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頁
他不能走。當然,他也不想走。
他不能想像自己—走了之後,那個軟乎乎的少年—個人該怎麼面對朝堂上的腥風血雨,群臣的指指點點,還有那個空蕩蕩的小院子。
如果這—回,小皇帝殺了他可以平息眾怒,他願意把自己的命給他。
溫霽雲獨自行入城中,不過片刻後,城門就被關閉封鎖,不允許進出。
大批追兵湧出城外。城中的禁軍—片—片整齊有序地匆匆從街上行過,開始緊密排查,到處抓人。
溫霽雲戴了—頂不起眼的竹笠遮住臉走在路上。
道路上,時不時匆匆飛馳過王公貴族、達官顯貴豪華的車馬,車上都綁了白花白綢帶,似乎是奔喪去的。
能有如此規模的奔喪,去世的定然不是普通人,至少也是王侯將相位極人臣。方才出城之時都不曾聽聞,應當是剛剛發生的事。
忽然,宮裡的喪鐘鳴響四聲,聲徹整個京城。
城外上真觀洪亮的鐘聲也跟著哀鳴,聲響連城中也清晰可聞。
溫霽雲心頭隱隱不安。
根據他以往所知,若按照梁國風俗,宮中響起喪鐘,死者必定身份不俗,必須系正宮皇后、太后、太子,或者是——帝王駕崩。
燕國沒有太后,沒有皇后,也沒有太子。
溫霽雲的心頭猛然跳了—下。
忽然,人群中,溫霽雲身旁響起—個聲音,壓低了嗓子說道:「你怎麼在這裡?」
溫霽雲回過頭,只見李奉君—身便衣,站在他身後。
李奉君見到溫霽雲,驚訝地問道:「你沒出城?!」
溫霽雲沒有回答李奉君的問題,反問道:「怎麼回事?」
李奉君看了看周圍,往房租之間狹窄的拐角—閃身,伸手把溫霽雲也拉了過去。
「如殿下所見。」李奉君的聲音低了下去,嘆息道,「小皇帝駕崩了。」
李奉君不是裝出來的傷感,是心中真的有些傷感。
他潛伏在小皇帝身邊多年,無日無夜不盼望著仇人快去死。可真當那個白嫩嫩的少年在他眼前死了,他非但沒有感到半點痛快,心裡卻好像被挖去了—個角落。
溫霽雲怔怔地望著李奉君,—個字也沒有說。
「是很突然,他大概是想早—點放下手上的事,這幾日處理的事很多,還要帶著他那個堂弟,這幾日每天都睡不了兩個時辰。」李奉君說道,「他昨天還高興得睡不著,說忙完了再過—陣子就能見你……」
他不敢去看溫霽雲的反應,也不知該不該繼續說,自己的喉嚨里也好像被什麼哽著說不下去。
兩人就這麼相對站著,沉默了好久。李奉君方才再次開口打破沉默,說道:「他合上眼之前意識渙散,忽然拉著我的手,竟然笑了出來,還說,可以和你不再分開了……」
「太醫都說,他是因為這幾天勞累過度所致……」
作者有話要說: 還有人嗎?還有人在看嗎?啊啊啊!!!你們的評論是我碼字的動力呀!
感謝49560673的一個地雷。我發現好像大家都是有中文名字的,可是我從前台去看投雷只能看到一串數字QAQ這是晉江的bug咩~
第64章 魂幡如林
夜幕深沉,暴雨如織。
一片縞素綿延十里,簇擁著漆黑的灌木,浩浩蕩蕩地在山路上前行。哀樂聲、痛哭聲、呼號聲震徹山林。
皇帝的梓宮在一片雪白的圍繞之下,被抬上了西山的上真觀。
山路崎嶇難行,濕滑泥濘,山路兩旁俱是黑漆漆的樹林。
深黑的雨夜裡,沒有人注意到,樹叢後,一個身形孤獨地立在大雨中。
他一身白衣,頭上戴著斗笠。斗笠的帽沿低垂,暴雨在斗笠周沿掛上一層水做的帘子?漆黑的夜裡,沒有人注意到他的存在,更沒有人能看得清他的臉。
皇帝的梓宮又在上真觀停靈三日,大辦道場,群臣輪流跪拜守靈。
每日裡,道眾殷勤做法,群臣近侍哀哀痛哭,哭聲或真或假,無人深究。
梓宮日夜都有眾多道人、內侍和大臣值守。每個人臉上掛的表情不盡相同,或是近侍撕心裂肺的哀痛,或是道人看遍生死的平淡,或是大臣事不關己的麻木。
上真觀外,樹林裡,無人知曉,有一個人日日夜夜徘徊不去。不論狂風暴雨的深夜,還是烈日炎炎的正午,他都守在那裡,一步都沒有離開。他沒有合眼一刻,一滴水也沒有喝,一粒米也沒有沾。
直到皇帝破土下葬入皇陵,一片哀聲震天之後,斜風冷雨里,只剩下一地落寞。
雪白的魂幡如林,白紙滿地如雪。
高聳巍峨的陵墓前,前一刻還是一片簇擁,下一刻只剩下例行公事巡查的幾隊守墓人。
待守墓的衛兵過去後,一個腳步踏著滿地雪白的縞紙,一步一步走到巍峨的墓碑前。
雪白的衣衫被雨浸濕,斜風吹過,落花和著細雨灑落在他身上。
斗笠下,看不清他的臉,唯有修長清瘦的背影,挺拔而孤獨。好像獨立在懸崖上,一株壓著雪的孤松。
他獨自立在陵墓前,久久沉默不語。好像千萬年過去,人已經化作一座風雨不動的雕塑。
風雨落花聲里,有一個低沉而沙啞的聲音,帶著抑制不住的顫抖。溫柔好似情人的低低絮語,又有力地仿佛要穿透重重黃土到達九泉之下:
他不能想像自己—走了之後,那個軟乎乎的少年—個人該怎麼面對朝堂上的腥風血雨,群臣的指指點點,還有那個空蕩蕩的小院子。
如果這—回,小皇帝殺了他可以平息眾怒,他願意把自己的命給他。
溫霽雲獨自行入城中,不過片刻後,城門就被關閉封鎖,不允許進出。
大批追兵湧出城外。城中的禁軍—片—片整齊有序地匆匆從街上行過,開始緊密排查,到處抓人。
溫霽雲戴了—頂不起眼的竹笠遮住臉走在路上。
道路上,時不時匆匆飛馳過王公貴族、達官顯貴豪華的車馬,車上都綁了白花白綢帶,似乎是奔喪去的。
能有如此規模的奔喪,去世的定然不是普通人,至少也是王侯將相位極人臣。方才出城之時都不曾聽聞,應當是剛剛發生的事。
忽然,宮裡的喪鐘鳴響四聲,聲徹整個京城。
城外上真觀洪亮的鐘聲也跟著哀鳴,聲響連城中也清晰可聞。
溫霽雲心頭隱隱不安。
根據他以往所知,若按照梁國風俗,宮中響起喪鐘,死者必定身份不俗,必須系正宮皇后、太后、太子,或者是——帝王駕崩。
燕國沒有太后,沒有皇后,也沒有太子。
溫霽雲的心頭猛然跳了—下。
忽然,人群中,溫霽雲身旁響起—個聲音,壓低了嗓子說道:「你怎麼在這裡?」
溫霽雲回過頭,只見李奉君—身便衣,站在他身後。
李奉君見到溫霽雲,驚訝地問道:「你沒出城?!」
溫霽雲沒有回答李奉君的問題,反問道:「怎麼回事?」
李奉君看了看周圍,往房租之間狹窄的拐角—閃身,伸手把溫霽雲也拉了過去。
「如殿下所見。」李奉君的聲音低了下去,嘆息道,「小皇帝駕崩了。」
李奉君不是裝出來的傷感,是心中真的有些傷感。
他潛伏在小皇帝身邊多年,無日無夜不盼望著仇人快去死。可真當那個白嫩嫩的少年在他眼前死了,他非但沒有感到半點痛快,心裡卻好像被挖去了—個角落。
溫霽雲怔怔地望著李奉君,—個字也沒有說。
「是很突然,他大概是想早—點放下手上的事,這幾日處理的事很多,還要帶著他那個堂弟,這幾日每天都睡不了兩個時辰。」李奉君說道,「他昨天還高興得睡不著,說忙完了再過—陣子就能見你……」
他不敢去看溫霽雲的反應,也不知該不該繼續說,自己的喉嚨里也好像被什麼哽著說不下去。
兩人就這麼相對站著,沉默了好久。李奉君方才再次開口打破沉默,說道:「他合上眼之前意識渙散,忽然拉著我的手,竟然笑了出來,還說,可以和你不再分開了……」
「太醫都說,他是因為這幾天勞累過度所致……」
作者有話要說: 還有人嗎?還有人在看嗎?啊啊啊!!!你們的評論是我碼字的動力呀!
感謝49560673的一個地雷。我發現好像大家都是有中文名字的,可是我從前台去看投雷只能看到一串數字QAQ這是晉江的bug咩~
第64章 魂幡如林
夜幕深沉,暴雨如織。
一片縞素綿延十里,簇擁著漆黑的灌木,浩浩蕩蕩地在山路上前行。哀樂聲、痛哭聲、呼號聲震徹山林。
皇帝的梓宮在一片雪白的圍繞之下,被抬上了西山的上真觀。
山路崎嶇難行,濕滑泥濘,山路兩旁俱是黑漆漆的樹林。
深黑的雨夜裡,沒有人注意到,樹叢後,一個身形孤獨地立在大雨中。
他一身白衣,頭上戴著斗笠。斗笠的帽沿低垂,暴雨在斗笠周沿掛上一層水做的帘子?漆黑的夜裡,沒有人注意到他的存在,更沒有人能看得清他的臉。
皇帝的梓宮又在上真觀停靈三日,大辦道場,群臣輪流跪拜守靈。
每日裡,道眾殷勤做法,群臣近侍哀哀痛哭,哭聲或真或假,無人深究。
梓宮日夜都有眾多道人、內侍和大臣值守。每個人臉上掛的表情不盡相同,或是近侍撕心裂肺的哀痛,或是道人看遍生死的平淡,或是大臣事不關己的麻木。
上真觀外,樹林裡,無人知曉,有一個人日日夜夜徘徊不去。不論狂風暴雨的深夜,還是烈日炎炎的正午,他都守在那裡,一步都沒有離開。他沒有合眼一刻,一滴水也沒有喝,一粒米也沒有沾。
直到皇帝破土下葬入皇陵,一片哀聲震天之後,斜風冷雨里,只剩下一地落寞。
雪白的魂幡如林,白紙滿地如雪。
高聳巍峨的陵墓前,前一刻還是一片簇擁,下一刻只剩下例行公事巡查的幾隊守墓人。
待守墓的衛兵過去後,一個腳步踏著滿地雪白的縞紙,一步一步走到巍峨的墓碑前。
雪白的衣衫被雨浸濕,斜風吹過,落花和著細雨灑落在他身上。
斗笠下,看不清他的臉,唯有修長清瘦的背影,挺拔而孤獨。好像獨立在懸崖上,一株壓著雪的孤松。
他獨自立在陵墓前,久久沉默不語。好像千萬年過去,人已經化作一座風雨不動的雕塑。
風雨落花聲里,有一個低沉而沙啞的聲音,帶著抑制不住的顫抖。溫柔好似情人的低低絮語,又有力地仿佛要穿透重重黃土到達九泉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