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1頁
崇禎爺就是吊死在煤山的,若自己的女兒將北地收回來,那麼他們左家受朱家的恩惠就徹底還清了。
天子很快就下了奪情的聖旨。這道聖旨他不願寫,儘管他思來想去都覺自己母后不大可能是左弗害的,但是左弗那凌駕於之上的勢力讓他本能的感到恐懼。
但是,內閣大臣不允許他這樣做。先帝臨死最後一句話都是在念叨著北伐,再錯過這個時機,又要等到什麼時候?現在活著的人還記得北地曾是他們大明的一部分,可再下去,圖謀安樂的人越來越多,等他們這批老骨頭都死光了,誰還會想北伐?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既然明年準備出征,而且準備一口氣拿回失地,後勤自然要好好準備了。
大批大批的糧食被運抵到南京,而四川等地也加強了守備,如此大的動作自然是逃不過清廷的眼睛,清廷內部一下就緊張起來了!
終於準備動手了嗎?!
孝莊坐在慈寧宮裡,手裡輕輕轉動著佛珠。她想起自己那短命的兒子,再看看眼前尚年幼的孫子,孝莊心裡痛苦到了極點。
大清的江山就要斷送在她的手裡了。
這天下誰能阻擋得住左家軍?而且,照這架勢,左弗必然親自出證,那業火的秘密到現在都沒破解,朝中也無敢應戰的將領,這仗還怎麼打?
而且,只要明軍一過江,那些漢民不會抵抗,反而會幫著明軍來打他們。左弗當年要求通商,不就是這個意思嗎?
讓大清的子民見識下大明的富有先進,讓他們心向故國,等他們來了,好有人帶路。
這些年,他們對普通封鎖得相當厲害,不允許漢人過江,但架不住那些過江的滿人回來也會說啊!雖然三令五聲的說過不許透露大明的情況,但是這世上是沒有藏不住的秘密的,尤其是與大明貿易往來那麼密切,想完全屏蔽大明是不可能的。
玄燁與朱和墉同年生人,比起朱和墉,他更不幸。因為他不但早早沒了父母,而且他的江山也到了岌岌可危的地步。
他望著滿臉愁容的祖母,心裡難過。小小的手扒住她,低聲道:「皇祖母,不要憂心了。」
玄燁垂下頭道:「如果打不過就沒必要讓將士們白白送命……」
孝莊手一抖,忍不住驚道:「好孩子,你為何會這樣想?!這可是你……」
玄燁搖搖頭,「到明年就整整二十年了,那時我們大清兵鋒正盛,可卻也不是左家軍的對手。如今這多年過去了,我聽湯若望說,左雲舒是個非常注重科學的人。而且,十分重視科學人才,她派人到歐羅巴四處搜刮人才。
歐羅巴人雖也懂科學,卻不那麼重視,有些提出異議的人甚至被抓起來用火燒死。而左雲舒不但採納了這些人,還給予了他們大明國民的身份,並且……我聽湯若望說,就從大明賣過來的商品來看,他們的科技含量非常高,是他根本沒法搞懂的。
這也就是說,左學門派對科學的理解遠遠超過歐羅巴,而且這些年都沒停止研究,他們甚至造出了大鐵船,屆時他們根本不用在長江上跟我們拼,只要開著大鐵船跑到天津對著我們轟一陣,我們便招架不住了。天津守不住的話,北京還怎麼守?祖母,不要打了。」
玄燁垂下頭,眼裡含著淚,「雖然不甘心,可是打不過就是打不過,不如我主動退位,或許還能保全愛新覺羅氏。」
孝莊想起多年前與左弗的對話,她的眼淚忍不住掉了下來。她摸著玄燁的頭,道:「你才十歲,怎能擔得起這大的事?罷了,這事便由老婆子做主吧。」
「祖母,不可!」
玄燁驚叫,「我已經沒了父母,不能再沒有祖母了!祖母!」
「傻孩子!」
孝莊哭著道:「大家都在等著這句話,打,絕對死;不打,反能活。如今大明是左雲舒說了算,她昔年就與祖母說過,若有這日,只要我們等放下武器,不做抵抗,依是大明子民!」
孝莊擦了擦眼淚,「有仇的大多都死在她手裡了。現在這些人,養尊處優多年,早就喪了祖輩們的勇氣,祖母出來說一句議和是不會有人來要祖母謝罪的。」
孝莊長長嘆出一口氣,道:「想不到我大清竟是比大元還短命……罷了,罷了,若能得個家宅平安不當這皇帝也罷。」
第二日,孝莊便在朝堂上宣布了此事。一些人裝模作樣的反抗了幾句,最後在孝莊的「怒罵」中閉上了嘴,然後一封求和的信以最快的速度送到揚州:大清皇帝為了兩地百姓安寧願退位,但希望明廷也拿出應有的氣量,讓他們回關外老家,過上普通人的日子……
第688章 來自泥腿子的炫耀
和平有望,大明自也不想打仗的。所以,清廷的使臣到達後,明廷立刻給予積極的回應。
不過談判過程還是比較艱難的。關於滿人回關外這件事,就是用腳趾想也不可能。讓你們回去再養精蓄銳造反嗎?
當然,這話是不能說出來的。所以明廷在否定了這條後,又給予了一定安撫條件。會保留滿人的財產,保證他們的安全,並且享有跟漢人一樣的福利,不會因為他們是滿人就有所歧視。
至於民間輿論,明廷也會做出相應的安撫,畢竟比起打仗,現在這樣的結果不是更好嗎?
而清廷皇帝以及皇室子弟也會得到優待,不限制人生自由,跟普通公民享受一樣的權利。但是有一點,除去私人物品,紫禁城的任何古董字畫都不許帶出皇宮。
天子很快就下了奪情的聖旨。這道聖旨他不願寫,儘管他思來想去都覺自己母后不大可能是左弗害的,但是左弗那凌駕於之上的勢力讓他本能的感到恐懼。
但是,內閣大臣不允許他這樣做。先帝臨死最後一句話都是在念叨著北伐,再錯過這個時機,又要等到什麼時候?現在活著的人還記得北地曾是他們大明的一部分,可再下去,圖謀安樂的人越來越多,等他們這批老骨頭都死光了,誰還會想北伐?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既然明年準備出征,而且準備一口氣拿回失地,後勤自然要好好準備了。
大批大批的糧食被運抵到南京,而四川等地也加強了守備,如此大的動作自然是逃不過清廷的眼睛,清廷內部一下就緊張起來了!
終於準備動手了嗎?!
孝莊坐在慈寧宮裡,手裡輕輕轉動著佛珠。她想起自己那短命的兒子,再看看眼前尚年幼的孫子,孝莊心裡痛苦到了極點。
大清的江山就要斷送在她的手裡了。
這天下誰能阻擋得住左家軍?而且,照這架勢,左弗必然親自出證,那業火的秘密到現在都沒破解,朝中也無敢應戰的將領,這仗還怎麼打?
而且,只要明軍一過江,那些漢民不會抵抗,反而會幫著明軍來打他們。左弗當年要求通商,不就是這個意思嗎?
讓大清的子民見識下大明的富有先進,讓他們心向故國,等他們來了,好有人帶路。
這些年,他們對普通封鎖得相當厲害,不允許漢人過江,但架不住那些過江的滿人回來也會說啊!雖然三令五聲的說過不許透露大明的情況,但是這世上是沒有藏不住的秘密的,尤其是與大明貿易往來那麼密切,想完全屏蔽大明是不可能的。
玄燁與朱和墉同年生人,比起朱和墉,他更不幸。因為他不但早早沒了父母,而且他的江山也到了岌岌可危的地步。
他望著滿臉愁容的祖母,心裡難過。小小的手扒住她,低聲道:「皇祖母,不要憂心了。」
玄燁垂下頭道:「如果打不過就沒必要讓將士們白白送命……」
孝莊手一抖,忍不住驚道:「好孩子,你為何會這樣想?!這可是你……」
玄燁搖搖頭,「到明年就整整二十年了,那時我們大清兵鋒正盛,可卻也不是左家軍的對手。如今這多年過去了,我聽湯若望說,左雲舒是個非常注重科學的人。而且,十分重視科學人才,她派人到歐羅巴四處搜刮人才。
歐羅巴人雖也懂科學,卻不那麼重視,有些提出異議的人甚至被抓起來用火燒死。而左雲舒不但採納了這些人,還給予了他們大明國民的身份,並且……我聽湯若望說,就從大明賣過來的商品來看,他們的科技含量非常高,是他根本沒法搞懂的。
這也就是說,左學門派對科學的理解遠遠超過歐羅巴,而且這些年都沒停止研究,他們甚至造出了大鐵船,屆時他們根本不用在長江上跟我們拼,只要開著大鐵船跑到天津對著我們轟一陣,我們便招架不住了。天津守不住的話,北京還怎麼守?祖母,不要打了。」
玄燁垂下頭,眼裡含著淚,「雖然不甘心,可是打不過就是打不過,不如我主動退位,或許還能保全愛新覺羅氏。」
孝莊想起多年前與左弗的對話,她的眼淚忍不住掉了下來。她摸著玄燁的頭,道:「你才十歲,怎能擔得起這大的事?罷了,這事便由老婆子做主吧。」
「祖母,不可!」
玄燁驚叫,「我已經沒了父母,不能再沒有祖母了!祖母!」
「傻孩子!」
孝莊哭著道:「大家都在等著這句話,打,絕對死;不打,反能活。如今大明是左雲舒說了算,她昔年就與祖母說過,若有這日,只要我們等放下武器,不做抵抗,依是大明子民!」
孝莊擦了擦眼淚,「有仇的大多都死在她手裡了。現在這些人,養尊處優多年,早就喪了祖輩們的勇氣,祖母出來說一句議和是不會有人來要祖母謝罪的。」
孝莊長長嘆出一口氣,道:「想不到我大清竟是比大元還短命……罷了,罷了,若能得個家宅平安不當這皇帝也罷。」
第二日,孝莊便在朝堂上宣布了此事。一些人裝模作樣的反抗了幾句,最後在孝莊的「怒罵」中閉上了嘴,然後一封求和的信以最快的速度送到揚州:大清皇帝為了兩地百姓安寧願退位,但希望明廷也拿出應有的氣量,讓他們回關外老家,過上普通人的日子……
第688章 來自泥腿子的炫耀
和平有望,大明自也不想打仗的。所以,清廷的使臣到達後,明廷立刻給予積極的回應。
不過談判過程還是比較艱難的。關於滿人回關外這件事,就是用腳趾想也不可能。讓你們回去再養精蓄銳造反嗎?
當然,這話是不能說出來的。所以明廷在否定了這條後,又給予了一定安撫條件。會保留滿人的財產,保證他們的安全,並且享有跟漢人一樣的福利,不會因為他們是滿人就有所歧視。
至於民間輿論,明廷也會做出相應的安撫,畢竟比起打仗,現在這樣的結果不是更好嗎?
而清廷皇帝以及皇室子弟也會得到優待,不限制人生自由,跟普通公民享受一樣的權利。但是有一點,除去私人物品,紫禁城的任何古董字畫都不許帶出皇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