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她垂下眼睫,望著太羲精緻漂亮的眉目。

  「就當是要為她鋪路,我們不能再給她立一個皇帝做阻礙。」

  楊昪指尖微動:「你同意扶太羲登基了?」

  鄭嘉禾笑了笑:「起碼在你我百年之後,這江山是要交到她的手裡,這一點,我們是共同的吧?」

  她看向楊昪,若有所指:「哪怕就是要達成你說的那樣,我放棄了,我們也總得做些什麼,來成全這一切。而想讓太羲登基,沒那麼簡單。」

  國不可一日無君?不可無的,只是江山之主。一個不能理事、毫無實權的皇帝,憑什麼占據那麼大的份量?而鄭嘉禾擁有一切,缺的只是那個可以象徵、代表帝國的身份。

  如果朝臣同意她暫時不立新君,哪怕只是一兩年,她也能在某種程度上,取代了傳統皇帝對天下的意義。

  到了那個時候,她會成為皇權新的象徵,她的權勢、威望只會更加鞏固。

  當然,對著楊昪,她只能從太羲的角度與他分析,說服他同意她的想法。

  楊昪定定看她,似乎是在揣摩鄭嘉禾心中的真實打算。

  躺在她懷裡的太羲突然掙扎了一下,小臉一皺就開始大哭,把鄭嘉禾弄得愣了一下。

  她低頭望向女兒,一時有些不知所措。

  楊昪道:「她餓了。」

  鄭嘉禾:「……哦。」

  奶嬤嬤已經聽見聲音走了進來,她立在屏風處等候吩咐。鄭嘉禾偏了偏頭:「你過來吧。」

  奶嬤嬤應是。等她把太羲抱在懷裡,鄭嘉禾與楊昪便站起身,相攜著離開偏殿。

  鄭嘉禾側目看他,又問了一遍:「你同意嗎?」

  楊昪攥住了她的手。

  他有些用力,緩和了一會兒情緒,才說:「我若不同意,你要如何?」

  鄭嘉禾停住腳步。

  不同意?

  那她也可以一直拖著,只要拖的時間夠久,與她想要達到的目的,還不是一樣嗎?

  楊昪從她的神色中讀到了答案,他淡淡道:「既然你已經決定,還問我做什麼?」

  鄭嘉禾回過頭,繼續往前走。

  「我總要考慮你的意見的。」

  雖然如今朝堂上大部分大臣都是被她提拔上來,進而親近她的,但楊昪身為宗室那一邊,又是掌兵的大將軍,他的想法當然很重要。

  楊昪心下一哂。

  所謂考慮,不過是因為他的影響力罷了,而不是因為她在意他。

  她不在乎他的感受,他根本不能改變她的決定。這些日子,與其說他是在與她置氣,不如說是他察覺到她沒那麼喜歡他,而不得不做出冷漠的姿態,以逃避這種令人窒息的感覺。

  「不立便不立吧。」楊昪說。

  反正他怎麼都不會向她揮出屠刀,而她就是仗著這一點,有恃無恐,還妄想說服他,取得他的支持。

  鄭嘉禾手臂向上,兩手抱住了他的胳膊。

  「楊維楨,你別生氣啊,」鄭嘉禾把頭輕輕地靠在他的肩膀上,「有些事,你要是真不同意,我也做不成。反正日子還長著,說不定哪一天,我們中的某個人,又改變主意了呢?」

  楊昪瞥她一眼,又回目正視前方。

  果然在盼著他改變主意,真是過分啊。

  次日,鄭嘉禾在承明殿與一眾大臣們議事時,便再次提到了新君一事。

  鄭嘉禾坐在上首,臂肘擱在案上,支著下巴嘆氣:「皇帝去得突然,我要到哪裡去尋一個合適的新君?」

  幾位大臣附和地點點頭,這種事確實關係重大,不能敷衍。

  前兩年國子監里養著的那十幾個宗室孩童又被提起,朝臣們對照著他們的家世、性情、還有夫子們的評價,挨個評估了一遍,最後卻發現,不是這裡有問題,就是那裡有問題。

  有的貪玩,不學無術,有的性情暴虐,經常打罵下人,還有的木訥、不善言辭,怎麼看,都不是個好選擇。

  正當眾人一籌莫展的時候,尚書僕射開口了:「新君一事豈能倉促定下?總要想些方法,考校一番,反覆斟酌才能決定。」

  自從原來的尚書令閔同光被定罪之後,他就成了尚書省新的長官。鄭嘉禾換人上位,自然會換那些聽話的。

  鄭源捋了捋鬍子:「可這國不可一日無君……」

  「那也不能亂選一氣,到最後擇錯了人,陷大魏朝堂於混亂吧?」

  鄭源沉吟:「有理。」

  尚書僕射又道:「至於政事,自有天后陛下決議,這麼多年,從未出過亂子。依臣愚見,若暫時擇不出合適新君,不如不擇,從長計議。」

  眾人面面相看。

  兩人一唱一和,把意思說的明明白白,鄭嘉禾挑起眉梢:「其他愛卿的意思呢?」

  眾人齊聲附和:「臣等附議。」

  他們從承明殿出來的時候,正好看見秦王立在外面。

  原本他們也有猜想,依照秦王與天后陛下的關係,有沒有可能天后讓他上位?若真是秦王,他們也是無話可說的,不僅對宗室有了交待,在百姓中,定也會得到廣泛擁護。

  可居然不是秦王,他們又難免會猜,秦王對此是什麼態度。

  直到看見秦王站在外面,應該是對天后的決定知情,這才讓他們提著的心放了回去。

  第112章 元興  有什麼東西在悄然改變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