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花費時間比較多的主要是故事的時間節點和結局走向,做過幾個不同的設想。比如遜帝出走,勾結東洋,作為其親兄長的安哥哥該當如何?比如下一代的抉擇,必然比上一代更激進更大膽,要不要爆發衝突?再比如故事中完全虛化了對外矛盾,而事實上,內外局面是相應變化的,這種處理其實不太符合邏輯。最後還是覺得力不從心,統統忽略掉算了。這只是個架空的耽美小故事,而真實的歷史,遠比故事複雜得多。

  所以最後就停在目前結尾的地方。前面已經很難寫,繼續下去,後面會更難寫。說到底不是要搞家族史,只是兩個人談戀愛。愛情經歷了種種考驗,大至三觀,小至生活習性,生死危難,聚散離合,都有了,然後始終不渝,已經圓滿,無需贅述。

  以下是幾條補充信息:

  剛搬到長佩時做過一次訪談,貌似現在找不到了。我發在短佩上,有興趣的讀者可以瞅瞅:2017年7月的訪談記錄 https://www.gongzicp.com/read-2311857.html

  開坑不久寫過一次關於《劫道》的說明,供有興趣的讀者參考:《劫道》相關1-答讀者問   https://www.gongzicp.com/read-127472.html

  短期內不會開新坑。

  再次感謝大家。多多保重。

  阿堵

  2021年8月

  附上《劫道》章節目錄匯總:

  遊子乍還鄉,無何入匪巢。雲深不知處,憑誰慰寂寥。

  書中顏如玉,毫端尺素遙。落花空有意,流水好成交。

  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聞說不平事,此去路迢迢。

  莫欺少年窮,會當盛事隆。藝高人膽大,何處不相逢。

  故人恩情重,往來秋興濃。何當知君意,福禍與君同。

  今日逞智勇,迷霧竟重重。各行其所是,靈犀暫未通。

  兩處費猜疑,終成黃雀功。披瀝唯肝膽,斡運且從容。

  鴻門無好宴,臨陣豈藏鋒。朝夕常聚散,對語慰孤煢。

  精誠如戲謔,時運正當紅。長夜剖心跡,深情有獨鍾

  君子本愛財,財源滾滾來。重別復重會,疑似履瑤台。

  此間桃源境,歌哭怎抒懷。一朝紅鸞動,中道亦徘徊。

  會當風雲變,相仍已成災。人生貴適志,回首路途開。

  風雨善綢繆,嚶嚶以為逑。殊途轉同道,患難可奔投。

  驚岸波濤起,帷幄堪運籌。既許終身事,故地暫淹留。

  重山兼復水,險處相與謀。迷蹤布疑陣,白刃見恩仇。

  漫說江南好,江南可採蓮。桂香烹肥蟹,閒沽酒載船。

  讀書不為晚,同學正少年。圍爐當夜話,血濺五步前。

  國失其砥柱,追兇蹤跡潛。人間多鬼魅,欲訴已無言。

  停足試問道,久別倍思親。離散終團聚,平地起雷音。

  斯人終已逝,此際惜寸陰。離合皆前定,恩怨有前因。

  交鋒何所恃?同心利斷金。奔波共表里,相逢是故人。

  狹路勇者勝,兄弟為比鄰。死生何足道,成敗論英雄。

  年華如逝水,照影若驚鴻。山園皆欲雨,匕首現圖窮。

  意氣入囹圄,遞相救吉凶。身赴雲天外,丹心寄蒼穹。

  《劫道》相關1-答讀者問

  先回答讀者親們關心的幾個問題:

  1、關於感情線進展:

  目前安哥哥是知其然亦知其所以然。幼卿是有感於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轉戰京師地圖期間會彼此明了。

  2、關於安公子的身世:

  現在還不能說。不過大部分朋友猜測的方向是對的。比大家猜想的大約還高那麼一點點。

  3、虐不虐?

  感情線是一定不虐的。至於其他,大概會有不同看法。因為雖然是架空,但並沒有打算改變歷史的總體走向,所以命運浮沉、山河破碎之類……無從避免。不過我會努力避免帶入感,讓故事看起來隔膜一些,遙遠一些,好比看古代亂世,也就說不上多虐了。

  4、承接上一個問題,就是故事的背景延伸到哪個階段?

  目前的想法,《附庸風雅錄》中提到的復國戰爭、統一戰爭、新朝等,都不會正面涉及。因為很難駕馭,也怕挨罵。

  爭取停在一個相對開放的時間點。感情圓滿了,其他的悵然若失下吧。

  5、繼續承接上一個問題,《劫道》和《附庸風雅錄》的銜接點:

  這個是有的。比如《附庸風雅錄》裡面提到「花正紅」,已經出現過了,第一章 《時聞盡覽》報紙的八卦版面里。其他連接點可能也會有,但不會太多。

  6、關於徐先生的戀情:

  這個後文會有提及。其實三十二章安公子已經給徐兄下了判詞了。

  拖拖拉拉碼到現在,也二十餘萬字了。故事雛形可見一斑。能看不能看,讀者諸君大約也能有所抉擇了。

  仿民國架空,是我自己十分生疏的領域,也是很不擅長的題材,所以常常在查資料和反思,常常覺得不如我意。謝謝很多親的認可,真的是既欣喜又愧疚。

  如果能讓故事自己演繹自己,當然是最好的。但常有筆力不逮的時候。況且網絡時代,交互式的寫作與閱讀才是常態。所以有一些意圖,我想還是應該交代給讀者。

  首先是為什麼非要寫這麼一個十分生疏又不擅長(或許還有點兒冷門)的故事呢?可能是年紀大了,原來刻意迴避的能夠不再迴避。有些東西,想在這個新的範圍里找一找。對可能招致的批評,出現的糟糕後果更加看得開了。在寫什麼這個問題上,作者任性一點,我想還是可以被原諒的。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