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頁
咳,有些跑題了,我小時候頑劣又有趣的事實在太多了,每次說起來我就收不住嘴……就在我考到了跆拳道黑帶的那一年,我父親回來了,這並非是指他休假回來,而是說,他真真正正地回來了,回到了我和母親的身邊。
我記得很清楚,那年我九歲,上小學三年級。有一天母親突然很早就下班回來,她一直在跆拳道館外面等我,等了我兩個小時,直到我上完課才接我回家。她那天的表現實在很異常,睡覺前我給了她一個晚安吻,她問我爸爸要回來了,高不高興。
高不高興呢?我似乎忘了,反正那天晚上我一直都睡不著,直到後半夜,月光悄悄爬進我的屋子,我才迷迷糊糊地睡過去,夢裡全都是坐在父親懷裡,他教我做一個智能小機器人的回憶。
但你要說我父親虧欠我和母親,那我也不同意。我之所以沒有長成怨天尤人、怨恨著父母的失足少年,大概率是因為我父母給我的愛和關懷,還有我的充滿/愛/的/家庭。我的每個家人都無私而真摯地愛著彼此,他們是對方眼中的唯一,就算沒有太多的時間相處,愛戀依舊能從眼裡透露出來。
我父親是個頂天立地的男人,但也是個心思細膩會揣摩別人心思的好男兒。他一直覺得對不起我,於是回來以後盡他所能地陪伴我、教導我,給了我過去九年哪怕是母親都沒有給過我的極致的關愛。除了科學院的工作,旁的邀約他一概不接受,每天下了班就帶我到處去玩。我的祖母都調侃,他所有的空餘時間似乎都投到我身上——他似乎一心要把我們欠缺的相處時間都補回來。
擁有這樣一個父親,誰能忍心埋怨他呢?我心裡僅有的一點怨懟也早就煙消雲散了,他一躍成為我心中最敬仰的人。
我的父親毫無疑問是我將來最想長成的那種人。旁人心中的父親都是有瑕疵的,但他在我的心中沒有半點的不好。父親的形象是那麼偉岸,從少年到青年,他都是我追逐的目標,像不落的燈塔,照亮著我前進的路。
說完父親,我還想說說我的母親。說到母親,我的心中有說不完的話,全部寫下來大概能寫成一部長篇小說,嗯,我想想,起名不如就叫《我的女神》?哈,開個玩笑。作為陪伴我時間最長的親人,我的母親在我心中永遠占據著最重要的地位,沒有人能撼動,就算是父親也不行——當然,他也對我如此愛著我母親的事實樂見其成,並不想衝擊她的地位。
我母親,在旁人看來,是一個完美的女人。人一生中在不同階段,欣賞的眼光也會發生變化。但我的母親就是那樣一個神奇的人,無論是院裡和我一起長大的孩子,還是曾祖父輩那些老人,他們心目中一個女人最優秀的樣子,永遠有一個存在的模板,那就是我的母親。
母親樣貌姝麗,但從不會給人以距離感,她沒有那些美人的傲氣。曾外祖母說,母親從小到大都是一個低調的孩子,乖順又懂事,從來不會以自身的任何優越條件自覺高人一等。她是曾外祖母見過的最善良的孩子,出身富貴卻不驕不躁,知世故而不世故,看得比許多人都要通透。
母親四十一歲的時候,拿到了普立茲獎,那是「新聞界的諾貝爾獎」,母親也一夜之間名聲大噪,登上了微博熱搜,並且詞條掛在那裡足足兩天才下去。也是從那時候起,人們關注起了我的家庭,關注起我的父母。在某些方面,我對無所不能的網友也表示感謝,如果不是他們,我還看不到二十四年前那個採訪,原來我的父母曾經是同一年的江州文理狀元,那時候他們竟然就在一起了,真是好遙遠的過往。
我看到許多人評價我父母的外表,佩服他們年過四十依然年輕而俊美,其實容貌反而是他們最不值一提的特質,如果你了解他們,你便不會用如此淺顯的印象看待他們。
他們是我見過對物質感官最淡漠的人,我母親告訴過我,想要活得開心,就不要在意太多,因為人能顧及的東西太少了,如果貪心地什麼都想要,一般能抓住的也比你想像中的要少得多。父親和母親都活在當下,如果能在一起度過一天,沒有工作的煩擾,他們能安靜地相處數個小時,哪怕一句話不說,空氣里也都是幸福的味道。
我十四歲的時候,孤身一人拿著行李離家,去了合肥,念中科大的少年班。這個決定是我自己一個人做的,當我告訴母親這件事的時候,母親的面容恍惚了一下,隨後她看向坐在陽台上正組裝一片晶片的父親,得到了一個含著笑的眼神。他們對視著笑了,笑容里蘊含著我不知道的意味。
後來母親在我離家前一天告訴我,父親曾經也差點去了科大的少年班,是差點。沒錯,他為了母親放棄了那個機會。所以當聽到我的話時,我的父母才會如此的驚訝。歲月流逝,光陰逝去,屬於他們的青春年華已經過去,而我的決定猶如一代一代的傳承,暗地裡昭示出血脈之間的羈絆與緣分。
有人問我,既然我如此渴求著來自父母的親情,更是在九歲才得到了完整的父愛,為什麼我會在十四歲時候就這麼早離家,難道我並不留戀我父母的愛嗎?
其實這麼說也不對,我聲明,我的成長一直是很健康的,心理上也並沒有缺失。或許是從九歲起,父親和母親盡力彌補了我,我並沒有不滿,我知道我是被人愛著的。
我記得很清楚,那年我九歲,上小學三年級。有一天母親突然很早就下班回來,她一直在跆拳道館外面等我,等了我兩個小時,直到我上完課才接我回家。她那天的表現實在很異常,睡覺前我給了她一個晚安吻,她問我爸爸要回來了,高不高興。
高不高興呢?我似乎忘了,反正那天晚上我一直都睡不著,直到後半夜,月光悄悄爬進我的屋子,我才迷迷糊糊地睡過去,夢裡全都是坐在父親懷裡,他教我做一個智能小機器人的回憶。
但你要說我父親虧欠我和母親,那我也不同意。我之所以沒有長成怨天尤人、怨恨著父母的失足少年,大概率是因為我父母給我的愛和關懷,還有我的充滿/愛/的/家庭。我的每個家人都無私而真摯地愛著彼此,他們是對方眼中的唯一,就算沒有太多的時間相處,愛戀依舊能從眼裡透露出來。
我父親是個頂天立地的男人,但也是個心思細膩會揣摩別人心思的好男兒。他一直覺得對不起我,於是回來以後盡他所能地陪伴我、教導我,給了我過去九年哪怕是母親都沒有給過我的極致的關愛。除了科學院的工作,旁的邀約他一概不接受,每天下了班就帶我到處去玩。我的祖母都調侃,他所有的空餘時間似乎都投到我身上——他似乎一心要把我們欠缺的相處時間都補回來。
擁有這樣一個父親,誰能忍心埋怨他呢?我心裡僅有的一點怨懟也早就煙消雲散了,他一躍成為我心中最敬仰的人。
我的父親毫無疑問是我將來最想長成的那種人。旁人心中的父親都是有瑕疵的,但他在我的心中沒有半點的不好。父親的形象是那麼偉岸,從少年到青年,他都是我追逐的目標,像不落的燈塔,照亮著我前進的路。
說完父親,我還想說說我的母親。說到母親,我的心中有說不完的話,全部寫下來大概能寫成一部長篇小說,嗯,我想想,起名不如就叫《我的女神》?哈,開個玩笑。作為陪伴我時間最長的親人,我的母親在我心中永遠占據著最重要的地位,沒有人能撼動,就算是父親也不行——當然,他也對我如此愛著我母親的事實樂見其成,並不想衝擊她的地位。
我母親,在旁人看來,是一個完美的女人。人一生中在不同階段,欣賞的眼光也會發生變化。但我的母親就是那樣一個神奇的人,無論是院裡和我一起長大的孩子,還是曾祖父輩那些老人,他們心目中一個女人最優秀的樣子,永遠有一個存在的模板,那就是我的母親。
母親樣貌姝麗,但從不會給人以距離感,她沒有那些美人的傲氣。曾外祖母說,母親從小到大都是一個低調的孩子,乖順又懂事,從來不會以自身的任何優越條件自覺高人一等。她是曾外祖母見過的最善良的孩子,出身富貴卻不驕不躁,知世故而不世故,看得比許多人都要通透。
母親四十一歲的時候,拿到了普立茲獎,那是「新聞界的諾貝爾獎」,母親也一夜之間名聲大噪,登上了微博熱搜,並且詞條掛在那裡足足兩天才下去。也是從那時候起,人們關注起了我的家庭,關注起我的父母。在某些方面,我對無所不能的網友也表示感謝,如果不是他們,我還看不到二十四年前那個採訪,原來我的父母曾經是同一年的江州文理狀元,那時候他們竟然就在一起了,真是好遙遠的過往。
我看到許多人評價我父母的外表,佩服他們年過四十依然年輕而俊美,其實容貌反而是他們最不值一提的特質,如果你了解他們,你便不會用如此淺顯的印象看待他們。
他們是我見過對物質感官最淡漠的人,我母親告訴過我,想要活得開心,就不要在意太多,因為人能顧及的東西太少了,如果貪心地什麼都想要,一般能抓住的也比你想像中的要少得多。父親和母親都活在當下,如果能在一起度過一天,沒有工作的煩擾,他們能安靜地相處數個小時,哪怕一句話不說,空氣里也都是幸福的味道。
我十四歲的時候,孤身一人拿著行李離家,去了合肥,念中科大的少年班。這個決定是我自己一個人做的,當我告訴母親這件事的時候,母親的面容恍惚了一下,隨後她看向坐在陽台上正組裝一片晶片的父親,得到了一個含著笑的眼神。他們對視著笑了,笑容里蘊含著我不知道的意味。
後來母親在我離家前一天告訴我,父親曾經也差點去了科大的少年班,是差點。沒錯,他為了母親放棄了那個機會。所以當聽到我的話時,我的父母才會如此的驚訝。歲月流逝,光陰逝去,屬於他們的青春年華已經過去,而我的決定猶如一代一代的傳承,暗地裡昭示出血脈之間的羈絆與緣分。
有人問我,既然我如此渴求著來自父母的親情,更是在九歲才得到了完整的父愛,為什麼我會在十四歲時候就這麼早離家,難道我並不留戀我父母的愛嗎?
其實這麼說也不對,我聲明,我的成長一直是很健康的,心理上也並沒有缺失。或許是從九歲起,父親和母親盡力彌補了我,我並沒有不滿,我知道我是被人愛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