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頁
等公主帶著沈黎做出來的新式農具,以及新式衣服回京時,燕回縣已經開始下雪了。
沈黎在熱氣騰騰的羊肉館裡美滋滋地喝著一碗羊肉湯,在他面前的是一群身上披著斗笠防雪水的吐蕃商人。
「羊毛,我們這邊收,你有多少我要多少。如果沒有,可以用來年長成的氂牛或者羊相抵。價錢你們看著辦,大家都是生意人,需得講誠信。」跟吐蕃那邊的人做生意,話得放得敞亮些 ,不然他們戒心高,做不成生意不說,還結了仇怨。
這些人,在吐蕃和大昭西北邊境地界很有些勢力,若是沈黎可以交好他們,打通燕回縣和西南邊境以及之外的商道不是夢想。
吐蕃那邊的羊絨極好,是長毛羊最貼近皮膚的那層絨毛。他們吐蕃人自己也喜歡羊絨做的衣服。不過沈黎還眼饞吐蕃的冶鐵技術,大昭的冶鐵技術雖然也比較成熟,可是和吐蕃的冶鐵技術依然不是一個層次。這個民族就是靠著冶鐵技術,製造武器,搶劫發家的。
沈黎眼前的這些商販,一個個都見過血。連隊伍中只有十歲的孩子,估計也不是例外。
大昭和吐蕃有聯姻關係,距離上一個公主與吐蕃通婚不過五年,此時是大昭和吐蕃的外交蜜月期。沈黎不擔心吐蕃人會對他有什麼傷害,千里迢迢來到燕回縣找他做生意,這一點就讓沈黎的戒心放下大半了。
吐蕃商隊的頭領叫赤努汗,他的臉上有喜慶的高原紅,還有絡腮鬍子,看起來有些不修邊幅。越過高原山川,跨過河流,他就是想跟沈黎做長久的生意。他們吐蕃是有牛羊,可是賣得價格並不能讓他們滿意。吐蕃的權貴,納取的稅太高了,商販們不得不開拓自己的市場,爭取多賺些錢財。現在看沈黎賣羊毛衫,毛線衣賣得這樣好,他們也想學技術。
沈黎也不預為難他們,只是羊毛衫,毛線衣,是他目前不能放手的東西,因此,沈黎提出要先與吐蕃進行羊毛買賣,歷時一年,然後等雙方都建立了信任,再談進一步交換方子的事情。
他們饞沈黎做羊毛衫,毛線衣的方法,沈黎也饞他們優質的牛羊,和冶鐵技術。
互相合作,實現共贏,如果商道可以打通,這將養活數以萬計的沿道百姓。更不用說還有吐蕃和殷州百姓。
這年頭,餓死膽小的,撐死膽大的,只需有人牽頭,就會有無數外來的民族冒著危險來到大昭做生意。而大昭人,也會去關外的集市做生意。
拿燕回縣為例子,以前西北關外的百姓總是害怕沈黎會對他們有什麼克制政策,會捉他們來大昭做苦活,壓制他們的羊肉價格。沒想到等燕回縣的集市逐漸完善,他們卻打算自己將羊肉羊毛送到這裡來了。無他,有利可圖,就能讓人放棄偏見。
而且,燕回縣越來越繁華,就有越來越多的關外人願意偷偷翻過邊境,來燕回縣生存。男人們不止入贅,還會假裝自己就是大昭的黑戶原住民。大昭的官員前來收稅,他們也有模有樣的交上來了……
沈黎對下屬道:「……不用阻攔,想來就來,給他們補上戶籍,以後就算是大昭的人了。」
至於女人,許多關外女人都願意來羊毛坊,羊絨坊工作。因為她們本來就熟悉如何跟羊毛打交道,髒兮兮的,糾結在一起的羊毛,在她們的手裡服服帖帖的。羊毛處理起來異常麻煩,但是縣令給的工錢多!她們十幾年都沒有賺過這麼多錢,如今只要在羊毛工坊做幾個月的活計,很快就能在大昭好好活下去了。甚至有的女子立了女戶,準備招贅。
一時間燕回縣的人口居然就這樣越來越多了。沈來秋看著戶籍整理,感嘆他兒子的厲害。這來年的稅收,八成要翻兩番了。
「你那拉鏈,怎麼還不批量生產?」
沈黎也很無奈:「不是我不想做出來,而是可以做拉鏈的銅不夠用,鐵比銅硬,不好製作細密的拉鏈。」
沒辦法,這個時代生產力水平地下,很多想法都沒辦法付諸實踐。銅在大昭也屬於貴重金屬,不是沈黎不願意用銅做拉鏈,而是如果拉鏈是銅做的,價格就會高很多。富人不需要拉鏈,窮人買不起帶拉鏈的東西,那麼拉鏈做出來就沒有什麼用了。
沈來秋提議道:「可以用木頭代替嗎?」
沈黎想了想,「木製硬一點,應該也可以。」
沈來秋突然道:「用鐵樺樹!這東西在幽州有許多,上次還有北商和我吹噓過這種樹,刀槍不入,很適合做盾牌。」
沈黎點點頭,古代的金屬值錢,用木頭做盾牌也屬於正常現象。
不過沈黎還需要找一兩棵鐵樺樹試驗一下,如果鐵樺樹果真如此堅硬,那麼自行車的鏈條還可以改進一些,價格也能便宜些。
板車現在在燕回縣已經算普遍的了,一個村起碼有四輛板車,板車不是個奢侈品,只要願意給自己的活計增添些便利,都會願意買上一輛家用的。
「今年的年貨,靠著板車能拉不少!」
「哈哈!用板車拉年貨,您今年賺了不少啊!往年沒著呢闊綽!」
那漢子也笑:「往年我懶得像只冬眠的熊,家裡沒餓死人是老天保佑了!我家女子,到現在還不待見我呢,可不得多買點,賺她們的高興?」
女子是對家裡妻女的稱呼,這漢子眼眸里閃過愧疚,看著腰包里的銅錢,又覺得不招待見沒關係,以後有的是機會叫家裡女子過得好,只要她們過得好了,總歸後天會待見自己的。
沈黎在熱氣騰騰的羊肉館裡美滋滋地喝著一碗羊肉湯,在他面前的是一群身上披著斗笠防雪水的吐蕃商人。
「羊毛,我們這邊收,你有多少我要多少。如果沒有,可以用來年長成的氂牛或者羊相抵。價錢你們看著辦,大家都是生意人,需得講誠信。」跟吐蕃那邊的人做生意,話得放得敞亮些 ,不然他們戒心高,做不成生意不說,還結了仇怨。
這些人,在吐蕃和大昭西北邊境地界很有些勢力,若是沈黎可以交好他們,打通燕回縣和西南邊境以及之外的商道不是夢想。
吐蕃那邊的羊絨極好,是長毛羊最貼近皮膚的那層絨毛。他們吐蕃人自己也喜歡羊絨做的衣服。不過沈黎還眼饞吐蕃的冶鐵技術,大昭的冶鐵技術雖然也比較成熟,可是和吐蕃的冶鐵技術依然不是一個層次。這個民族就是靠著冶鐵技術,製造武器,搶劫發家的。
沈黎眼前的這些商販,一個個都見過血。連隊伍中只有十歲的孩子,估計也不是例外。
大昭和吐蕃有聯姻關係,距離上一個公主與吐蕃通婚不過五年,此時是大昭和吐蕃的外交蜜月期。沈黎不擔心吐蕃人會對他有什麼傷害,千里迢迢來到燕回縣找他做生意,這一點就讓沈黎的戒心放下大半了。
吐蕃商隊的頭領叫赤努汗,他的臉上有喜慶的高原紅,還有絡腮鬍子,看起來有些不修邊幅。越過高原山川,跨過河流,他就是想跟沈黎做長久的生意。他們吐蕃是有牛羊,可是賣得價格並不能讓他們滿意。吐蕃的權貴,納取的稅太高了,商販們不得不開拓自己的市場,爭取多賺些錢財。現在看沈黎賣羊毛衫,毛線衣賣得這樣好,他們也想學技術。
沈黎也不預為難他們,只是羊毛衫,毛線衣,是他目前不能放手的東西,因此,沈黎提出要先與吐蕃進行羊毛買賣,歷時一年,然後等雙方都建立了信任,再談進一步交換方子的事情。
他們饞沈黎做羊毛衫,毛線衣的方法,沈黎也饞他們優質的牛羊,和冶鐵技術。
互相合作,實現共贏,如果商道可以打通,這將養活數以萬計的沿道百姓。更不用說還有吐蕃和殷州百姓。
這年頭,餓死膽小的,撐死膽大的,只需有人牽頭,就會有無數外來的民族冒著危險來到大昭做生意。而大昭人,也會去關外的集市做生意。
拿燕回縣為例子,以前西北關外的百姓總是害怕沈黎會對他們有什麼克制政策,會捉他們來大昭做苦活,壓制他們的羊肉價格。沒想到等燕回縣的集市逐漸完善,他們卻打算自己將羊肉羊毛送到這裡來了。無他,有利可圖,就能讓人放棄偏見。
而且,燕回縣越來越繁華,就有越來越多的關外人願意偷偷翻過邊境,來燕回縣生存。男人們不止入贅,還會假裝自己就是大昭的黑戶原住民。大昭的官員前來收稅,他們也有模有樣的交上來了……
沈黎對下屬道:「……不用阻攔,想來就來,給他們補上戶籍,以後就算是大昭的人了。」
至於女人,許多關外女人都願意來羊毛坊,羊絨坊工作。因為她們本來就熟悉如何跟羊毛打交道,髒兮兮的,糾結在一起的羊毛,在她們的手裡服服帖帖的。羊毛處理起來異常麻煩,但是縣令給的工錢多!她們十幾年都沒有賺過這麼多錢,如今只要在羊毛工坊做幾個月的活計,很快就能在大昭好好活下去了。甚至有的女子立了女戶,準備招贅。
一時間燕回縣的人口居然就這樣越來越多了。沈來秋看著戶籍整理,感嘆他兒子的厲害。這來年的稅收,八成要翻兩番了。
「你那拉鏈,怎麼還不批量生產?」
沈黎也很無奈:「不是我不想做出來,而是可以做拉鏈的銅不夠用,鐵比銅硬,不好製作細密的拉鏈。」
沒辦法,這個時代生產力水平地下,很多想法都沒辦法付諸實踐。銅在大昭也屬於貴重金屬,不是沈黎不願意用銅做拉鏈,而是如果拉鏈是銅做的,價格就會高很多。富人不需要拉鏈,窮人買不起帶拉鏈的東西,那麼拉鏈做出來就沒有什麼用了。
沈來秋提議道:「可以用木頭代替嗎?」
沈黎想了想,「木製硬一點,應該也可以。」
沈來秋突然道:「用鐵樺樹!這東西在幽州有許多,上次還有北商和我吹噓過這種樹,刀槍不入,很適合做盾牌。」
沈黎點點頭,古代的金屬值錢,用木頭做盾牌也屬於正常現象。
不過沈黎還需要找一兩棵鐵樺樹試驗一下,如果鐵樺樹果真如此堅硬,那麼自行車的鏈條還可以改進一些,價格也能便宜些。
板車現在在燕回縣已經算普遍的了,一個村起碼有四輛板車,板車不是個奢侈品,只要願意給自己的活計增添些便利,都會願意買上一輛家用的。
「今年的年貨,靠著板車能拉不少!」
「哈哈!用板車拉年貨,您今年賺了不少啊!往年沒著呢闊綽!」
那漢子也笑:「往年我懶得像只冬眠的熊,家裡沒餓死人是老天保佑了!我家女子,到現在還不待見我呢,可不得多買點,賺她們的高興?」
女子是對家裡妻女的稱呼,這漢子眼眸里閃過愧疚,看著腰包里的銅錢,又覺得不招待見沒關係,以後有的是機會叫家裡女子過得好,只要她們過得好了,總歸後天會待見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