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算算昨天被抄家的大臣,粗略一數也有好幾十個人吧?那麼多原本高高在上的權貴被抄家,老百姓被這麼大的陣仗嚇到,不敢貿然出來擺攤,也算是正常。

  傅里笑了笑,放下車簾,沒有再往外看。

  沒多久,那些被抄家的大臣的抄家理由,朝廷便讓人在京兆府尹大門前貼出了告示,將那些罪臣的罪名和貪污金額都毫不掩飾地寫在了告示上。

  老百姓這才知道之前朝廷鬧出那麼大的陣仗,不是有人想要篡權奪位,而是皇上在查貪官。

  說實話,老百姓其實並不在意坐在皇位上的人是誰,畢竟皇帝離老百姓的生活實在太遠了,不管皇帝是誰,是什麼性子,又是什麼樣的品行,有什麼樣的才華,老百姓接觸不到,自然也就不在意。

  可是貪官污吏的存在卻關乎著每一個老百姓的切實利益,就算是再傻的老百姓,也知道每一個貪官污吏貪來的錢財,都是從他們身上剝削、搜刮的民脂民膏,也正是因為這些貪官污吏,他們這些老百姓遇到事兒了,朝廷才會沒有那麼多銀子救他們。

  若說原本還覺得皇上登基之後,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就抄了那麼多大臣的家未免太過冷酷,讓人心中害怕,甚至在心裡暗暗叫他暴君的話,現在得知這些官員被抄的真正原因,老百姓卻完全沒了之前的想法,只恨不得立刻進宮衝著雍和帝拍手叫好。

  說來將抄家的原因和具體數額公布給老百姓知道,這樣的做法還是皇后在與傅里談話後產生的想法。

  雍和帝性子高傲,根本不稀得和老百姓解釋自己為什麼抄了那些大臣的家,他一向認為,只要朝中大臣知道自己那樣做的原因便已經足夠。

  但是皇后卻不這麼想。

  皇后與雍和帝是少年夫妻,一同孕育過孩子,一起走過風風雨雨,彼此的感情早就不僅僅只有男女之情而已。皇后了解雍和帝的性子,也知道他這樣做都是為了朝廷和百姓,也就更加不願意他被老百姓誤會。

  所以皇后勸說雍和帝,不要隱瞞那些罪臣的抄家原因,最好將這事兒告訴老百姓,好讓他們知道,雍和帝究竟為他們做了什麼。

  皇后好不容易說服雍和帝同意了,卻又遇上了一個難題

  他們一不可能拿著大喇叭到街上去吼,而不可能給朝臣下令

  ,讓他們將雍和帝做的事兒拿出去歌功頌德。雍和帝身為一國之君,若真要這樣做了,恐怕就成了所有人的笑話了。

  索性在皇后的壽誕上,出於對傅里的欣賞,皇后隨口問了傅里一句,然後傅里便提了這麼個法子。

  皇后原本還覺得這樣的做法有些不太好,甚至想著只告訴老百姓那些大臣被抄家的緣由,而不將具體數額說出來

  那些大臣貪污的數額太過巨大,若是公布,恐怕會對太上皇的名聲造成不好的影響。

  畢竟誰都知道,雍和帝上位還不到一年,這麼短的時間內,那些大臣就算長了八隻手,也不可能貪污這麼多的銀子。可若不是在雍和帝在位時貪的,那就一定是在太上皇在位時貪的了。

  傅里當時還以為皇后不會採納自己的方法,畢竟貼告示這種事兒聽起來確實與雍和帝的身份不符,所以便玩笑般地開口:「可若是不將具體數額告訴老百姓,其他人稍微攛掇一下,恐怕老百姓便要以為皇上是隨手胡謅了一個罪名,只為了剷除異己。」

  既然雍和帝不想毀壞太上皇在老百姓,在史書中的名聲,那就只能拿自己的名聲給台上填補漏洞了。

  那麼多銀子的虧空,總得有人背鍋吧?

  皇后猶豫了一瞬,乾脆將傅里的辦法告訴了雍和帝,讓他自己決定要不要用。

  雍和帝呢,本來對是否將那些罪臣被抄家的原因和數目告訴老百姓相當無所謂,對老百姓是否誤會自己也完全不在意,他覺得自己無愧於心就好了。

  可等他被皇后提醒,自己若是不解釋清楚,不但會讓人誤會自己是在排除異己,還會為太上皇背鍋之後……

  雍和帝根本沒猶豫,立刻就下旨將告示貼出去了

  自從太上皇年老之後,他也被太上皇折騰地夠多的了,原本就淡薄的父子情份也早就被折騰地不剩多少,他不去惡意毀壞太上皇的名聲就不錯了,怎麼還會願意為太上皇背鍋?自己的鍋自己背好,甩給兒子算是怎麼回事?

  告示貼出去後,雍和帝在老百姓嘴裡的口碑變好後,那些文人也不敢說出詆毀的話了

  若是有人詆毀雍和帝,都不用去報官,馬上就有老百姓一擁而上,將那慨他人之康的大傻子給真的揍成傻子。

  不但雍和帝的名聲好了,就連傅里在京城開的那些店也因此受益。

  因為消息傳開之後,老百姓連帶著也打聽到了,那些貪官貪掉的銀子裡面的大半,都是傅里依法繳納的稅銀。雖然這些稅銀也都是她從老百姓身上賺到的,可是她上交給朝廷的這些稅銀最後也都會用之於民啊。

  他們在傅里的店裡面花錢吃了東西,本來已經銀貨兩訖,可是老百姓突然知道,自己花掉的銀子還會以另一種方式回到自己身上一部分……

  到周公美食連鎖店花錢,我們賺了啊!

  傅里:「???」

  誰也不知道第一個這樣想的人是誰,將這樣的想法宣揚出來給老百姓洗腦的人又是誰,但最後這樣的想法確實傳遍了整個京城,並大有繼續蔓延到全國的趨勢。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