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趙太后緩緩一笑:「是嗎?」她扯著毛線頭,將線一點一點地扯出來:「我怎麼看到它從我的窗前跑出去, 撲到了你的懷裡呢?」

  皇帝的手背在身後, 緊攥成拳:「母后,您看錯了。」

  「我看錯的事那麼多,可唯獨這一件,看得清清楚楚。」趙太后忽地抬起頭來, 目光銳利地看著皇帝:「大郎,當年我為了讓舒兒誤會他的身世, 令人把絨絨引來,好讓他看見我暗設祭壇, 私下祭拜。」

  「此事過後,絨絨當真是逃了,而不是被你殺了嗎?」趙太后沉聲問道。

  「是啊, 朕親手掐死了絨絨,命人埋在了舒兒寢宮的窗下。怎麼,母后如今要為了一隻貓,來斥責朕嗎?」皇帝只覺得好笑,他踱步坐到趙太后面前,柔聲道:「母后,您都已經親手給舒兒餵了那麼久的藥,又何必還要在乎一隻貓的死活?」

  趙太后閉了閉眼,聲音哀沉:「你從那時起,就知道『舒兒是攝政王之子』這件事,是假的了。」

  皇帝神色一凜,他此時才意識到,原來趙太后真正在乎的是這一點。

  趙太后先前的話看似重心放在「絨絨喪命」上,但實則她想要試探的,是那一句「我為了讓舒兒誤會他的身世。」

  如果皇帝一直認為玄時舒是攝政王的兒子,那他一定馬上就能聽出不對,因為這無疑是比一隻貓的死活更能挑動帝王神經的事,而不會像現在這樣,順其自然地跟著趙太后的思維走。

  皇帝沒有說話,趙太后睜開眼,直直地看著他:「而你也早就知道,你自己真正的身世。」

  「夠了!」皇帝頓時勃然大怒,一甩袖,令桌上的瓷瓶「啪」地摔在了地上,就連桌心的燭火,都嚇得不停地搖曳。

  「你問哀家,為何人人都在攝政王因通敵叛國之名而死之後,還稱呼他為攝政王。」趙太后巋然不動,目露哀色:「那你又為何也要稱他為『攝政王』呢?」

  「一個稱呼而已,有什麼值得計較的?」皇帝冷聲道。

  「皇上,恐怕連你自己都沒有想過,你的執念已經太深了,深到午夜夢回亦會喃喃自語。」趙太后看著他,眼眶濕潤:「曹皇后一直知道你的身世。」

  皇帝緊抿著唇,但又極快地將自己的情緒壓抑下來:「曹家女一派胡言!」

  趙太后輕輕地搖了搖頭。

  是了,皇帝在此時,是斷然想不到「曹皇后一直知道你的身世」意味著什麼的。這意味著這個可憐的女人,愛他愛到即便知道了真相,也無怨無悔。而曹家甘願一直蟄伏在支葉郡,只能說明曹皇后甚至都未曾跟家族通過氣。

  曹皇后把這個秘密深埋進心底,直到最後,寫在了由曹嵐交給她的信里。曹為刀死時曹皇后還沒有絕望,皇帝欲以太常占星之名逼死她的時候,這個女人才真正地揮刀斬斷了情絲。

  回想到她看到那封信時的心情,趙太后心裡猶如刀割一般地疼:「她不是一派胡言,她是點醒哀家的燈。哀家直到那個時候,才意識到,原來皇上慧眼,早就將所有的一切算計於心。」

  皇帝冷漠地站起來,居高臨下地看著趙太后:「是母后將朕生來人世,是母后將朕推上皇位,也是母后親手把舒兒逼到了無生意之地。母后,您怎麼能說是朕的算計呢?」

  趙太后撐著桌子,也顫顫巍巍地站了起來:「可你明知道他是你生父啊!」

  「指令曹家通敵,就為了誅殺你的生父,再令他遺臭萬年。將他招來應天城,逼他自盡也罷,卻還要將他死後的屍體五馬分屍……」趙太后的聲音發顫,眼淚終於從她的眼眶裡落下來。

  「望兒,即便你不認他是你的父親,可你是皇帝啊!你怎麼能為了除掉他,驅狼逐虎,去跟倭寇交易呢?你怎麼能為了壓過他,放著百萬生民於不顧,非要大辦你的壽宴呢?你高坐龍椅,環顧四海,怎麼就聽不到他們的哀嚎,看不見他們的血淚呢?望兒,你處處要跟你父親比,你又怎麼比得過他啊!」

  趙太后終於喚了一聲皇帝的乳名。

  玄時望,玄時舒。他們都是月夜而生,兄弟名字合為「望舒」,寓意一輪皎潔的圓月,是高潔,而又團圓。

  皇帝嗤笑一聲:「母后,兒臣不知道您在說什麼。」

  皇帝說罷,不再管身後趙太后的反應,跨步離開。

  趙太后跌坐在座位上,看著自己手心裡所剩無幾的毛線團和地上堆疊的線,忽而悲涼地一笑。

  一步錯,步步錯。

  可上天啊,千錯萬錯,皆是她一人的錯。

  趙太后從懷中摸出一個瓷瓶來,她吃下瓶中的藥,推倒了桌上的瓷瓶。

  *

  皇帝走出德懿宮的宮門,他沒有急著離開,而是面無表情地站在屋檐的陰影下:「母后病糊塗了,怕是火燭燒了線團,難得一救。」

  孫公公跟在皇帝的身後,聞言心頭猛地一跳:「奴才明白。」

  但他話音方落,就聽到德懿宮傳來驚惶的聲音:「走水了,走水了!」

  皇帝倏地轉身,滿目驚愕。

  德懿宮內的人行色匆匆地向趙太后的房間奔去,每一個人的臉上都仿佛天塌下來了一般驚恐。

  然而,皇帝的神色卻逐漸地收斂,慢慢地,變成了霜雪般的冷色。

  他的唇邊扯出一抹諷刺的笑意。

  他的母后,還是如此天真。天真地以為讓玄時舒誤會自己的身世,就能避免兄弟鬩牆;天真地以為將藥量減半,或許他看到病懨懨的玄時舒就能網開一面,而不至於讓玄時舒命喪黃泉;天真地以為讓皇后侍疾,就能保她一命。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