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頁
老衙役點點頭:「能不苦嗎?買藥錢都把家裡給掏空了,他們爹娘為了給他們治病,在災年給地主家幹活,後來田地佃到了,糧食還沒來得及收,我那老哥的爹娘就累得去世了!不過誰知道呢,興許也是餓死的。」
王寧少時挨過餓,最聽不得餓死兩個字。他換了個問題:「那這兩人,還有家人照顧他們嗎?」
「哪裡有家人?兄弟分家了,就沒家人了,唉,你不懂,以前男的像我這位老哥勤快的本就不多,他兄弟們自己都揭不開鍋,哪能管他?倆人還當了一輩子光棍!哪個姑娘願意嫁給他們?況且還出不起彩禮。不過喉嚨不行不影響種地。腿不行,老哥就去學編雞籠,倒也飢一頓飽一頓地活過來了。」
王寧道:「早點修城牆,就不會發生這樣的事情了,怎麼不修?」
老衙役呵呵笑了:「你當大家是不想修嗎?你可知修一整條城牆要多少銀錢?真當磚瓦便宜呢?那年頭皇帝屁股都沒坐穩,當時的縣令有那個心思管燕回縣人的死活就怪了!」
王寧只想到前任縣令和沈縣令之間的對比,不由得點點頭。嚴老縣令也不是不好,只是沒有沈縣令好,上任時間挨的近,對比就讓人記憶尤深。
老衙役把碗裡的酒全喝完了,「真暢快啊,今年糧食夠了,總算能買到本縣做的酒了!」
他喝完了拍拍王寧的肩膀:「你是遇到好時候了,真羨慕你年紀輕輕,前途無限。跟著縣令大人好好干!以後即便不做衙役,靠著你學到的東西,也能賺錢養家。」
王寧問道:「我記得沈縣令如今不是在幫扶鰥寡孤獨還有殘缺的人找活計嗎?他們現在還飢一頓飽一頓嗎?沒找村長登記嗎?」
老衙役笑眯眯地,或許是酒讓他心情好多了,他近乎歡快地道:「他們原以為這輩子也就這樣過去了,誰知道縣令還給他們工作的機會,如今在肥料廠里工作呢,因為他們識字,現在賺的錢夠從救濟舍抱走一個男娃再養大,將救濟舍里的孤兒當自己兒子養大也很好,總算不至於絕戶了。」
王寧高興了,他們是苦,可是也足夠幸運。肥料廠工作,那養老錢是不用愁了。至少他們這樣的可憐人,還能過個好晚年。
年節將至,沈黎沒有忘記給他手下的作坊員工添福利,平日裡做出來的毛線衣瑕疵品,都給了他們過年穿,或者送人。只是送人也要說明這是有瑕疵的,不是作坊做出的可賣品。
吐蕃人年前送了一波羊毛,沈黎督促羊毛製品坊都加油將最後一批羊毛衫,毛線衣做出來,到時候賣去京城,價格也能賣高些。
燕回的百姓得知這個消息,早早就開始準備年貨了,免得越到年關訂單越多,到時候連置辦年貨的功夫都沒有。
捨得吃的人多,沈黎還想辦法搞出了大棚蔬菜,產量不多,可是也夠大家冬日裡吃上除了包菜,白菜,青菜之外的蔬菜了。
大冬天的水窖變成了冰窖,村中的人給自家豬肉羊肉標上記號,將多餘的,過年吃不掉的肉包裹好,懸空掛著放在水窖里,打算來年拿上來吃,給春耕的人增加營養。
「今年新到了耕牛,主簿和縣尉去叫里正,糧長們過來開個年會,開春將耕牛發下去,具體事宜會上安排。」
「是,大人。」主簿覺得自己是聽錯了,居然還有給平民發耕牛的官,這真是聞所未聞。
沈黎看他們一臉震驚的樣子,就解釋了一番:「不是自己的錢,從餘下的賦稅里擠出來的區區幾百貫,牛再不買,開春買不到了。」跟吐蕃人合作真好,用他們賣給燕回縣的羊毛,做成毯子和毛線衣,高價返回來賣給他們。然後還答應用一些便宜的豆瓣醬和五香豆乾,以及棉布和肥料,換取了吐蕃大量優質耕牛。這筆買賣,怎麼算都虧不了。
沈黎不是奸商,但是吐蕃人自己強烈要求這樣交易,仿佛遲一點,沈黎就會反悔,急急忙忙就完成交易了。叫沈黎又好笑,又困惑。
其實剛開始宣帝對肥料並不是很感興趣,畢竟他不是農民,而且他不認為肥料可以改變糧食的產量,所以在秋收前,他不太在乎沈黎做的肥料。可是越來越多的地區用上了沈黎做的肥料,果然秋收產量極高,這就足以說明沈黎沒有開玩笑,他真的有能力將糧食增產到這個地步。
各國的使臣聽說了這個消息,都紛紛遞上求見宣帝的文書,希望宣帝可以大開國門,讓他們有更多的商販購買肥料回國,提高本國的糧食產量。
至於上來就問宣帝要肥料方子的使者,宣帝皮笑肉不笑地叫驃騎軍將這些人「送」出國門,如此不懂事的使臣,在大昭白呆了這麼多年了。他聞宣,是那種樂善好施的性格嗎?
為了討好宣帝,他們將本國的好東西都帶過來了,一時間,國庫被一些奇珍異寶堆滿了,宣帝本來就意識到沈黎的厲害之處,現在更能體會到了。
這年冬天的宣帝,龍袍裡面穿著來自燕回縣的高領黑色毛線衣,戴著來自燕回縣的半截手套,正在擬旨,要將京城的一處大宅院和一個大莊園撥給沈黎,作為肥料,以及一些收割玉米的機器的賞賜。
作者有話要說: 再鋪墊幾章,咱們換地圖。愛你們,麼麼噠~(^з^)-☆感謝在2020-03-30 01:11:03~2020-03-31 00:19:52期間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哦~
王寧少時挨過餓,最聽不得餓死兩個字。他換了個問題:「那這兩人,還有家人照顧他們嗎?」
「哪裡有家人?兄弟分家了,就沒家人了,唉,你不懂,以前男的像我這位老哥勤快的本就不多,他兄弟們自己都揭不開鍋,哪能管他?倆人還當了一輩子光棍!哪個姑娘願意嫁給他們?況且還出不起彩禮。不過喉嚨不行不影響種地。腿不行,老哥就去學編雞籠,倒也飢一頓飽一頓地活過來了。」
王寧道:「早點修城牆,就不會發生這樣的事情了,怎麼不修?」
老衙役呵呵笑了:「你當大家是不想修嗎?你可知修一整條城牆要多少銀錢?真當磚瓦便宜呢?那年頭皇帝屁股都沒坐穩,當時的縣令有那個心思管燕回縣人的死活就怪了!」
王寧只想到前任縣令和沈縣令之間的對比,不由得點點頭。嚴老縣令也不是不好,只是沒有沈縣令好,上任時間挨的近,對比就讓人記憶尤深。
老衙役把碗裡的酒全喝完了,「真暢快啊,今年糧食夠了,總算能買到本縣做的酒了!」
他喝完了拍拍王寧的肩膀:「你是遇到好時候了,真羨慕你年紀輕輕,前途無限。跟著縣令大人好好干!以後即便不做衙役,靠著你學到的東西,也能賺錢養家。」
王寧問道:「我記得沈縣令如今不是在幫扶鰥寡孤獨還有殘缺的人找活計嗎?他們現在還飢一頓飽一頓嗎?沒找村長登記嗎?」
老衙役笑眯眯地,或許是酒讓他心情好多了,他近乎歡快地道:「他們原以為這輩子也就這樣過去了,誰知道縣令還給他們工作的機會,如今在肥料廠里工作呢,因為他們識字,現在賺的錢夠從救濟舍抱走一個男娃再養大,將救濟舍里的孤兒當自己兒子養大也很好,總算不至於絕戶了。」
王寧高興了,他們是苦,可是也足夠幸運。肥料廠工作,那養老錢是不用愁了。至少他們這樣的可憐人,還能過個好晚年。
年節將至,沈黎沒有忘記給他手下的作坊員工添福利,平日裡做出來的毛線衣瑕疵品,都給了他們過年穿,或者送人。只是送人也要說明這是有瑕疵的,不是作坊做出的可賣品。
吐蕃人年前送了一波羊毛,沈黎督促羊毛製品坊都加油將最後一批羊毛衫,毛線衣做出來,到時候賣去京城,價格也能賣高些。
燕回的百姓得知這個消息,早早就開始準備年貨了,免得越到年關訂單越多,到時候連置辦年貨的功夫都沒有。
捨得吃的人多,沈黎還想辦法搞出了大棚蔬菜,產量不多,可是也夠大家冬日裡吃上除了包菜,白菜,青菜之外的蔬菜了。
大冬天的水窖變成了冰窖,村中的人給自家豬肉羊肉標上記號,將多餘的,過年吃不掉的肉包裹好,懸空掛著放在水窖里,打算來年拿上來吃,給春耕的人增加營養。
「今年新到了耕牛,主簿和縣尉去叫里正,糧長們過來開個年會,開春將耕牛發下去,具體事宜會上安排。」
「是,大人。」主簿覺得自己是聽錯了,居然還有給平民發耕牛的官,這真是聞所未聞。
沈黎看他們一臉震驚的樣子,就解釋了一番:「不是自己的錢,從餘下的賦稅里擠出來的區區幾百貫,牛再不買,開春買不到了。」跟吐蕃人合作真好,用他們賣給燕回縣的羊毛,做成毯子和毛線衣,高價返回來賣給他們。然後還答應用一些便宜的豆瓣醬和五香豆乾,以及棉布和肥料,換取了吐蕃大量優質耕牛。這筆買賣,怎麼算都虧不了。
沈黎不是奸商,但是吐蕃人自己強烈要求這樣交易,仿佛遲一點,沈黎就會反悔,急急忙忙就完成交易了。叫沈黎又好笑,又困惑。
其實剛開始宣帝對肥料並不是很感興趣,畢竟他不是農民,而且他不認為肥料可以改變糧食的產量,所以在秋收前,他不太在乎沈黎做的肥料。可是越來越多的地區用上了沈黎做的肥料,果然秋收產量極高,這就足以說明沈黎沒有開玩笑,他真的有能力將糧食增產到這個地步。
各國的使臣聽說了這個消息,都紛紛遞上求見宣帝的文書,希望宣帝可以大開國門,讓他們有更多的商販購買肥料回國,提高本國的糧食產量。
至於上來就問宣帝要肥料方子的使者,宣帝皮笑肉不笑地叫驃騎軍將這些人「送」出國門,如此不懂事的使臣,在大昭白呆了這麼多年了。他聞宣,是那種樂善好施的性格嗎?
為了討好宣帝,他們將本國的好東西都帶過來了,一時間,國庫被一些奇珍異寶堆滿了,宣帝本來就意識到沈黎的厲害之處,現在更能體會到了。
這年冬天的宣帝,龍袍裡面穿著來自燕回縣的高領黑色毛線衣,戴著來自燕回縣的半截手套,正在擬旨,要將京城的一處大宅院和一個大莊園撥給沈黎,作為肥料,以及一些收割玉米的機器的賞賜。
作者有話要說: 再鋪墊幾章,咱們換地圖。愛你們,麼麼噠~(^з^)-☆感謝在2020-03-30 01:11:03~2020-03-31 00:19:52期間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