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所以,紀雲要確認永興帝得勝之後才能開始行動。

  易燃的桐油早就準備好了,偽造的戶籍文書,易容的衣服化妝之物,車馬,還有船隻都雇好了。

  萬事具備,只差一把火。

  終於,一切都要結束了。

  紀雲舉著蠟燭,點燃了幔帳。

  「且慢!」

  一個聲音響起來,正是風塵僕僕的孔雀。

  孔雀揮劍,把著火的幔帳切割下來,用腳踩熄,「皇上駕崩,遺詔是太子繼位,紀太后和李太后聽政,司禮監和內閣輔政。「

  變故來的太快,紀雲等四個女人聽得目瞪口呆:皇帝才十八歲吧,這就死了?

  田七說道:「那更好啊,皇帝一死,就沒有人懷疑紀太后死遁了,我們走的更輕鬆,你為何要阻止紀雲點火。」

  孔雀嘆道:「沒那麼簡單。」

  紀雲心有靈犀,立刻明白孔雀的意思:「如果連我也『死』了,聽政的只有李太后一人,李太后是個糊塗人,小心機都玩的一般,朝政大事就更沒譜了。偏偏她有聽政大權,掌管著國璽,她若當政,就像一個小孩子守著金山銀山,被人哄騙去,閉目塞聽,任人唯親,太子還沒斷奶,等到十四歲還政給太子,恐怕這個爛攤子太子都收拾不過來了。」

  孔雀說道:「最重要的是開海禁。皇帝一死,勢必有保守大臣藉口皇帝死於開海禁而繼續閉關,比以前的海禁還要嚴厲。以李太后的性格,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她不會支持開海禁的。只有紀雲聽政,繼承皇帝遺志,才不至於讓開海禁的國策半途而廢。」

  蔡眀姬反對,「不行,紀雲這次不走,再走就是十四年後還政給太子。十四年啊,以前受困於皇帝,走不脫身就算了。現在機會來了,你卻要她自困於深宮,還要背負家國天下的責任,她只是一個普通人,根本承受不起,憑什麼要她犧牲自己?」

  孔雀說道:「雙嶼島被剷平,裡頭有很多人早就在大明水師來到之前就散了,逃到各處避風頭,等開了海禁再做正當生意。如果開海半途而廢,這群人勢必捲土重來,之前所做的一切都白費。開關通商是利國利民的大好事,事關大明後一百年的國運,豈可半途而廢?」

  蔡眀姬怒道:「你不要什麼大道理來壓她,她本就不想當什麼太后,聽政的太后更難,一心要當閒雲野鶴的人,怎麼可能自困於深宮?」

  一直沉默的曹靜說道:「不要吵了,讓紀雲自己做出選擇。紀雲,無論你做出何種選擇,都是對的,我都會支持你。」

  田七點頭說道:「我也是,無論你或走或留,我都跟了。要走一起走,要留一起留,我不會留下你一個人。」

  蔡眀姬別過臉去,「十四年,半輩子就沒了。」

  紀雲心裡天人/交戰,夢寐以求的自由就在眼前,她不用痛苦的扮演另一個人了,可是孔雀一字一句都鏗鏘有力,令她無法迴避。

  她被霸占身體十年,經過一年的抗爭,好容易贏來這次機會,如果放棄,就要再等十四年!

  可是若就這麼走了,朝中必生亂局,開海禁半途而廢,憑李太后的性格,還不知會怎麼禍害大明。

  紀雲當了一年太后,太明白上位者隨便吹口氣,都會引起底層的驚濤駭浪,會影響無數無辜之人。

  我一個普通人而已,為什麼要做出如此艱難的選擇?

  我一直選擇逃避,選擇平淡如水的生活,現在這個兩難局面,逃都逃不掉……

  紀雲把自己關在屋子裡,苦苦思考,直到快中午了,才打開房門,面上的糾結不見了,只剩下淡然,「起駕……回宮。」

  這一次,紀雲不回瓊華島,直接去了闊別一年的慈慶宮。

  國不可一日無君,雖然永興帝的梓宮還沒有運回來,但有了遺詔,東廠又用血腥手段彈壓了幾個企圖染指帝位的藩王,太子儲君的位置無人質疑,十天後,新帝登基。

  慈寧宮太皇太后李氏聞得噩耗的,當即就崩潰病倒了,臥床不起,所以聽政的只有紀雲一人。

  半歲的小皇帝坐都坐不穩,就由太皇太后紀雲抱著小皇帝坐在龍椅上,接受文武百官朝拜,三呼萬歲。

  原本還擔心小皇帝在這種大場面里嚇的尿褲子,但神奇的是,小皇帝全程肅著臉,小大人似的等著墨葡萄般的眼珠子看著群臣。

  嬰兒的眼神居然也有帝王之氣的壓迫力!

  小情人死了,紀青雲並不憂傷,父子兩個她其實都不愛,愛情只是搞事業的手段。

  她坐在在紀雲懷中,看著外臣朝拜,頓時興奮起來:終於!我終於可以名正言順的坐在這裡,去實現理想!

  紀雲和內閣商議永興帝的諡號,紀雲最後定下「武」字,理由是「先帝畢竟打了一場勝仗」。

  於是永興帝被稱為明武宗。

  兩個月後,明武宗的梓宮運到紫禁城。

  原本太皇太后李氏的身份在最近有所好轉,一看到兒子的遺體,又哭暈過去,這一次臥床,就再也沒有起來。

  紀雲獨自聽政,大權獨攬,就以小皇帝的名義,將殉葬制度廢除了!

  吳太后是原配嫡妻,不用殉夫,但是王太妃,和文太妃是要殉的,本以為自己死定了,卻不料太皇太后廢了殉葬祖制,她們活下來了。

  太皇太后李氏不服,叫人去請紀雲過來說話,「姐姐,我的好姐姐,武宗年僅十八就薨逝了,他九泉之下,連個伺候的女人都沒有,姐姐和他歡好一場,怎麼忍心見他地下寂寞先帝殉了一個金太嬪,這王、文兩個太妃,姐姐好歹給他送一個過去。」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