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1頁
文昌開車帶著他,他略有些疲憊地靠在座椅上,半閉著眼睛,嘴角帶笑。這麼多年了,他一直記得她那雙小腳的尺寸,他想他要為她帶去一雙世上最舒適的鞋,親自為她穿上,再如他一直計劃的那樣,狠狠罵她一頓。
「該是多滑稽的場面,」他快樂地想,「我成了個滑稽的老頭子,她呢,也是個老婆婆了吧。多滑稽啊。可是又多麼好啊。」
「爸爸,」文昌擔心地看著他,「您沒有不舒服吧?您啊,偏到關鍵時刻犯倔脾氣,姑姑是為您好,您的病還沒好,應該在家裡好好休息。明天以後就會夠您折騰的了,您還不把精力好好攢著。」
「你姑姑知道什麼。她只是想展示她的權威。這家裡誰要是一病,她就成了個權威。我不理她。」
文昌無奈一笑。
楊霈林看看他,忽然很認真地說:「文昌,對不起。」
文昌一愣。
「我不知道你父親腳的尺寸,沒有給他訂做鞋子。」
文昌心潮澎湃,好半晌說不出話來,他怔怔看著前方,陽光明淨,街道兩旁的行人,臉上呈現出一種幸福安寧的光澤,他知道自己的臉上也是如此,但他的眼中卻充盈著淚水。
「爸爸,」文昌說,「這麼多年,謝謝你。」
「又在說傻話了?」
「爸爸……」
「怎麼?」
文昌猶豫著道:「如果這些年媽媽和那人在一起,您……」
楊霈林臉上的笑意淡了些,他思忖了一會兒,道:「我說過,只要她好好活著,不論怎樣我都是高興的。我們都這麼大把歲數了,爭來搶去,計較來計較去,都是年輕時候的事兒,現在,還有什麼比活著相見更重要的事呢?文昌,『那人』是你的父親,沒有他也就沒有你,這一點你要記住。」
……
栗子園居委會接到了市統戰部的通知,要他們安排好美國華僑回鄉探親的一切行程,時間確定之後,一撥人得先開車去機場接人,司機王師傅在居委會辦公室領去成都食宿要用的糧票,點了點數,剛好夠一天花銷,正要走,又被主任叫住:「老王,走之前叫你徒弟到糧店借輛大貨車。」
王師傅訝異道:「這是做什麼用?」
主任臉一沉:「聽組織安排,還由得你問?!趕緊去辦。」
王師傅不敢多話,忙答應著去了,回家先簡單收拾了下,下午去食堂端飯,才從徒弟小於口裡知道,原來領導們經慎重商議,決定把當年查抄的一些舊家具還給一家人。小於繪聲繪色地比劃:「好大一張床,雕著神仙蟠桃鳳凰,金燦燦的花,直晃眼睛!還有幾個大皮箱,有一個沒蓋嚴,搬的時候不留神掉地上,落一地金銀珠寶!」
「吹吧,你就吹吧!」王師傅拍了拍小於的腦袋。
小於伸伸舌頭,自知玩笑開過了,嘻嘻笑道:「床是真的,幾個大柜子也是真的。就那箱子裡,我看了,沒什麼東西,就一些舊衣服,不是值錢玩意兒。可偏生那孟老師……」
「哪位孟老師?」
「就是鹽廠的那位孟老師啊,住在栗子園最裡頭,林老師的愛人啊。」
王師傅恍然大悟,這兩位是鹽廠知名的老前輩,當年受了些不公正的待遇,生活條件剛剛轉好了點,這些家具物品多半是人家當年自己家用的。旋即心道:「難不成從美國回來的人和他們有什麼關係?」不及多想,問道:「孟老師怎麼了?」
「捧著裡面幾件舊衣服,哭成個淚人呢。哎,師傅,你什麼時候上成都?」
「明天一大早就走。這可是國家任務!徒弟,把你的嘴管好哈,亂說一句,小心吃不了兜著走!」
「知道知道。」小於直點頭。
王師傅心裡暗暗感慨著,端著飯盒走了。
大洋彼岸歸來的人,果真和栗子園,哦不,應該是鹽店街,有著密切的關係。而鹽店街,它的故事,它生命歷程中的起起伏伏,和那幾家人又是怎樣的密不可分。
孟家,林家,秦家,杜家,余家,熊家……當年的十幾家大鹽號,曾撐起川南一片天的財富,他們的故事被碎裂的時光割斷,如同江上飄渺的船歌,只餘下隱隱的音符。
他們是誰?他們在哪裡?他們像水滴融入大海,他們無處不在,卻又無處可尋。有的人死了,有的人走了,有的人留下了,有的人回來了。
他們回來了。
文昌,婉懿,霈林,他們全都回來了。
他們坐在車裡,滿含著熱淚,終於見到了魂牽夢縈的清河。連綿的青色屋瓦之間,已經有了灰色的水泥建築,公路多了,房子多了,樹少了,大部分地方全變樣了。可不,不,鹽店街沒有變,它還是老樣子,青石板路上還留著當年被炮彈炸過的凹痕。
車開到街口,他們著急地下車,對接待人員殷切的介紹充耳不聞,看到一個白髮蒼然卻精神矍鑠的老人帶著一些人在路口迎著,婉懿先叫道:「阿飛叔叔!」
老人怔怔地看了她一眼,又瞧瞧她身邊的文昌,忽而一笑,對文昌道:「小淘氣!」
文昌眼圈一紅,快步過去,緊緊擁抱著老人。
秦飛的眼眶也紅了,越過文昌的肩膀,看著他身後的楊霈林,兩人目光對視,含淚微笑。
「他們在家裡?」楊霈林忍不住問。
他說「他們」,那他應該知道七七和靜淵……秦飛百感交集,一時不知如何回答才好,在眾人匆匆敘舊的話聲中,他沉默了好一會兒,對楊霈林道:「靜淵臥病在床,他在家裡等著你們,文斕去威遠接三妹他們,應該下午就回來。七七在平橋那邊洗衣服,你們回來的確切時間她並不知道,居委會的人覺得她在這兒接你們不太合適,所以沒跟她說。」
「該是多滑稽的場面,」他快樂地想,「我成了個滑稽的老頭子,她呢,也是個老婆婆了吧。多滑稽啊。可是又多麼好啊。」
「爸爸,」文昌擔心地看著他,「您沒有不舒服吧?您啊,偏到關鍵時刻犯倔脾氣,姑姑是為您好,您的病還沒好,應該在家裡好好休息。明天以後就會夠您折騰的了,您還不把精力好好攢著。」
「你姑姑知道什麼。她只是想展示她的權威。這家裡誰要是一病,她就成了個權威。我不理她。」
文昌無奈一笑。
楊霈林看看他,忽然很認真地說:「文昌,對不起。」
文昌一愣。
「我不知道你父親腳的尺寸,沒有給他訂做鞋子。」
文昌心潮澎湃,好半晌說不出話來,他怔怔看著前方,陽光明淨,街道兩旁的行人,臉上呈現出一種幸福安寧的光澤,他知道自己的臉上也是如此,但他的眼中卻充盈著淚水。
「爸爸,」文昌說,「這麼多年,謝謝你。」
「又在說傻話了?」
「爸爸……」
「怎麼?」
文昌猶豫著道:「如果這些年媽媽和那人在一起,您……」
楊霈林臉上的笑意淡了些,他思忖了一會兒,道:「我說過,只要她好好活著,不論怎樣我都是高興的。我們都這麼大把歲數了,爭來搶去,計較來計較去,都是年輕時候的事兒,現在,還有什麼比活著相見更重要的事呢?文昌,『那人』是你的父親,沒有他也就沒有你,這一點你要記住。」
……
栗子園居委會接到了市統戰部的通知,要他們安排好美國華僑回鄉探親的一切行程,時間確定之後,一撥人得先開車去機場接人,司機王師傅在居委會辦公室領去成都食宿要用的糧票,點了點數,剛好夠一天花銷,正要走,又被主任叫住:「老王,走之前叫你徒弟到糧店借輛大貨車。」
王師傅訝異道:「這是做什麼用?」
主任臉一沉:「聽組織安排,還由得你問?!趕緊去辦。」
王師傅不敢多話,忙答應著去了,回家先簡單收拾了下,下午去食堂端飯,才從徒弟小於口裡知道,原來領導們經慎重商議,決定把當年查抄的一些舊家具還給一家人。小於繪聲繪色地比劃:「好大一張床,雕著神仙蟠桃鳳凰,金燦燦的花,直晃眼睛!還有幾個大皮箱,有一個沒蓋嚴,搬的時候不留神掉地上,落一地金銀珠寶!」
「吹吧,你就吹吧!」王師傅拍了拍小於的腦袋。
小於伸伸舌頭,自知玩笑開過了,嘻嘻笑道:「床是真的,幾個大柜子也是真的。就那箱子裡,我看了,沒什麼東西,就一些舊衣服,不是值錢玩意兒。可偏生那孟老師……」
「哪位孟老師?」
「就是鹽廠的那位孟老師啊,住在栗子園最裡頭,林老師的愛人啊。」
王師傅恍然大悟,這兩位是鹽廠知名的老前輩,當年受了些不公正的待遇,生活條件剛剛轉好了點,這些家具物品多半是人家當年自己家用的。旋即心道:「難不成從美國回來的人和他們有什麼關係?」不及多想,問道:「孟老師怎麼了?」
「捧著裡面幾件舊衣服,哭成個淚人呢。哎,師傅,你什麼時候上成都?」
「明天一大早就走。這可是國家任務!徒弟,把你的嘴管好哈,亂說一句,小心吃不了兜著走!」
「知道知道。」小於直點頭。
王師傅心裡暗暗感慨著,端著飯盒走了。
大洋彼岸歸來的人,果真和栗子園,哦不,應該是鹽店街,有著密切的關係。而鹽店街,它的故事,它生命歷程中的起起伏伏,和那幾家人又是怎樣的密不可分。
孟家,林家,秦家,杜家,余家,熊家……當年的十幾家大鹽號,曾撐起川南一片天的財富,他們的故事被碎裂的時光割斷,如同江上飄渺的船歌,只餘下隱隱的音符。
他們是誰?他們在哪裡?他們像水滴融入大海,他們無處不在,卻又無處可尋。有的人死了,有的人走了,有的人留下了,有的人回來了。
他們回來了。
文昌,婉懿,霈林,他們全都回來了。
他們坐在車裡,滿含著熱淚,終於見到了魂牽夢縈的清河。連綿的青色屋瓦之間,已經有了灰色的水泥建築,公路多了,房子多了,樹少了,大部分地方全變樣了。可不,不,鹽店街沒有變,它還是老樣子,青石板路上還留著當年被炮彈炸過的凹痕。
車開到街口,他們著急地下車,對接待人員殷切的介紹充耳不聞,看到一個白髮蒼然卻精神矍鑠的老人帶著一些人在路口迎著,婉懿先叫道:「阿飛叔叔!」
老人怔怔地看了她一眼,又瞧瞧她身邊的文昌,忽而一笑,對文昌道:「小淘氣!」
文昌眼圈一紅,快步過去,緊緊擁抱著老人。
秦飛的眼眶也紅了,越過文昌的肩膀,看著他身後的楊霈林,兩人目光對視,含淚微笑。
「他們在家裡?」楊霈林忍不住問。
他說「他們」,那他應該知道七七和靜淵……秦飛百感交集,一時不知如何回答才好,在眾人匆匆敘舊的話聲中,他沉默了好一會兒,對楊霈林道:「靜淵臥病在床,他在家裡等著你們,文斕去威遠接三妹他們,應該下午就回來。七七在平橋那邊洗衣服,你們回來的確切時間她並不知道,居委會的人覺得她在這兒接你們不太合適,所以沒跟她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