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5頁
總之,他有無數的理由能把人光明正大地帶在身邊。
哪怕溫家老少並不樂意,可疼了溫鸞這麼多年,哪裡捨得為了個男人,就把好端端的閨女關在家裡,要她學那些亂七八糟的規矩當什麼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的閨秀。
是以,顧溫兩家的婚事還是被提上了行程。
全永安的人也都知道,人家未婚夫妻倆還真是難得的情投意合。
等到溫伯仁帶著妻子從金州回來,已然翻了年。
甘露十六年春。
聖上冊立寧王為太子,寧王妃為太子妃。寧王府上下盡數遷入東宮。
同年五月。
溫鸞出嫁。
這樁婚事是聖上做的媒。與兩家來往的如今又都是朝中新貴,和聖上重用之臣。到了婚禮當日,無論是顧府還是溫宅,俱是坐滿了受邀觀禮的同僚。
尤其是通平巷,還來了許多與溫家有生意往來的商人巨賈。
一時間,當真是熱鬧非凡。
溫鸞被溫仲宣背出門時,身邊跟了許多人。就連主動來做十全老人的宋老太太都依依不捨地跟在後面。
新娘蒙了紅蓋頭,無人能知下面經過裝扮後的臉會是怎樣的美艷動人。幾個小孩你追我趕地從邊上跑過,倒是帶了一陣風,掀起蓋頭一角,露出下面國色天香的美人臉。
「去去去。」趕跑還想再來一次的小孩,溫仲宣不依不舍地背著溫鸞站在了花轎前。
底下人怕三郎捨不得妹妹,臨上花轎了把人背跑,忙你一言我一語,笑呵呵地催著上轎。
溫鸞到底還是被送上轎子。
聽得前頭儀仗的鑼鼓聲,再感覺到身下轎子被人穩穩抬起往前走,溫鸞這才稍稍鬆了一口氣。
這口氣從出門起就憋著,到這會兒鬆了氣,她便覺得自己如雷的心跳近在耳邊。
等聽到沿街傳來的恭賀聲,和隱隱約約聽見的男人的應答,她放在腿上的手動了動,慢慢抬了起來。
前面就是轎簾,風一吹,帘子拂上指尖,被她猛地攥住一角。
她一手掀開蓋頭,一手去掀帘子,微微探身,偷偷地往前頭看。
迎親隊伍的前頭,走著一匹高頭大馬,馬尾甩得厲害,坐在馬背上的男人卻穩如松柏。
那是她的男人。
姓顧,名溪亭,字令端,是大承的皇城司使,太子的左膀右臂,更是她的男人。
許是她的目光太過灼熱,馬背上的男人忽然回過頭來。
那一瞬,目光相遇,如蜜似糖,甜入心底。
作者有話要說: 正文完結,明後天還有番外。
丟個新文連結抱頭逃跑。
《大齡世家女〔穿書〕》
文案:
馮纓穿進書里,一不留神把自己養成了書里幾筆帶過赫赫有名的女羅剎。
親娘早亡,親爹另娶,不聞不問過了二十幾年。
正當她在邊關混成大齡單身女青年的時候,一道聖旨降下,她當皇帝的表舅說——
纓娘,你該嫁人了。
預計五月開,大家賞臉給個收藏吧~
第152章 、〔番外一〕
溫鸞成親了。
嫁得是皇城司使顧溪亭。兩人一成婚, 許多事就都漸漸有了變化。
不光是朝野內外的文武大臣們,就是皇城司上下,都覺得顧大人越發顯得有人情味了。
那殺起人來, 手起刀落,乾淨利索的殺神,如今再忙再累,也會想著給自家鄉君帶點東西回去。
都說鄉君出身商賈人家,且還是出了名的巨賈,大人回回買的東西就是在他們眼裡看起來都尋常得很,可偏偏鄉君就喜歡極了。
什麼剛做的糖葫蘆, 新捏的面人,甚至還有巡路時看見的長在路邊的野花。
即便是這麼不起眼的小東西,也能討得鄉君歡喜許久。
於是今天是青精飯, 明天是櫻桃煎,後天又早早的說好要做梅花脯。總之是大人待鄉君好, 鄉君便也待大人好,日日都會親自下廚,再命人送到皇城司來。
他們自然也得分到一兩口, 一次兩次,便是司里的廚子也開始饞起鄉君的手藝來。
可偏偏他們那位顧大人這時候卻小氣了起來。
也是, 有鄉君這樣漂亮又能幹的妻子,任誰都不會大方。
夫妻倆是在甘露十六年五月成的親, 到了次年五月, 整整一年, 仍舊是泡了蜜罐子的感覺。
這一年,溫伯誠夫婦把鳳陽的生意正式交給了幾個掌柜和管事,自個兒搬到了永安來, 美其名曰怕女兒嫁得太遠受夫家欺負。
有生意往來的商人玩笑說不是還有叔侄倆在永安當官。
溫伯誠哼了一聲,道:「他倆當著官,還能跟人撕破臉皮不成。」
而後,溫伯誠一邊督著女兒女婿早些要孩子,一邊恨鐵不成鋼地三天兩頭追著始終不肯成親的兒子打。
兄妹倆就相差了五歲,溫鸞如今已經十九,溫仲宣自然到了二十四歲。這個年紀的男人,放眼整個永安城,還真就找不出第二個身邊沒妻妾通房,膝下沒一兒半女的了。
就是當年遲遲不肯成親的顧溪亭,如今也已經過上了夫妻雙雙把家還的日子。
「……你阿兄又逃出去了。」
顧氏抱著剛出生不久的小三郎,坐在陸娉婷的床邊,妯娌倆一邊逗著孩子,一邊同耐著性子教幾個大些的孩子竹編的溫鸞說話。
哪怕溫家老少並不樂意,可疼了溫鸞這麼多年,哪裡捨得為了個男人,就把好端端的閨女關在家裡,要她學那些亂七八糟的規矩當什麼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的閨秀。
是以,顧溫兩家的婚事還是被提上了行程。
全永安的人也都知道,人家未婚夫妻倆還真是難得的情投意合。
等到溫伯仁帶著妻子從金州回來,已然翻了年。
甘露十六年春。
聖上冊立寧王為太子,寧王妃為太子妃。寧王府上下盡數遷入東宮。
同年五月。
溫鸞出嫁。
這樁婚事是聖上做的媒。與兩家來往的如今又都是朝中新貴,和聖上重用之臣。到了婚禮當日,無論是顧府還是溫宅,俱是坐滿了受邀觀禮的同僚。
尤其是通平巷,還來了許多與溫家有生意往來的商人巨賈。
一時間,當真是熱鬧非凡。
溫鸞被溫仲宣背出門時,身邊跟了許多人。就連主動來做十全老人的宋老太太都依依不捨地跟在後面。
新娘蒙了紅蓋頭,無人能知下面經過裝扮後的臉會是怎樣的美艷動人。幾個小孩你追我趕地從邊上跑過,倒是帶了一陣風,掀起蓋頭一角,露出下面國色天香的美人臉。
「去去去。」趕跑還想再來一次的小孩,溫仲宣不依不舍地背著溫鸞站在了花轎前。
底下人怕三郎捨不得妹妹,臨上花轎了把人背跑,忙你一言我一語,笑呵呵地催著上轎。
溫鸞到底還是被送上轎子。
聽得前頭儀仗的鑼鼓聲,再感覺到身下轎子被人穩穩抬起往前走,溫鸞這才稍稍鬆了一口氣。
這口氣從出門起就憋著,到這會兒鬆了氣,她便覺得自己如雷的心跳近在耳邊。
等聽到沿街傳來的恭賀聲,和隱隱約約聽見的男人的應答,她放在腿上的手動了動,慢慢抬了起來。
前面就是轎簾,風一吹,帘子拂上指尖,被她猛地攥住一角。
她一手掀開蓋頭,一手去掀帘子,微微探身,偷偷地往前頭看。
迎親隊伍的前頭,走著一匹高頭大馬,馬尾甩得厲害,坐在馬背上的男人卻穩如松柏。
那是她的男人。
姓顧,名溪亭,字令端,是大承的皇城司使,太子的左膀右臂,更是她的男人。
許是她的目光太過灼熱,馬背上的男人忽然回過頭來。
那一瞬,目光相遇,如蜜似糖,甜入心底。
作者有話要說: 正文完結,明後天還有番外。
丟個新文連結抱頭逃跑。
《大齡世家女〔穿書〕》
文案:
馮纓穿進書里,一不留神把自己養成了書里幾筆帶過赫赫有名的女羅剎。
親娘早亡,親爹另娶,不聞不問過了二十幾年。
正當她在邊關混成大齡單身女青年的時候,一道聖旨降下,她當皇帝的表舅說——
纓娘,你該嫁人了。
預計五月開,大家賞臉給個收藏吧~
第152章 、〔番外一〕
溫鸞成親了。
嫁得是皇城司使顧溪亭。兩人一成婚, 許多事就都漸漸有了變化。
不光是朝野內外的文武大臣們,就是皇城司上下,都覺得顧大人越發顯得有人情味了。
那殺起人來, 手起刀落,乾淨利索的殺神,如今再忙再累,也會想著給自家鄉君帶點東西回去。
都說鄉君出身商賈人家,且還是出了名的巨賈,大人回回買的東西就是在他們眼裡看起來都尋常得很,可偏偏鄉君就喜歡極了。
什麼剛做的糖葫蘆, 新捏的面人,甚至還有巡路時看見的長在路邊的野花。
即便是這麼不起眼的小東西,也能討得鄉君歡喜許久。
於是今天是青精飯, 明天是櫻桃煎,後天又早早的說好要做梅花脯。總之是大人待鄉君好, 鄉君便也待大人好,日日都會親自下廚,再命人送到皇城司來。
他們自然也得分到一兩口, 一次兩次,便是司里的廚子也開始饞起鄉君的手藝來。
可偏偏他們那位顧大人這時候卻小氣了起來。
也是, 有鄉君這樣漂亮又能幹的妻子,任誰都不會大方。
夫妻倆是在甘露十六年五月成的親, 到了次年五月, 整整一年, 仍舊是泡了蜜罐子的感覺。
這一年,溫伯誠夫婦把鳳陽的生意正式交給了幾個掌柜和管事,自個兒搬到了永安來, 美其名曰怕女兒嫁得太遠受夫家欺負。
有生意往來的商人玩笑說不是還有叔侄倆在永安當官。
溫伯誠哼了一聲,道:「他倆當著官,還能跟人撕破臉皮不成。」
而後,溫伯誠一邊督著女兒女婿早些要孩子,一邊恨鐵不成鋼地三天兩頭追著始終不肯成親的兒子打。
兄妹倆就相差了五歲,溫鸞如今已經十九,溫仲宣自然到了二十四歲。這個年紀的男人,放眼整個永安城,還真就找不出第二個身邊沒妻妾通房,膝下沒一兒半女的了。
就是當年遲遲不肯成親的顧溪亭,如今也已經過上了夫妻雙雙把家還的日子。
「……你阿兄又逃出去了。」
顧氏抱著剛出生不久的小三郎,坐在陸娉婷的床邊,妯娌倆一邊逗著孩子,一邊同耐著性子教幾個大些的孩子竹編的溫鸞說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