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這些文官兒一肚子壞水兒,誰知道他們幾個人有沒有被他抓到什麼把柄?就算他明日不在上朝的時候彈劾,可即使只是在熟人面前被揭了老底兒,也足以讓他們害臊了。於是完全沒人敢在蔡力說完之前開吃,一個個乖巧得跟上課的學生似的,就差搖頭晃腦地背誦文章了。

  蔡力只覺得大開眼界,忙認認真真將所有要注意的地方都告訴了對方,然後才說:「幾位大人慢慢品嘗,我便到樓下去了。諸位若是有什麼需要,只管對門外站著的小二說,他就站在門外隨時聽候吩咐。」

  顧學士不甚在意地擺手:「你去忙吧,這兒沒你什麼事兒了!」

  蔡力行禮後退下,離開時不忘將門給關上,沒有讓人看到屋內情景。

  只是幾人剛才上來時雖然沒鬧出什麼動靜,一樓的客人中卻也有那麼幾個人認識幾位官員中的某一位。之前人還沒上樓,當著他們的面兒沒人敢造次,可如今幾人所在的包間兒被關上,這些人便克制不住了,轉頭就和自己身邊兒的人說起了幾人的身份。

  其他的人身份知道的還算少的,可幾乎所有人都聽到了蔡力叫衛烆侯爺,其他人將周公火鍋店與之一聯繫,又怎會猜不到衛烆的身份?

  沒想到上午才見到了傅里的美貌,還想著衛烆指不定長得歪瓜裂棗,與周公火鍋店的老闆娘有些不配,誰知下午定威侯就親自上門給自己正名了

  就衛烆那劍眉星目的長相,再加上他的身份,誰還能說他配不上傅里?

  一時間,衛烆與傅里這對夫妻竟被傳成了郎才女貌的恩愛夫妻,幾乎要越過皇上皇后,成為整個大夏的模範夫妻了。

  可見磕cp這事兒,就是人類刻在基因里的本能,古今中外無人不愛。

  這還不是今天最大的新聞。

  等到大學士毫無意外地被火鍋驚艷,然後紅光滿面地從包間兒里出來後,有人大著膽子問他吃完火鍋之後是什麼感受,大學士竟也沒介意對方的僭越,反倒一臉興奮地作了首詩。

  興之所至,寫出來的詩句自然句句真情流露,而且朗朗上口,老百姓幾乎是剛聽完便記在了心裡,轉頭就忍不住與好友品評,然後發出陣陣驚嘆。

  因為這首詩,在場的客人甚至都覺得火鍋的味道比原來更美味了呢。

  嘖,太好吃了!

  不久,這首詩就和火鍋店的名字一起傳遍了整個京城,甚至大有蔓延到整個大夏的趨勢。

  這首詩出名了,聽到的人自然就多了,人多了,難免就有些人對詩句稱讚的美食火鍋產生了好奇。

  就算原本對火鍋這種一聽就熱氣上頭的食物沒什麼興趣,讀過這首詩後也忍不住想要到周公火鍋店去品嘗一二,也好嘗嘗味道是不是真的和詩句描寫的一樣,讓人吃完後欲罷不能。

  就算是吃不了辣椒的人,也開始蠢蠢欲動

  顧學士的詩句里不是寫了,火鍋店裡面有兩種火鍋,一種紅湯,一種清湯。雖然清湯稍不及紅湯,但也非常美味?

  於是接下來幾天,周公火鍋店的生意幾乎日日爆滿,連二樓的包間兒都沒有空的。

  等吃完後,這些人無一不發出了一聲喟嘆

  真香!

  作者有話要說:昨晚鄰居半夜吵架,白天又一大早就響起了防疫的喇叭,完全沒睡好,看明天能不能多寫點兒吧,麼

  第91章

  周公火鍋店爆火,以一種讓人嘖嘖稱奇的速度,迅速席捲了整個京城,並迅速向外擴散

  因為串串香和麻辣燙更平價,味道也相似的緣故,周公火鍋店雖然比傅里名下所有店面都要更加賺錢,可真要算店裡面的客流量,其實是完全比不上其他店面的。可大學士的一首詩,瞬間讓大夏的男女老少,無論讀沒讀過書的人都知道了火鍋的美名,伴隨著「西施美食」的稱號,周公美食連鎖店當月的營業額成倍地往上翻,而其中翻倍最多的,便是火鍋店。

  一來火鍋食材多樣,且要求頗高,價格也因此比其他店鋪昂貴一些,二來有著大學士的詩句宣傳,手上只要有點兒余錢的人都想要吃一次和顧學士詩中的同款,為此甚至願意餓肚子。

  那可是大學士誒,他都說好吃的東西,難道還能差了?

  因為火鍋的名聲傳得太廣,某些官員甚至在給雍和帝寫奏摺的時候忍不住提了一嘴火鍋的美味

  那位官員倒不是特意為火鍋寫的奏摺,只是傅里將周公美食連鎖店開遍了大江南本,沒到一個地方還都會根據當地的飲食習慣調製出讓當地人更容易接受的味道,所以周公美食連鎖店的生意一直都非常好,從來沒有不賺錢的情況。

  所以傅里轉了非常多的,讓人難以想像的銀子。

  而傅里又一向是個遵紀守法的,就算賺了再多的錢,需要繳納再多稅,她也完全沒有隱瞞推脫,而是完全按照法律交稅。在江南這等富庶之地還不太明顯,可到了那等不那麼富裕的府城,傅里繳納的稅款就有些誇張了。

  若是按照以往的情況,這位官員轄下府城交給朝廷的稅款幾乎年年墊底。因為當地太窮,以至於那位官員竟然打破了官場規則,愣是在那個府城連任了近十年的知府,實在讓聽者流淚,聞者傷心。

  可等傅里將自己的店鋪開到了當地後,瞬間盤活了當地的經濟

  雖然那地方的窮,窮的卻不是當地的富人和中產階級,而是當地的老百姓。等傅里將店鋪開到當地後,其他不說,至少店鋪給當地百姓帶去了不少的崗位。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