不知她是個什麼性子。

  到如今,林家對她還未有太多親近的表示呢。

  薛寶琴有些憂心。

  薛家在京城也有一處三進的宅子,定好婚期後便早早讓京城這邊留守的僕從收拾妥當,只等他們入住了。

  薛家一行人坐上馬車,又過了許久,才到了地方。

  因為舟車勞頓,一家子人進了宅子便命人將熱水燒好,洗漱一新後便各自回房睡下了。之後幾日又一直在歸置行禮家私並帶來的幾大車嫁妝,於是便一直沒出門。

  直到薛家入京十日後,他們才騰出空兒,想著舉辦一場宴會,好讓相熟的人家知道,薛家已經到了京城。

  薛老爺在書房給各家寫請帖,薛秦氏擔心他遺漏,便在旁仔細看著。

  定威侯府與林家自然不會落下,但……

  「怎麼不見寫給賈家的請帖?」薛秦氏疑惑地看著老爺。

  薛老爺皺了下眉:「我們與賈家關係不算親近,當初薛家出事,賈家態度也……」

  「不曾想你氣性兒這般大,」薛秦氏沒好氣地戳了下他額頭,「那賈家倒真沒幾個人值得相交的,但你是否忘了,前些年寶釵已嫁入賈家?」

  薛老爺愣住,半晌回神:「我倒確實忘了這一茬。不過這也不怪我,寶釵這些年一直行走在外,多半時間都停留在江南一帶,時常到我家小住,反倒極少與其丈夫團聚,我這腦子不是沒轉過彎兒,還以為她未曾出嫁呢。」

  說起這個侄女兒的婚事,薛老爺就是一肚子的氣。

  當初他與夫人想著寶釵是個不甘落於人後的,行商又頗有章法,手段也不俗,便特意為寶釵選了個生意做得頗大,族中卻青黃不接,小輩中沒一個有本事接手家業的人家,想著寶釵一進門就能當家做主不說,還能靠著自己賺錢的本事將夫家一大家子人都牢牢捏在手上。

  誰曾想,寶釵的寡母也不知怎麼被她娘家姐姐說動了,竟想將女兒嫁給侄兒。

  雖說她那叫寶玉的侄兒確實是有本事的,年紀輕輕就已經考中進士,如今已入了翰林院當差。可也不看看寶玉是個什麼性子,平時耳根子軟趴趴的,最容易被身邊伺候之人攛掇,沒個自己的主見不說,還尤為喜歡在脂粉堆裡面打滾兒。

  偏偏那賈家還是一大家子人,個人有個人的小心思,大宅門裡面的明爭暗鬥就從未斷絕過。更可氣的是,一大家子人就沒一個出息的,全家老小都指望著賈寶玉及其侄兒賈蘭出人頭地。

  寶釵嫁進去,這一大串兒人可不就跟吸血蟲似的,黏上去就撕不下了?

  這樣的人,如何會是良配?

  可氣自古以來,兒女婚事都由父母做主,他那嫂子打定主意要將女兒嫁進賈家,他們這些叔叔嬸嬸又有什麼辦法?若是反對的狠了,他那嫂子還不分青紅皂白地喝罵,說他們黑心眼子,見不得侄女兒做官夫人,硬要讓侄女兒做個商人婦。

  夫妻二人好心為寶釵,卻被人指著鼻子罵,心都涼了,乾脆撒手不管了。

  若非寶釵會做人,當晚就來替母賠罪,還說感念夫妻二人待她的好,他們與這一家子人指不定早沒了聯繫。

  只是想起寶釵這些年常不歸家的舉動,薛老爺仍是一臉的不得勁兒。

  「行吧,就給賈家也遞一張請帖。」

  很快,就到了宴會這日。

  一大早,薛家幾人剛用過早膳,便門人來傳,說是賈夫人到了。

  幾人愣了好一會兒才反應過來,這位賈夫人是寶釵。

  薛秦氏皺眉:「你這門子忒沒眼色!寶釵自小在我身邊長大,薛家與她娘家一般,你們這些下人傳話合該稱呼寶姑娘才是,怎麼張嘴就是賈夫人?這不知道,還以為寶釵是外人呢。」

  那下人連聲稱是,只道下次必改。

  薛秦氏這才點頭,讓人去將寶釵迎了進來。

  不久,就見一位氣質華貴的婦人穿著一身淺黃錦服,披著件雪白狐裘從遠處端矜而來,引得薛家人愣怔片刻,才辯清了來人。

  原來是寶釵!

  薛秦氏與丈夫對視一眼,心中咋舌,看來他們當初為寶釵選的那戶人家,還真是褻瀆了她的人品。到底還是親娘更了解自己的女兒,那戶人家的底蘊,到底低了些。

  幾人忙迎了上去。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