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頁
門口的守衛發現了異動,便向我們的方向來。阿渡放了手,惶然地看著我。她好像不知道怎麼辦了,淚眼盈盈,不住搖頭。
可既然昭文館的人都來了,就沒有回去的道理。我迎上前去,他們看見我,都急忙跪下行禮道:“太子妃!”
我說:“呃……我今日就是想過來轉轉。那個……你們是不是在修撰地方志啊?修到哪裡了……我進去看看。”
為首的那個很古怪地看著我,眼珠一轉,回道:“太子妃可有殿下的口諭?”
我一愣。什麼口諭?又聽著他絮絮道:“地方志關係重大,太子殿下有令,至地方志編撰完成前,任何閒雜人等不得入內。”
我急得跳腳,閒雜人等?我又想上台階去,守衛攔在我身前。他們不敢用刀槍指著我,便堵住了我的通路。
我只是想去看看地方志,又不違什麼法度,怎麼從上到下個個都要攔著我!
實在沒辦法,我只好搬出李承鄞來了。永娘給我說,只要我遇到沒法兒解決的事情,搬出太子的名頭一準有用。
“難道連我還需要李承鄞的口諭!”
說出這句話我確實覺得有些羞恥。我平時巴不得自己不做太子妃,現在只能抬出這名頭來嚇唬人。
眾人喏喏,還是不放行。我心中一陣悲憤。太子妃的名頭已經這麼不值錢了嗎?這些侍衛連頭也不想抬一下。
硬的不吃,我……我只能……
“噯呀,就讓我看一眼嘛……太子同意了……真的同意了!”
只是任我怎麼撒潑耍賴,守衛都不為所動。
踢踢踏踏的聲音從宮殿轉角傳來,我嚇了一跳,心想可別是李承鄞。我再小心地一看,舒了口氣。不是李承鄞,看著打扮該是宮中的羽林衛。
待那人走得近了些,我才認出他是裴照。只是他今日穿了件甲冑,我沒認出他來。我不由得大喜過望,朝他招了招手。
他看著我,臉上的神色很奇怪,像是很高興,又像是不高興。有那麼一瞬間,我甚至以為他就要轉身離開,可他還是來了。
“裴照!”我宛若找到了救星一般。
裴照道:“太子妃想看什麼,通報一聲即可,無需親自過來。他們都是受了殿下的命令,太子妃還是不要難為他們了。”
我更疑惑了,這不都是李承鄞不許我看西涼地方志,我才自己來找的嗎?
“我要看看西涼的地方志。”
他的神色微微一凝,拱手為禮。
“地方志還在修撰,不能取閱。太子妃請回吧。”
我說:“現在的不能看,以前的記錄總有吧?我就看看以前的。”
他思索了一會兒才答允道:“這樣,我遣人去找找。”
他躲閃開我的目光,很不自然地轉身離去,進了昭文館。門口的守衛給他放了行,又把我格在外面。
我對他們做了個鬼臉,才帶著阿渡不甘心地回去了。
午後,就有人送來了一些有關西涼的地方志。我大致翻了翻,數量很少,最近沒有記載,最早也只是三年前。其實我一直很好奇,在中原的史書上是怎麼寫我們西涼的。
這本書看著像是時間很長了,發黃泛舊。我兢兢翻開薄脆的書頁,忽地翻到了一頁,紙新的很,好像是突兀地出現在這本書里一樣。我抖落一陣它也沒掉下來,訂得很牢靠。
只是我恰好看見了“鐵爾格達”幾個字,驚喜道:“找到了!”
阿翁的名字,是我來這後最初學的一些字之一。那時候我實在對寫中原字沒什麼興趣,永娘就讓我說一些喜歡的、想學的字,她先教著我。
所以,我先學會了“西涼”、“家”、“小楓”……還有“鐵爾格達”。
阿翁對我最好,所以我最想念他。
“匈奴鐵爾格達單于……”我艱難地辨認著那些字跡,覺得頭疼得很,便喚永娘:“這寫的都是什麼?永娘你來幫我讀讀。”
永娘款款走來,拿了書冊,讀的頗為流利。
那些話連在一起,我又不懂了。
永娘笑道:“這一句的意思呀,是鐵爾格達單于英勇善戰,管理有方,匈奴的情勢一比一天好。”
“這一句呀,是說西涼百姓安居樂業。”
我聽著這些話,覺得甚是欣慰。許久沒有西涼的消息,我真是快要悶死了。今天看了這些記載,雖然還是覺得有點兒心酸,但也算是解了思鄉的憂愁。
“這一句是說西涼的九公主和大唐太子聯姻,兩國交好,未來不會再有戰事,人們都很喜歡看見這樣的局面……”
永娘臉上的笑意漸漸淺了。她好像覺得自己正在念的是什麼不好的東西,搖了搖頭便放了那本地方志。
我不依不饒道:“永娘,你就再和我講講吧。上面還有沒有什麼我阿爹阿娘的消息,還有我阿翁的……”
永娘頗為為難,但是不忍心拒絕我,於是又重新拿起那本冊子。她略略翻看了幾頁,表情愈加凝重。
我不明所以,問道:“怎麼了?”
永娘神色如常,翻開一頁,朝我念道:“這些說得太複雜,有些太難以理解,婢子就揀要緊的和太子妃說說吧。”
可既然昭文館的人都來了,就沒有回去的道理。我迎上前去,他們看見我,都急忙跪下行禮道:“太子妃!”
我說:“呃……我今日就是想過來轉轉。那個……你們是不是在修撰地方志啊?修到哪裡了……我進去看看。”
為首的那個很古怪地看著我,眼珠一轉,回道:“太子妃可有殿下的口諭?”
我一愣。什麼口諭?又聽著他絮絮道:“地方志關係重大,太子殿下有令,至地方志編撰完成前,任何閒雜人等不得入內。”
我急得跳腳,閒雜人等?我又想上台階去,守衛攔在我身前。他們不敢用刀槍指著我,便堵住了我的通路。
我只是想去看看地方志,又不違什麼法度,怎麼從上到下個個都要攔著我!
實在沒辦法,我只好搬出李承鄞來了。永娘給我說,只要我遇到沒法兒解決的事情,搬出太子的名頭一準有用。
“難道連我還需要李承鄞的口諭!”
說出這句話我確實覺得有些羞恥。我平時巴不得自己不做太子妃,現在只能抬出這名頭來嚇唬人。
眾人喏喏,還是不放行。我心中一陣悲憤。太子妃的名頭已經這麼不值錢了嗎?這些侍衛連頭也不想抬一下。
硬的不吃,我……我只能……
“噯呀,就讓我看一眼嘛……太子同意了……真的同意了!”
只是任我怎麼撒潑耍賴,守衛都不為所動。
踢踢踏踏的聲音從宮殿轉角傳來,我嚇了一跳,心想可別是李承鄞。我再小心地一看,舒了口氣。不是李承鄞,看著打扮該是宮中的羽林衛。
待那人走得近了些,我才認出他是裴照。只是他今日穿了件甲冑,我沒認出他來。我不由得大喜過望,朝他招了招手。
他看著我,臉上的神色很奇怪,像是很高興,又像是不高興。有那麼一瞬間,我甚至以為他就要轉身離開,可他還是來了。
“裴照!”我宛若找到了救星一般。
裴照道:“太子妃想看什麼,通報一聲即可,無需親自過來。他們都是受了殿下的命令,太子妃還是不要難為他們了。”
我更疑惑了,這不都是李承鄞不許我看西涼地方志,我才自己來找的嗎?
“我要看看西涼的地方志。”
他的神色微微一凝,拱手為禮。
“地方志還在修撰,不能取閱。太子妃請回吧。”
我說:“現在的不能看,以前的記錄總有吧?我就看看以前的。”
他思索了一會兒才答允道:“這樣,我遣人去找找。”
他躲閃開我的目光,很不自然地轉身離去,進了昭文館。門口的守衛給他放了行,又把我格在外面。
我對他們做了個鬼臉,才帶著阿渡不甘心地回去了。
午後,就有人送來了一些有關西涼的地方志。我大致翻了翻,數量很少,最近沒有記載,最早也只是三年前。其實我一直很好奇,在中原的史書上是怎麼寫我們西涼的。
這本書看著像是時間很長了,發黃泛舊。我兢兢翻開薄脆的書頁,忽地翻到了一頁,紙新的很,好像是突兀地出現在這本書里一樣。我抖落一陣它也沒掉下來,訂得很牢靠。
只是我恰好看見了“鐵爾格達”幾個字,驚喜道:“找到了!”
阿翁的名字,是我來這後最初學的一些字之一。那時候我實在對寫中原字沒什麼興趣,永娘就讓我說一些喜歡的、想學的字,她先教著我。
所以,我先學會了“西涼”、“家”、“小楓”……還有“鐵爾格達”。
阿翁對我最好,所以我最想念他。
“匈奴鐵爾格達單于……”我艱難地辨認著那些字跡,覺得頭疼得很,便喚永娘:“這寫的都是什麼?永娘你來幫我讀讀。”
永娘款款走來,拿了書冊,讀的頗為流利。
那些話連在一起,我又不懂了。
永娘笑道:“這一句的意思呀,是鐵爾格達單于英勇善戰,管理有方,匈奴的情勢一比一天好。”
“這一句呀,是說西涼百姓安居樂業。”
我聽著這些話,覺得甚是欣慰。許久沒有西涼的消息,我真是快要悶死了。今天看了這些記載,雖然還是覺得有點兒心酸,但也算是解了思鄉的憂愁。
“這一句是說西涼的九公主和大唐太子聯姻,兩國交好,未來不會再有戰事,人們都很喜歡看見這樣的局面……”
永娘臉上的笑意漸漸淺了。她好像覺得自己正在念的是什麼不好的東西,搖了搖頭便放了那本地方志。
我不依不饒道:“永娘,你就再和我講講吧。上面還有沒有什麼我阿爹阿娘的消息,還有我阿翁的……”
永娘頗為為難,但是不忍心拒絕我,於是又重新拿起那本冊子。她略略翻看了幾頁,表情愈加凝重。
我不明所以,問道:“怎麼了?”
永娘神色如常,翻開一頁,朝我念道:“這些說得太複雜,有些太難以理解,婢子就揀要緊的和太子妃說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