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頁
乾隆聞言直接摔了杯子,「之前怎麼沒人診出來?」
五福晉剛失了兒子,現在又面臨失去夫君的困境,她動了動毫無血色的唇,開口道:「五爺這段日子裡都是由府醫診脈,快些遣人把那府醫抓來。」
很快府里的太監就把府醫抓了來,是個頭髮花白的老頭,被抓過來時嘴裡還嚷嚷著:「我可是愉妃娘娘家裡的親戚,你們敢這麼對我,小心你們的狗命。」
這段話正好被乾隆聽到,他眉宇間的冷意更重,緊接著給吳書來使了個眼色。
吳書來點頭,悄沒聲息的轉身離開,他這是出去遣人調查這位府醫了。
府醫聽到太醫的診斷結果後嚇得面色慘白。
「你們這些庸醫!五阿哥明明只是得了風寒,至於腿痛則是因為驚了風,貼幾貼我家傳的膏藥就能好,怎麼在你們的口中就成了這種大病。」
太醫紛紛用看傻子般的眼神看著他。
吳書來很快就打聽完關於府醫的來歷,然後一五一十的稟告給乾隆。
他邊說邊為五阿哥感到不值,真是被母族拖夠了後腿。
原來這府醫跟海家沾親帶故,自從愉妃生下阿哥後,這些親戚一股腦的都上了海家的門,愉妃的阿瑪又是個糊塗的,享受著八桿子打不著的遠親的恭維,便想盡辦法把這府醫塞到了五阿哥府里。
太醫拱手道:「這便是了,《醫宗金鑒》中記載附骨疽生於大腿外側,病因為寒邪入體,與風寒的症狀相仿,經常有人錯認。」
乾隆厭惡的看了一眼府醫,一揮袖就讓人將他帶了下去,他的結局是可以預見的。
「可有法子痊癒?」
太醫都極其為難的樣子,互相對視一眼,「臣等定當竭盡全力。」然而結果如何卻不能保證。
乾隆自然聽懂了他們的言下之意,他疲憊的揉揉眉心,「朕許你們用任何珍貴藥材,若是五阿哥病癒,當記你們一大功。」
他回宮後下了兩條旨意。
一是把永琪安置在宮裡兆祥所,讓太醫出入更加方便。
二是將那府醫全家都抓了起來,原先給愉妃阿瑪留下的閒官也被他罷免了,如此還不解氣,遷怒到了愉妃身上。
愉妃自從得知永琪得了重病就瞬間懵了。
那個說了十阿哥活不了多久的宮女更是戰戰兢兢,再不敢說什麼了。
又打聽到是因為海家送去的府醫才耽誤了治病的時間,愉妃直接被刺激的暈了過去,然而乾隆得知這件事卻神色淡淡,只叫太醫去了一趟。
安絮長嘆一口氣,附骨疽相當於現代醫學的急、慢性化膿性骨髓炎,清朝皇室得過此病的人並不少,像是怡親王就曾得過,雖然最後病癒,但是他去世的又早,很難說是不是此病的後遺症。
如果說在現代,還能用手術治癒,再不濟截肢也能保住一條命,那在古代就只能靠見效慢的中醫了。
話說回來,五阿哥府里的阿哥格格們的夭折估計也少不了這庸醫的原因。
她能想到的五福晉等人自然也能想到,庸醫本人既然已經被乾隆抓了起來,那麼她們難免遷怒上了愉妃和海家人。
尤其是側福晉索綽羅氏,她的幾個兒子若是換個府醫,許是都能平安活下來,不像現在,整個府里就只剩綿億一個獨苗苗。
永璂兩個去兆祥所看過永琪,然後面色有些發白的回到翊坤宮。
「太醫使的法子是用鑷子鉗去壞死的骨頭,然後再將藥給敷上。這都不亞於刮骨療傷的痛了,五哥竟然一聲也沒吭。」
在永璂的語氣里能聽出對永琪的敬佩。
永璟天生心冷,他想的是這事要怪就只能怪愉妃自己了,就連五哥都逃不脫,明知道自己母族不靠譜,還那麼信任府里的大夫,但凡再多養一個府醫呢。
這件事瞞不過太后,再怎麼說都是她的孫子,這段時日以來天天吃齋念佛,就盼著永琪能好起來。
宮裡其他妃嬪都小心的貓了起來,三位新人則是暗自叫苦,萬歲爺最近憂心五阿哥,除了皇后娘娘以外再也沒見過其他妃嬪了,她們早就被拋之腦後。
乾隆為了沖喜,將五阿哥永琪封做榮親王。
這一道旨意下來,前朝後宮之人心裡都有了譜,五阿哥,不,現在是榮親王怕是真的不好了。
榮王妃和側福晉盡心盡力的照顧永琪,只希望他能儘快好起來,說句不好聽的,綿億身體也不算好,一旦有個好歹,她們就得過繼兄弟的孩子了。
在這種沉悶的氣氛下,前朝又出了事,先是甘肅大地震,乾隆派人前往賑災。
還沒等鬆口氣,緬軍突然開始大舉進攻。
一樁樁難事擺在乾隆面前,安絮再見他的時候,發現他頭髮又白了一圈。
「萬歲爺可得好生注意休息,處理朝事的間隙里記得吃點東西墊墊肚子,三餐顛倒可不行。」
乾隆嘆一聲:「朕這是老了。」
再不能像原先年輕的時候那樣熬夜之後,第二天還是活蹦亂跳的。
如今熬一次夜就要耗費一次心血。
他最後還是叫來了永琮,把一些小事交給他處理,然後看著他的眼睛囑咐了一句。
「千萬別讓朕和你額娘失望。」
永琮也確實沒讓他們失望,分給他的事都處理的恰到好處,乾隆看在眼裡對他又多了幾分讚許。
五福晉剛失了兒子,現在又面臨失去夫君的困境,她動了動毫無血色的唇,開口道:「五爺這段日子裡都是由府醫診脈,快些遣人把那府醫抓來。」
很快府里的太監就把府醫抓了來,是個頭髮花白的老頭,被抓過來時嘴裡還嚷嚷著:「我可是愉妃娘娘家裡的親戚,你們敢這麼對我,小心你們的狗命。」
這段話正好被乾隆聽到,他眉宇間的冷意更重,緊接著給吳書來使了個眼色。
吳書來點頭,悄沒聲息的轉身離開,他這是出去遣人調查這位府醫了。
府醫聽到太醫的診斷結果後嚇得面色慘白。
「你們這些庸醫!五阿哥明明只是得了風寒,至於腿痛則是因為驚了風,貼幾貼我家傳的膏藥就能好,怎麼在你們的口中就成了這種大病。」
太醫紛紛用看傻子般的眼神看著他。
吳書來很快就打聽完關於府醫的來歷,然後一五一十的稟告給乾隆。
他邊說邊為五阿哥感到不值,真是被母族拖夠了後腿。
原來這府醫跟海家沾親帶故,自從愉妃生下阿哥後,這些親戚一股腦的都上了海家的門,愉妃的阿瑪又是個糊塗的,享受著八桿子打不著的遠親的恭維,便想盡辦法把這府醫塞到了五阿哥府里。
太醫拱手道:「這便是了,《醫宗金鑒》中記載附骨疽生於大腿外側,病因為寒邪入體,與風寒的症狀相仿,經常有人錯認。」
乾隆厭惡的看了一眼府醫,一揮袖就讓人將他帶了下去,他的結局是可以預見的。
「可有法子痊癒?」
太醫都極其為難的樣子,互相對視一眼,「臣等定當竭盡全力。」然而結果如何卻不能保證。
乾隆自然聽懂了他們的言下之意,他疲憊的揉揉眉心,「朕許你們用任何珍貴藥材,若是五阿哥病癒,當記你們一大功。」
他回宮後下了兩條旨意。
一是把永琪安置在宮裡兆祥所,讓太醫出入更加方便。
二是將那府醫全家都抓了起來,原先給愉妃阿瑪留下的閒官也被他罷免了,如此還不解氣,遷怒到了愉妃身上。
愉妃自從得知永琪得了重病就瞬間懵了。
那個說了十阿哥活不了多久的宮女更是戰戰兢兢,再不敢說什麼了。
又打聽到是因為海家送去的府醫才耽誤了治病的時間,愉妃直接被刺激的暈了過去,然而乾隆得知這件事卻神色淡淡,只叫太醫去了一趟。
安絮長嘆一口氣,附骨疽相當於現代醫學的急、慢性化膿性骨髓炎,清朝皇室得過此病的人並不少,像是怡親王就曾得過,雖然最後病癒,但是他去世的又早,很難說是不是此病的後遺症。
如果說在現代,還能用手術治癒,再不濟截肢也能保住一條命,那在古代就只能靠見效慢的中醫了。
話說回來,五阿哥府里的阿哥格格們的夭折估計也少不了這庸醫的原因。
她能想到的五福晉等人自然也能想到,庸醫本人既然已經被乾隆抓了起來,那麼她們難免遷怒上了愉妃和海家人。
尤其是側福晉索綽羅氏,她的幾個兒子若是換個府醫,許是都能平安活下來,不像現在,整個府里就只剩綿億一個獨苗苗。
永璂兩個去兆祥所看過永琪,然後面色有些發白的回到翊坤宮。
「太醫使的法子是用鑷子鉗去壞死的骨頭,然後再將藥給敷上。這都不亞於刮骨療傷的痛了,五哥竟然一聲也沒吭。」
在永璂的語氣里能聽出對永琪的敬佩。
永璟天生心冷,他想的是這事要怪就只能怪愉妃自己了,就連五哥都逃不脫,明知道自己母族不靠譜,還那麼信任府里的大夫,但凡再多養一個府醫呢。
這件事瞞不過太后,再怎麼說都是她的孫子,這段時日以來天天吃齋念佛,就盼著永琪能好起來。
宮裡其他妃嬪都小心的貓了起來,三位新人則是暗自叫苦,萬歲爺最近憂心五阿哥,除了皇后娘娘以外再也沒見過其他妃嬪了,她們早就被拋之腦後。
乾隆為了沖喜,將五阿哥永琪封做榮親王。
這一道旨意下來,前朝後宮之人心裡都有了譜,五阿哥,不,現在是榮親王怕是真的不好了。
榮王妃和側福晉盡心盡力的照顧永琪,只希望他能儘快好起來,說句不好聽的,綿億身體也不算好,一旦有個好歹,她們就得過繼兄弟的孩子了。
在這種沉悶的氣氛下,前朝又出了事,先是甘肅大地震,乾隆派人前往賑災。
還沒等鬆口氣,緬軍突然開始大舉進攻。
一樁樁難事擺在乾隆面前,安絮再見他的時候,發現他頭髮又白了一圈。
「萬歲爺可得好生注意休息,處理朝事的間隙里記得吃點東西墊墊肚子,三餐顛倒可不行。」
乾隆嘆一聲:「朕這是老了。」
再不能像原先年輕的時候那樣熬夜之後,第二天還是活蹦亂跳的。
如今熬一次夜就要耗費一次心血。
他最後還是叫來了永琮,把一些小事交給他處理,然後看著他的眼睛囑咐了一句。
「千萬別讓朕和你額娘失望。」
永琮也確實沒讓他們失望,分給他的事都處理的恰到好處,乾隆看在眼裡對他又多了幾分讚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