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5頁
朱元璋笑聲豪爽:「我不想讓大哥為難。」
吳三桂怔然,久久無言。
言語很難形容他這一瞬的心情。
手足兄弟,不過如此。
回想起自己從前的算計與謀劃,事成之後將這人除掉滅口的心狠手辣,他忽然間覺得愧不可當、無地自容。
「好兄弟!」
吳三桂心潮澎湃,面色漲紅:「從今以後,你就是我吳三桂的親弟弟!」
「啊,」朱元璋茫然的撓了撓頭:「之前不是嗎?」
吳三桂啞然失笑,眼底有淚花閃過:「嗯,之前也是!」
……
朱元璋很快便以崇禎皇帝的名義下旨處死朱重八,滿庭譁然之後,所有人的目光不約而同的在平西王面上掃過,然而直到「朱重八」被人押解下去,打入天牢、擇日問斬,平西王也沒有開口求情。
實在是令人膽寒。
底下人議論紛紛。
「當初朱將軍同平西王很是要好,有過命的交情呢!」
「現在皇上要殺朱將軍,平西王竟不置一詞!」
還有人為平西王辯解:「皇上要殺,君要臣死,平西王又有什麼辦法?」
「平西王是忠臣,怎麼能違逆皇上的意思呢!」
然而很快風聲又變了。
「不是東風壓倒西風,就是西風壓倒東風,皇上到底是皇上呢!」
「平西王有什麼了不起的,皇上要殺他的手足兄弟,他連個屁都不敢放!」
「……」吳三桂:「?????」
人心本就是世間最難控制的東西,隨風而動,一點微妙的變化,都可能被放大無數倍。
朱重八的死最終被鬧的很大,行刑那天去看得人很多,輿論上的爭議也非常大,吳三桂既不是聾子瞎子,也不是沒有心腹探聽消息,朱重八被處死的當天,他的頭風又犯了。
朱元璋總是能在他犯病的時候第一時間趕去探望,又借著他逐漸加深的信任一點一點的蠶食朝廷中屬於吳三桂的勢力。
這動作是很細微、也很難被發覺的,尤其是在吳三桂與朱元璋的前進方向沒有發生衝突時,這種潛移默化的變故更是如春雨一般潤物細無聲。
皇上說一,平西王也說一,皇上的心腹說一,平西王的心腹也說一,大家說的都是一樣的,那就是一家人嘛!
再說,皇上畢竟是君,平西王畢竟是臣,皇上給了後者這麼高的殊榮,親如兄弟,恩厚之甚,我們聽皇上的話又有什麼不對的?
吳三桂頭疼了三日,終於病懨懨的出現在了朝議上,圍著狐裘,再度提起下旨令南京小皇帝入北京朝見一事。
只是他沒想到,這次提出異議的卻是他的朱兄弟。
朱元璋用一口茶,語氣和煦:「他不肯來,無非是不相信朕是他的父親,這倒也簡單——朕已經決定擇日南下,在兩京勢力交界處與之會晤,屆時是真是假,自有定論!」
朝臣中有李自成入京前留在北京的大臣,有朱元璋收攏的心腹,還有吳三桂的人,這段時間在朱元璋鍥而不捨的滲透離析之下,最後一方的勢力已經接近於土崩瓦解。
吳三桂沒想到朱兄弟會有這樣不靠譜的提議,聞聲之後由衷的皺起眉頭來,否定道:「皇上此言不妥,萬金之軀豈可……」
朱元璋抬手:「不要再說了,朕意已決!」
吳三桂第一次被他這樣直言拒絕,錯愕不已,再度回過神來之後,卻發現議題已經轉到了別處。
朱元璋大馬金刀的坐在龍椅上,以手支頤,聽朝臣們議事,偶然間有朝臣爭執混亂,他淡淡一掃,後者為之所攝,立時噤若寒蟬,畢恭畢敬的低下頭去。
一種難以言喻的情緒浮現在心頭,吳三桂陡然生出一股不祥之感來。
他怔怔的看著坐在寶座之上的英武男子,久久無言。
群臣散去之後,吳三桂卻不曾走,僵立原處,看著伏案批閱奏疏、不怒而威的朱元璋,他深吸口氣,溫聲喚道:「朱兄弟……」
朱元璋頭都沒抬:「平西王,不得放肆,朕是天子。」
一股涼氣從地府里游離出來,順著吳三桂的腳底板往心口鑽,他如墜冰窟,難以置信:「朱重八,你!」
朱元璋掀起眼帘,淡淡看他,忽的一笑:「朱重八?誰是朱重八?哦,你說那個賊首?他不是已經被處死了嗎?」
他臉上笑意慢慢斂去,威嚴畢露:「朕是大明天子!」
第275章 朱家父子穿明末9
吳三桂怔在原地,如墜冰窟,良久之後方才回過神來,卻是唇舌發麻,身體如同大病一場似的,使不上一絲氣力:「朱兄弟,你,我……」
朱元璋重又低下頭去,翻開一本奏疏:「平西王於大明有功,是當世功臣,病中頭腦昏沉,胡言亂語,朕不欲見罪。」
他淡淡擺手:「好了,你退下吧。」
吳三桂仿佛是被定住了一般,第一次見到他似的,臉色青紅不定,額頭青筋翻滾,幾瞬之後,他面容劇烈抽動幾下,猛地吐出一口血來,倒地不省人事。
周遭侍從噤若寒蟬,不知該如何是好,反而是朱元璋趕忙擱下御筆,語氣關切而急迫:「哎呀呀,平西王這是怎麼了?」
他訓斥左右:「都瞎了眼不成?還不將人給扶起來,再去請個太醫?!」
左右這才像是從木偶變成活人一樣,有的一路小跑著往太醫院去找人,還有的七手八腳的將吳三桂攙扶起來送去偏殿。
吳三桂怔然,久久無言。
言語很難形容他這一瞬的心情。
手足兄弟,不過如此。
回想起自己從前的算計與謀劃,事成之後將這人除掉滅口的心狠手辣,他忽然間覺得愧不可當、無地自容。
「好兄弟!」
吳三桂心潮澎湃,面色漲紅:「從今以後,你就是我吳三桂的親弟弟!」
「啊,」朱元璋茫然的撓了撓頭:「之前不是嗎?」
吳三桂啞然失笑,眼底有淚花閃過:「嗯,之前也是!」
……
朱元璋很快便以崇禎皇帝的名義下旨處死朱重八,滿庭譁然之後,所有人的目光不約而同的在平西王面上掃過,然而直到「朱重八」被人押解下去,打入天牢、擇日問斬,平西王也沒有開口求情。
實在是令人膽寒。
底下人議論紛紛。
「當初朱將軍同平西王很是要好,有過命的交情呢!」
「現在皇上要殺朱將軍,平西王竟不置一詞!」
還有人為平西王辯解:「皇上要殺,君要臣死,平西王又有什麼辦法?」
「平西王是忠臣,怎麼能違逆皇上的意思呢!」
然而很快風聲又變了。
「不是東風壓倒西風,就是西風壓倒東風,皇上到底是皇上呢!」
「平西王有什麼了不起的,皇上要殺他的手足兄弟,他連個屁都不敢放!」
「……」吳三桂:「?????」
人心本就是世間最難控制的東西,隨風而動,一點微妙的變化,都可能被放大無數倍。
朱重八的死最終被鬧的很大,行刑那天去看得人很多,輿論上的爭議也非常大,吳三桂既不是聾子瞎子,也不是沒有心腹探聽消息,朱重八被處死的當天,他的頭風又犯了。
朱元璋總是能在他犯病的時候第一時間趕去探望,又借著他逐漸加深的信任一點一點的蠶食朝廷中屬於吳三桂的勢力。
這動作是很細微、也很難被發覺的,尤其是在吳三桂與朱元璋的前進方向沒有發生衝突時,這種潛移默化的變故更是如春雨一般潤物細無聲。
皇上說一,平西王也說一,皇上的心腹說一,平西王的心腹也說一,大家說的都是一樣的,那就是一家人嘛!
再說,皇上畢竟是君,平西王畢竟是臣,皇上給了後者這麼高的殊榮,親如兄弟,恩厚之甚,我們聽皇上的話又有什麼不對的?
吳三桂頭疼了三日,終於病懨懨的出現在了朝議上,圍著狐裘,再度提起下旨令南京小皇帝入北京朝見一事。
只是他沒想到,這次提出異議的卻是他的朱兄弟。
朱元璋用一口茶,語氣和煦:「他不肯來,無非是不相信朕是他的父親,這倒也簡單——朕已經決定擇日南下,在兩京勢力交界處與之會晤,屆時是真是假,自有定論!」
朝臣中有李自成入京前留在北京的大臣,有朱元璋收攏的心腹,還有吳三桂的人,這段時間在朱元璋鍥而不捨的滲透離析之下,最後一方的勢力已經接近於土崩瓦解。
吳三桂沒想到朱兄弟會有這樣不靠譜的提議,聞聲之後由衷的皺起眉頭來,否定道:「皇上此言不妥,萬金之軀豈可……」
朱元璋抬手:「不要再說了,朕意已決!」
吳三桂第一次被他這樣直言拒絕,錯愕不已,再度回過神來之後,卻發現議題已經轉到了別處。
朱元璋大馬金刀的坐在龍椅上,以手支頤,聽朝臣們議事,偶然間有朝臣爭執混亂,他淡淡一掃,後者為之所攝,立時噤若寒蟬,畢恭畢敬的低下頭去。
一種難以言喻的情緒浮現在心頭,吳三桂陡然生出一股不祥之感來。
他怔怔的看著坐在寶座之上的英武男子,久久無言。
群臣散去之後,吳三桂卻不曾走,僵立原處,看著伏案批閱奏疏、不怒而威的朱元璋,他深吸口氣,溫聲喚道:「朱兄弟……」
朱元璋頭都沒抬:「平西王,不得放肆,朕是天子。」
一股涼氣從地府里游離出來,順著吳三桂的腳底板往心口鑽,他如墜冰窟,難以置信:「朱重八,你!」
朱元璋掀起眼帘,淡淡看他,忽的一笑:「朱重八?誰是朱重八?哦,你說那個賊首?他不是已經被處死了嗎?」
他臉上笑意慢慢斂去,威嚴畢露:「朕是大明天子!」
第275章 朱家父子穿明末9
吳三桂怔在原地,如墜冰窟,良久之後方才回過神來,卻是唇舌發麻,身體如同大病一場似的,使不上一絲氣力:「朱兄弟,你,我……」
朱元璋重又低下頭去,翻開一本奏疏:「平西王於大明有功,是當世功臣,病中頭腦昏沉,胡言亂語,朕不欲見罪。」
他淡淡擺手:「好了,你退下吧。」
吳三桂仿佛是被定住了一般,第一次見到他似的,臉色青紅不定,額頭青筋翻滾,幾瞬之後,他面容劇烈抽動幾下,猛地吐出一口血來,倒地不省人事。
周遭侍從噤若寒蟬,不知該如何是好,反而是朱元璋趕忙擱下御筆,語氣關切而急迫:「哎呀呀,平西王這是怎麼了?」
他訓斥左右:「都瞎了眼不成?還不將人給扶起來,再去請個太醫?!」
左右這才像是從木偶變成活人一樣,有的一路小跑著往太醫院去找人,還有的七手八腳的將吳三桂攙扶起來送去偏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