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其次是龍袍,需要根據新帝的體型進行縫製,十餘位秀娘連著趕了十天半個月才完工,接下來的時間她們依舊不能休息,新帝的吉服還需要她們繼續趕製。

  最後還有即位的一系列流程。

  倒是對新帝後宮的處置可以暫緩一段時間。

  明年開年,便是明靖元年了。

  禪位大典前,乾隆和新帝派遣官員祭告天地太廟社稷,當日玉璽便在兩人之間傳遞,象徵著帝王權力的交移。

  緊接著是登基大典。

  兩者都結束後,明靖帝日後就是名正言順的新帝了。

  已經被出繼的四阿哥永珹和六阿哥永瑢分別被封做履親王和質親王,八阿哥永璇被封做儀郡王,其餘已經成親的兄弟皆為貝勒。

  二阿哥永璉如今是食雙俸的親王,不需要額外封賞。

  尊太后為太皇太后,尊皇后為太后。

  其餘的太上皇妃嬪都各自加封一級,然後挪入壽康宮等宮殿中居住。

  然後將嫡福晉烏雅氏冊封為皇后,二阿哥生母瓜爾佳氏冊如妃,大格格生母那拉氏封靜嬪,剩下的都是貴人的份位。

  事畢,乾隆便帶著人住進了圓明園,基本屬於不再插手朝事的狀態,只有在永琮拿不準主意的時候,會幫著他分析一番。

  隨著永琮漸漸掌控朝堂,乾隆就徹底撩開了手,帶著安絮天南地北的走,什麼兩廣、雲南都走遍了。

  甚至有一次英國使團入京的時候,還沒等安絮旁敲側擊,乾隆就起了興趣,想要去他們國家看看,但他年紀到底還是大了,有心卻無力。

  還是永琮經過安絮多年的潛移默化,對海外到底還有幾分忌憚,想要派遣官員出使英國。

  得知這個消息後,永璂率先響應,他對西洋出產的火器很感興趣,想親自過去瞧瞧。

  永琮經過思考,卻是同意了弟弟的想法,畢竟沒有人比一母同胞的弟妹更值得他信任了。

  和熙永璟知曉後自然也想跟著去,永璟便罷了,但是前朝在知道和熙公主也要跟著使團出使的時候,頓時引起了十分巨大的波瀾。

  言官爭相諫言,大致意思都是和熙公主作為女子,待在以男子為主的使團里,不僅不合適而且還不合規矩!

  倒是永琮力排眾議的同意了和熙的請求。

  固倫和熙公主的出使被後世視為女性的第一次覺醒,等她出使回京後,更是直接被明靖帝封為改制後的理藩院總理,處理所有外交事宜。

  公主一生未婚,致力於為女性爭取權益,但野史里有傳言稱,嘉勇郡王福康安和超勇親王拉旺多爾濟都是公主的裙下之臣。

  但真相到底如何,卻成為了一個謎團。

  *

  明靖十年,冬。

  享年七十一歲的乾隆帝病逝於圓明園九州清晏殿。

  而太皇太后早在四年前便去世了,唯一能安慰眾人的是她是喜喪,走的時候無病無痛。同年還有舒貴妃、慶貴妃,豫妃等人相繼病逝,壽康宮瞬間空了一半出來。

  安絮端坐在上首,堂下是永琮的后妃。

  皇后烏雅氏位置坐的穩穩的,膝下共有兩子,根本不怕有人挑釁她,因此這些年來變得十分寬容,妃嬪們對她是又敬又愛。

  永琮對美色淡淡,他明顯更喜歡處理朝事給他帶來的快感,因此現在宮裡主位上不過也才一妃三嬪,還都是因生育之功才坐上來的。

  說起來子嗣艱難些的是永璂,他後院裡就嫡福晉一人,但是久久都沒好消息傳來,嫡福晉的壓力難免越來越重,這些年來沒少求安絮大選時賜人。

  然而永璂本人卻不要,他曾說過,要是沒有子嗣那就證明是他自己沒有子嗣緣,日後過繼兄弟的孩子就好。

  安絮對孫子的執念並不大,要抱孫子,永琮和永璟的孩子足夠她抱了,但是博爾濟吉特氏本人是個多思多想的性子,甚至一度抑鬱了起來。

  這不,皇后正在說這件事。

  「太醫稟告說淳郡王福晉是鬱結於心。」

  「等回頭哀家叫來永璂,跟他說說。」

  對心病她們都是束手無策的,只能盼著本人想通。

  「給宣郡王福晉的賞賜可送過去了?」

  宣郡王就是永璟。

  皇后點點頭,道:「已經派人送去了。」

  永璟福晉和永璂福晉卻是剛好相反,她是個極其易孕的體質,為永璟生下長女後,還沒半年又診出了身孕。

  現在這已經是第四胎了,若不是怕她傷身,永璟專門讓太醫開了溫和的避孕方子,估計十年抱六都不是奢望。

  等皇后帶著眾妃離開,壽康宮才漸漸安靜下來,人老了之後就聽不得吵鬧了。

  安絮嗅著空氣中瀰漫著的甜香,想到了她年輕的時候,不知道這次穿越會給後世帶來什麼,但她能做的都已經做完了,剩下的就是天意了。

  《清史稿》載:孝元純皇后,烏拉那拉氏。事高宗潛邸。即位,封嫻妃。累進皇后。薨,諡曰孝元純皇后。

  子三:明靖帝永琮、淳親王永璂、宣親王永璟。

  女一:固倫和熙公主。

  作者有話要說:  有番外,可能要稍微等一等。

  還有謝謝你們包容了這本小說。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