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舒舒覺羅氏&塔娜:……

  所以,這就是主動害人的代價。

  第163章 番三十 德妃與阿林現代篇

  窗外, 大公雞,喔喔的叫著,昏暗的房間裡還在熟睡的女孩睜開眼, 她輕輕地打了個哈欠, 伸手拉開床邊的電燈。

  來到這個世界已經十八年了, 吳玉珠看到這個叫做電燈泡的東西,還有些不習慣。

  她本是大清康熙帝的德妃烏雅瑪玉珠,故意設計讓佟佳氏的人害死她後,原以為可以喝了孟婆湯轉世。

  她也確實轉世了, 只是孟婆大概打了個盹沒給她喝湯, 她依舊有著上輩子的記憶, 只是這記憶經過十八年的消磨如今已經不太清洗, 有時候她甚至覺得那就是自己做的一個很荒唐的夢。因為她學過歷史, 歷史上確實有德妃這個人, 可下一任皇帝並不是十四, 而是四阿哥胤禛。

  這是個跟大清完全不同的世界, 今年是一九七二年, 這裡沒有皇帝, 講究人人平等、農民翻身做主。她這輩子的名字叫吳玉珠, 家中行五,上頭四個全是男娃, 她爹娘還算是疼她。

  吳家是胡楊大隊的大戶人家, 大隊一多半都姓吳,她爹是如今胡楊大隊的大隊長。大隊長跟清朝的村長差不多一個意思, 這裡的大隊長不直接給錢,而是給一種叫工分的東西,有了工分才能換糧食換錢。

  胡楊大隊的人很敬畏吳家, 吳家老爺子也就是她爺爺是老革命戰士,兄弟七八個為革命現身如今還活著的只有他自己。她爸這一代兄弟也不少,跟老爺子一樣也投身革命,如今除了她爸當著個大隊長,大爺爺家的一個伯伯當著公社社長外還有三爺爺家的一個伯伯在部隊任職。

  吳家思想覺悟高,也是趕上了好時候,等到四九年建國,國家出了新政策,允許百姓讀書。老爺子一聲令下,把所有符合條件的孩子全部送去學堂。她們兄妹五個還好些,讀書的時候年齡剛合適,據說她堂伯家的一個堂哥,都十二三歲了,還被壓去學校跟七八歲的孩子讀書。

  吳玉珠有上輩子的記憶,學習還不錯,今年在城裡讀高二。現在正好是六月放暑假,她就回來大隊,順便去上工賺幾個工分補貼家用。

  她這屋跟普通的農村姑娘屋子一樣,只在床頭放了一張學習桌,上面是她的書本和一個小鬧鐘。鬧鐘上此時指針指向五點。

  五點鐘雖然還早,在農村正好是上工的時候。

  「爹,娘,早。」城裡人習慣喊爸媽,吳玉珠喊不出來依舊稱呼爹娘。

  「玉珠起來了,正好你爹今兒要去公社接下鄉的知青,你沒事也跟著去。娘聽隔壁公社可是說了,那些知青看不起咱村里人,你去給你爹鎮鎮場子,也讓他們看看咱們農村也是有文化人的。」

  吳玉珠的娘趙大妹就是隔壁公社紅梅大隊的人,紅梅大隊和胡楊大隊相隔不過幾里路,生產力完全不同。

  前些年國家號召什麼『知識青年下鄉在建設』,紅梅大隊就分了三個。那三個知青吳玉珠並沒有見過,只是聽說幹活不行還瞎指揮,大概是覺得自己是城裡文化人,看不起農村泥腿子,說話不好聽。反正大隊的村民跟他們的關係很不好。

  吳玉珠聽在城裡當工人的三哥提過,現在城裡崗位緊張,又是畢業季,初高中生沒處安排,只能往下放。

  她對知青也有些好奇,遂點點頭,「爹,咱們大隊要留幾個啊?」

  吳四霖砸吧下手裡的旱菸袋,吐出一口煙圈,這才說道:「不多,就兩個。」說完這句,他又抽了口煙接著說道,「你博林伯說這只是第一批,若國家安置不下以後還會有人下鄉。咱們這地方條件好,來的這倆人來頭可不小。」

  他抬頭看了吳玉珠一眼,「你去公社走走也好,只是千萬別聽你娘的跟人家別苗頭。」

  這話說的趙大妹不高興了,她立刻嚷嚷道:「啥叫別苗頭,我閨女脾氣這麼好,要是他們安安分分的,我閨女能找他們麻煩?你這個死老頭子,老娘真是拋媚眼給瞎子看,白擔心你了。要不是怕你被人家看不起老娘用得著拿自家閨女去比較。」

  趙大妹的脾氣可不小,生氣起來,張口閉口老娘。她這是為了誰,還不是怕她男人跟隔壁似的讓人給個下馬威?家裡有關係咋啦,自家還在部隊有關係呢?不說旁人,她四個兒子現在部隊還有倆。

  瞧吳四霖那慫樣,要她說,這倆人家裡要真這麼有本事,早給他們找到工作了,哪裡用得著往鄉下送。

  吳四霖瞪了趙大妹一眼,這娘們說話不看場合,沒見閨女還在呢,也不知道給他留點面子。

  吳玉珠捂著嘴偷笑,她覺得爹娘感情挺好的,讓她羨慕。

  今天要去公社接知青,吳四霖就把大隊的任務交給了副大隊長和各小隊的隊長,他自己駕著牛車帶著吳玉珠去了公社。

  從胡楊大隊到公社走路要走差不多兩個小時,趕著牛車要快一點。他們也不知道那些知青什麼時候到,只能早早地去公社等著。

  他們到的時候知青還沒到,吳玉珠跟她爹說了一聲就出去了。公社的社長是她堂伯,一家子都住在鎮上,她跟堂伯家的堂姐說好的,放了假就來找她玩兒。

  出門的時候她娘給了她不少錢和票,讓她看著喜歡的就買。如今全國都是這樣,買東西只有錢沒用,還要票。買了幾盒點心,她就提著去了堂伯家。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