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8頁
只是眾人見他這皇帝做的不錯,行政處事也遠比崇禎條理,相貌又是十成十的相似,這才按下不提,現在有吳三桂牽頭、再有心懷不軌者隱藏其後煽風點火,真假皇帝之爭必然要在北京城裡掀起一場風暴,而朱元璋要的就是如此。
他不僅要通過這場風波將吳三桂送上斷頭台,還要以此確定自己的正統皇帝身份,扼住南京小皇帝的咽喉,讓他不得不俯首稱臣!
在朱元璋的放縱與催化之下,當今天子並非崇禎皇帝,而是一名心懷不軌、妄圖取而代之,竊取大明神器的亂臣賊子的消息在坊間傳揚甚廣,到最後,連朝臣們內部之間也生出幾分狐疑不定來。
吳三桂見氣氛已經烘托的差不多了,便暗中讓人再下猛料,將朱重八的真實身份抖了個底朝天,底褲都扒掉的那種。
我跟你們說,金鑾殿上那個根本不是崇禎皇帝——先帝早已經大行,闖賊攻入北京那日,便在乾清宮自焚而死了!
現在坐在龍椅上道貌岸然的其實只是個替代品,他本名朱重八,曾經是李自成麾下的爪牙,燒殺劫掠,無惡不作,是個人人得而誅之的王八蛋!
吃瓜群眾:「……」
這踏馬就有點離譜了。
文武百官:「……」
無稽之談……吧。
這時候便需要吳三桂閃亮登場了。
當初這所謂的崇禎皇帝是你平西王帶入北京的,趕走李自成時打的也是崇禎皇帝的旗號,再後來皇帝還宮,這一系列舉動又作何解釋?
吳三桂聽人回稟,道是坊間對此議論紛紛之時,便知道已經到了最後收網的時候,一邊差人往南京飛馬報信,一邊持了南京小皇帝手書前去拜訪京中老臣。
「三桂當日一念之差,為賊所迫,以至於今日竟使大明陷入這等不堪境地,來日到了地下,又有何顏面去見列祖列宗?」
吳三桂捶胸頓足,悔恨不已:「我原是想一死以謝天下的,但是轉念一想,我若是死了,世間豈不是再沒有可以指證那惡賊的人了?不行,我不能死!我去信南京,自陳己過,皇上寬宏,回信言稱懸崖勒馬、為時未晚,讓我當眾揭穿那狗賊的真面目,只是我一人勢單力薄,無法與那狗賊對抗,終究還是諸位年高德劭,威望足以服眾,還請不吝賜教,襄助則個……」
宮裡的皇帝居然是假的,且還是個反賊假扮的,幾位老臣何曾聽說過這等駭人聽聞之事,當即面色大變,見過南京呈送來的新帝親筆書信和璽印之後,無不應聲。
吳三桂假模假樣的擦乾眼淚,眸光兇狠而狡詐。
朱兄弟,就讓大哥我來給你上最後一課。
婦人之仁要不得啊!
等到第二日朝議之時,群臣還未開口,吳三桂便搶先一步,近前道:「我有話講!」
朱元璋眉頭微皺,卻還是和顏悅色道:「平西王,講吧。」
吳三桂卻不買帳,冷笑一聲,轉過身去,鄭重其事的請了幾位三朝老臣近前,又環視一周,震聲道:「今日之事事關重大,牽涉國朝命脈,也請諸君做個見證,還大明正統,也還天下一個清明!」
這話說的極其嚴肅,再有他不敬皇帝的態度在前,指向意味不言而喻。
群臣也曾聽聞近日來民間沸沸揚揚的議論,聞言不禁變色,偷眼瞧一瞧穩坐龍椅的皇帝,再瞧一眼雄赳赳氣昂昂的平西王與眉頭緊鎖的幾位老臣,不約而同的往後縮了縮。
當著文武百官的面兒質疑當朝天子真假,無論是否能夠成功,最後都免不得被濺一身血,平西王想跳就讓他跳去吧,好容易躲過闖王那一劫,他們可不想帶著全家跳入火坑。
其餘皇帝心腹卻是神色驚怒,挽起袖子就要上前口吐芬芳,吳三桂毫不懼怕的回瞪過去,場面一觸即發。
關鍵時刻,卻聽御座之上皇帝輕咳一聲,眾人不約而同的望了過去,卻見即便聽聞這等大逆不道之事,皇帝也仍舊面不改色、神情自若。
他甚至於微微笑了一下:「關於朕身份的真假,外邊傳的沸沸揚揚,朕也有所耳聞,只是真的假不了,假的也真不了,又有何懼?」
「平西王,」朱元璋目光和煦,徐徐道:「你我君臣相得,兩不生疑,百年之後,也是一段佳話,你又何必汲汲營營,再求其他?你已經是親王,朕能給你的,全都已經給了,你還有什麼不知足的?」
吳三桂唇角冷冷一勾,神情譏誚:「你怕了吧?」
他滿臉惡意,慢慢叫出那個名字:「朱重八!」
滿朝譁然。
朱元璋定定看著他,神情感傷:「真的要這樣?」
吳三桂嗤笑:「是你先對不起我的!」
朱元璋眼角眉梢都流露著為難,幾瞬之後,他再度道:「平西王,現在退下,朕不追究你的罪責。」
吳三桂簡直要被氣笑了:「都到這一步了,你竟還敢裝腔作勢?難得,難得!一個平頭百姓,竟有這樣的膽識,怪不得你有福氣坐龍椅!」
朱元璋注視他良久,終於苦笑著搖了搖頭:「罷了,罷了。」
他收回視線,環視大殿之中的文武百官:「你有什麼想說的,只管說的,朕便當著所有人的面與你一一對質,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好,算你還是個男人!」
吳三桂冷了神色,卻轉過頭去,面向百官:「諸位方才聽我叫他朱重八,是不是覺得很吃驚?只是我可沒有叫錯,他不是別人,正是當日附從李自成作亂、冒犯太祖皇帝的朱重八!」
他不僅要通過這場風波將吳三桂送上斷頭台,還要以此確定自己的正統皇帝身份,扼住南京小皇帝的咽喉,讓他不得不俯首稱臣!
在朱元璋的放縱與催化之下,當今天子並非崇禎皇帝,而是一名心懷不軌、妄圖取而代之,竊取大明神器的亂臣賊子的消息在坊間傳揚甚廣,到最後,連朝臣們內部之間也生出幾分狐疑不定來。
吳三桂見氣氛已經烘托的差不多了,便暗中讓人再下猛料,將朱重八的真實身份抖了個底朝天,底褲都扒掉的那種。
我跟你們說,金鑾殿上那個根本不是崇禎皇帝——先帝早已經大行,闖賊攻入北京那日,便在乾清宮自焚而死了!
現在坐在龍椅上道貌岸然的其實只是個替代品,他本名朱重八,曾經是李自成麾下的爪牙,燒殺劫掠,無惡不作,是個人人得而誅之的王八蛋!
吃瓜群眾:「……」
這踏馬就有點離譜了。
文武百官:「……」
無稽之談……吧。
這時候便需要吳三桂閃亮登場了。
當初這所謂的崇禎皇帝是你平西王帶入北京的,趕走李自成時打的也是崇禎皇帝的旗號,再後來皇帝還宮,這一系列舉動又作何解釋?
吳三桂聽人回稟,道是坊間對此議論紛紛之時,便知道已經到了最後收網的時候,一邊差人往南京飛馬報信,一邊持了南京小皇帝手書前去拜訪京中老臣。
「三桂當日一念之差,為賊所迫,以至於今日竟使大明陷入這等不堪境地,來日到了地下,又有何顏面去見列祖列宗?」
吳三桂捶胸頓足,悔恨不已:「我原是想一死以謝天下的,但是轉念一想,我若是死了,世間豈不是再沒有可以指證那惡賊的人了?不行,我不能死!我去信南京,自陳己過,皇上寬宏,回信言稱懸崖勒馬、為時未晚,讓我當眾揭穿那狗賊的真面目,只是我一人勢單力薄,無法與那狗賊對抗,終究還是諸位年高德劭,威望足以服眾,還請不吝賜教,襄助則個……」
宮裡的皇帝居然是假的,且還是個反賊假扮的,幾位老臣何曾聽說過這等駭人聽聞之事,當即面色大變,見過南京呈送來的新帝親筆書信和璽印之後,無不應聲。
吳三桂假模假樣的擦乾眼淚,眸光兇狠而狡詐。
朱兄弟,就讓大哥我來給你上最後一課。
婦人之仁要不得啊!
等到第二日朝議之時,群臣還未開口,吳三桂便搶先一步,近前道:「我有話講!」
朱元璋眉頭微皺,卻還是和顏悅色道:「平西王,講吧。」
吳三桂卻不買帳,冷笑一聲,轉過身去,鄭重其事的請了幾位三朝老臣近前,又環視一周,震聲道:「今日之事事關重大,牽涉國朝命脈,也請諸君做個見證,還大明正統,也還天下一個清明!」
這話說的極其嚴肅,再有他不敬皇帝的態度在前,指向意味不言而喻。
群臣也曾聽聞近日來民間沸沸揚揚的議論,聞言不禁變色,偷眼瞧一瞧穩坐龍椅的皇帝,再瞧一眼雄赳赳氣昂昂的平西王與眉頭緊鎖的幾位老臣,不約而同的往後縮了縮。
當著文武百官的面兒質疑當朝天子真假,無論是否能夠成功,最後都免不得被濺一身血,平西王想跳就讓他跳去吧,好容易躲過闖王那一劫,他們可不想帶著全家跳入火坑。
其餘皇帝心腹卻是神色驚怒,挽起袖子就要上前口吐芬芳,吳三桂毫不懼怕的回瞪過去,場面一觸即發。
關鍵時刻,卻聽御座之上皇帝輕咳一聲,眾人不約而同的望了過去,卻見即便聽聞這等大逆不道之事,皇帝也仍舊面不改色、神情自若。
他甚至於微微笑了一下:「關於朕身份的真假,外邊傳的沸沸揚揚,朕也有所耳聞,只是真的假不了,假的也真不了,又有何懼?」
「平西王,」朱元璋目光和煦,徐徐道:「你我君臣相得,兩不生疑,百年之後,也是一段佳話,你又何必汲汲營營,再求其他?你已經是親王,朕能給你的,全都已經給了,你還有什麼不知足的?」
吳三桂唇角冷冷一勾,神情譏誚:「你怕了吧?」
他滿臉惡意,慢慢叫出那個名字:「朱重八!」
滿朝譁然。
朱元璋定定看著他,神情感傷:「真的要這樣?」
吳三桂嗤笑:「是你先對不起我的!」
朱元璋眼角眉梢都流露著為難,幾瞬之後,他再度道:「平西王,現在退下,朕不追究你的罪責。」
吳三桂簡直要被氣笑了:「都到這一步了,你竟還敢裝腔作勢?難得,難得!一個平頭百姓,竟有這樣的膽識,怪不得你有福氣坐龍椅!」
朱元璋注視他良久,終於苦笑著搖了搖頭:「罷了,罷了。」
他收回視線,環視大殿之中的文武百官:「你有什麼想說的,只管說的,朕便當著所有人的面與你一一對質,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好,算你還是個男人!」
吳三桂冷了神色,卻轉過頭去,面向百官:「諸位方才聽我叫他朱重八,是不是覺得很吃驚?只是我可沒有叫錯,他不是別人,正是當日附從李自成作亂、冒犯太祖皇帝的朱重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