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8頁
老流氓做派把文明人諸葛亮驚了個目瞪口呆。
徐榮:……我不要面子的啊?
“乖乖去中原懂不?”段老流氓眼睛一瞥,“你以為真是指著你打仗呢?就袁紹那個把百萬大軍壓黃河邊的架勢,後方就沒人了。就算是呂布都能一路壓過去,還奇襲?真看得起他袁本初。”
徐榮:???
“你叫曹操一聲主公,這就是你的用處。遼東和兗州的和事佬,懂不懂?別浪費了二公子的苦心。小丫頭年紀輕輕吃這麼多苦容易嗎?”
“段公,我都快四十了……”
“老子八十有三,怎麼了?”
“沒……您繼續。”
第205章 雪寶
雖然之前趕路晝夜不歇, 但真到了草原上, 阿生反而停了下來。她一邊督促著赤山城的過冬物資儲備,一邊召見各色小部落的首領。
每日裡不是請東羌的勇士打獵, 就是關心扶餘部幼兒的官話學習, 再就是為不同部落間裁決搶新房、搶水源的問題。就連諸葛亮、呂蒙兩個半大孩子, 課餘飯後都得去“赤山小學堂”幫工。
處事公正、出手大方、愛護老弱,如此不過一個月, 她就在赤山城重新樹立了自己的權威。每天都有原本還在觀望中的小部落聞風而來。
曹生和曹操一樣,都有一種與生俱來受人信賴的領袖氣質, 每每讓段熲扼腕嘆息。
然後呂蒙就遭了殃, 兵法課上屢次被老祖宗批得一文不值。這要是換了心高氣傲的諸葛亮, 玻璃心早戳爆了, 還好是呂蒙, 不懂撂挑子走人,只會在沉默中變強。
與閉關苦學的呂蒙相比, 小亮的日子就有趣多了:頭戴狼皮帽,腳踩牛皮靴,耀武揚威地陪曹子處理民族事務,仿佛一隻驕傲的小公雞。就連堆疊成山的案牘文書都無法壓垮新鮮事物帶來的熱情。
比如赤山唯一的烏桓部落首領蘇古川, 就給諸葛亮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蘇古川很愛乾淨, 每五天必定要洗一次澡的習慣怎麼都不像是在草原上養成的, 反而更像是漢人休沐制度下的產物。
蘇古川很重視教育,為了搶到小學堂附近的房子不惜和鮮卑人刀劍相向,最後被阿生判決賠給鮮卑100頭羊加20匹母馬。看上去是虧大了, 但要讓諸葛亮說,曹子其實暗戳戳偏心蘇古川,因為小學堂隔壁的那五座大通鋪,到底是歸了蘇古川的部落。
“近水樓台先得月。”諸葛亮記憶力很好,直接背了一句以前從曹生那裡聽來的七言詩,然後“嘖嘖”兩聲。
阿生自然是聽懂了小弟子的意思,笑著跟下頭的蘇古川說:“這孩子說我偏心你。”
高大的青年原本面無表情,聞言低頭,小辮遮住表情,然後肩膀聳動。再抬起頭,又是一張死人臉,看不出得意大笑過的痕跡。
“察額對我一向寬容。”他認真地說。
“這次的賠償是否負擔過重?我可以借你,但利息要按公開的走。”
蘇古川搖搖頭,回道:“我有青壯百人,只要全數參軍,補貼剛好能湊夠20匹母馬。100頭羊讓有孩子的人家攤一攤,我再補貼些金銀寶石,也就夠了。”話說得樸實,但格外有成算。
阿生沉吟了片刻,然後問:“參軍啊……廿七和通遼四將率領的飛鷹騎五部,徐榮的步騎混編營,抑或是各部落自己組織的輔兵,你準備選……”
“我準備投呂布的守城軍。”
阿生的目光瞬間變得鋒利起來,她盯著蘇古川,一直到烏桓青年首領的額頭上滲出汗水。“理由。”她吐出兩個字。
理由不是不能理解的,蘇古川的舅舅與烏桓王的大部隊是曹生南下第一個掃平的目標,而只有守城部隊才有可能避開親族相殘的悲劇。
蘇古川抬起頭,目光與遼東主漆黑的瞳孔相接觸。“日久見人心,不在一時的戰功。就算我親手砍下舅舅的頭顱,該猜忌我的一樣會猜忌我。”
與其追尋沒有根基的顯赫,不如低下頭去默默發展。
阿生鼓掌而笑:“看得真長遠啊。又冷靜又克制,是襄平學堂的學風沒錯了。”
此時襄平的大家族田氏和公孫氏的族長也陪坐在下首,阿生於是讓小婢女給他們兩個奉茶以示嘉獎。“都說襄平學堂長於武備,疏於育人,我看不然,眼下不就是現成的成才的例子嗎?公等駐守北疆,推行教化,功不可沒啊。”
一番話將襄平大族、襄平學堂和蘇古川都誇了進去,方才僵硬的氣氛立馬就活躍了起來。就連因為侄女死於赤山事變而與烏延結下深仇的田氏家主,看蘇古川的目光都緩和了兩分,不再那麼劍拔弩張了。
遼東勢力認可,蘇古川得以正式向阿生宣誓效忠:
“烏桓人蘇古川,率領部族兩百一十一人,向草原的察額、遼東的主人發誓:從此以後,在我等烏桓名之前,將先冠上遼東的名字。我們自願遵從您的律法,為您放牧羊群,替您策馬出戰,向您獻上毛皮、奶酪和戰利品。如有背叛或隱瞞,生為瘟疫折磨,死受鬼神奴役,永世不得安寧。”
這段誓言樸實得沒有任何難翻譯的詞彙,各族語言都能夠表達,後來成了新歸附部落的宣誓模版。這就是後話了。
徐榮:……我不要面子的啊?
“乖乖去中原懂不?”段老流氓眼睛一瞥,“你以為真是指著你打仗呢?就袁紹那個把百萬大軍壓黃河邊的架勢,後方就沒人了。就算是呂布都能一路壓過去,還奇襲?真看得起他袁本初。”
徐榮:???
“你叫曹操一聲主公,這就是你的用處。遼東和兗州的和事佬,懂不懂?別浪費了二公子的苦心。小丫頭年紀輕輕吃這麼多苦容易嗎?”
“段公,我都快四十了……”
“老子八十有三,怎麼了?”
“沒……您繼續。”
第205章 雪寶
雖然之前趕路晝夜不歇, 但真到了草原上, 阿生反而停了下來。她一邊督促著赤山城的過冬物資儲備,一邊召見各色小部落的首領。
每日裡不是請東羌的勇士打獵, 就是關心扶餘部幼兒的官話學習, 再就是為不同部落間裁決搶新房、搶水源的問題。就連諸葛亮、呂蒙兩個半大孩子, 課餘飯後都得去“赤山小學堂”幫工。
處事公正、出手大方、愛護老弱,如此不過一個月, 她就在赤山城重新樹立了自己的權威。每天都有原本還在觀望中的小部落聞風而來。
曹生和曹操一樣,都有一種與生俱來受人信賴的領袖氣質, 每每讓段熲扼腕嘆息。
然後呂蒙就遭了殃, 兵法課上屢次被老祖宗批得一文不值。這要是換了心高氣傲的諸葛亮, 玻璃心早戳爆了, 還好是呂蒙, 不懂撂挑子走人,只會在沉默中變強。
與閉關苦學的呂蒙相比, 小亮的日子就有趣多了:頭戴狼皮帽,腳踩牛皮靴,耀武揚威地陪曹子處理民族事務,仿佛一隻驕傲的小公雞。就連堆疊成山的案牘文書都無法壓垮新鮮事物帶來的熱情。
比如赤山唯一的烏桓部落首領蘇古川, 就給諸葛亮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蘇古川很愛乾淨, 每五天必定要洗一次澡的習慣怎麼都不像是在草原上養成的, 反而更像是漢人休沐制度下的產物。
蘇古川很重視教育,為了搶到小學堂附近的房子不惜和鮮卑人刀劍相向,最後被阿生判決賠給鮮卑100頭羊加20匹母馬。看上去是虧大了, 但要讓諸葛亮說,曹子其實暗戳戳偏心蘇古川,因為小學堂隔壁的那五座大通鋪,到底是歸了蘇古川的部落。
“近水樓台先得月。”諸葛亮記憶力很好,直接背了一句以前從曹生那裡聽來的七言詩,然後“嘖嘖”兩聲。
阿生自然是聽懂了小弟子的意思,笑著跟下頭的蘇古川說:“這孩子說我偏心你。”
高大的青年原本面無表情,聞言低頭,小辮遮住表情,然後肩膀聳動。再抬起頭,又是一張死人臉,看不出得意大笑過的痕跡。
“察額對我一向寬容。”他認真地說。
“這次的賠償是否負擔過重?我可以借你,但利息要按公開的走。”
蘇古川搖搖頭,回道:“我有青壯百人,只要全數參軍,補貼剛好能湊夠20匹母馬。100頭羊讓有孩子的人家攤一攤,我再補貼些金銀寶石,也就夠了。”話說得樸實,但格外有成算。
阿生沉吟了片刻,然後問:“參軍啊……廿七和通遼四將率領的飛鷹騎五部,徐榮的步騎混編營,抑或是各部落自己組織的輔兵,你準備選……”
“我準備投呂布的守城軍。”
阿生的目光瞬間變得鋒利起來,她盯著蘇古川,一直到烏桓青年首領的額頭上滲出汗水。“理由。”她吐出兩個字。
理由不是不能理解的,蘇古川的舅舅與烏桓王的大部隊是曹生南下第一個掃平的目標,而只有守城部隊才有可能避開親族相殘的悲劇。
蘇古川抬起頭,目光與遼東主漆黑的瞳孔相接觸。“日久見人心,不在一時的戰功。就算我親手砍下舅舅的頭顱,該猜忌我的一樣會猜忌我。”
與其追尋沒有根基的顯赫,不如低下頭去默默發展。
阿生鼓掌而笑:“看得真長遠啊。又冷靜又克制,是襄平學堂的學風沒錯了。”
此時襄平的大家族田氏和公孫氏的族長也陪坐在下首,阿生於是讓小婢女給他們兩個奉茶以示嘉獎。“都說襄平學堂長於武備,疏於育人,我看不然,眼下不就是現成的成才的例子嗎?公等駐守北疆,推行教化,功不可沒啊。”
一番話將襄平大族、襄平學堂和蘇古川都誇了進去,方才僵硬的氣氛立馬就活躍了起來。就連因為侄女死於赤山事變而與烏延結下深仇的田氏家主,看蘇古川的目光都緩和了兩分,不再那麼劍拔弩張了。
遼東勢力認可,蘇古川得以正式向阿生宣誓效忠:
“烏桓人蘇古川,率領部族兩百一十一人,向草原的察額、遼東的主人發誓:從此以後,在我等烏桓名之前,將先冠上遼東的名字。我們自願遵從您的律法,為您放牧羊群,替您策馬出戰,向您獻上毛皮、奶酪和戰利品。如有背叛或隱瞞,生為瘟疫折磨,死受鬼神奴役,永世不得安寧。”
這段誓言樸實得沒有任何難翻譯的詞彙,各族語言都能夠表達,後來成了新歸附部落的宣誓模版。這就是後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