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4頁
原來,殿下並非信口雌黃,而是當真有底氣故而才如此淡然。
洪恩帝和貴妃娘娘的突然出現,讓真箇奉先殿氣氛陡然一變。
從元月至今,眾人皆以為他就拖著一口氣勉強度日,誰能想到消失已久的皇帝陛下會突然出現在長信宮中。
他甦醒、康復、離開玉泉山莊並暗中回京,所有這一切都無人知曉。
且看陳輕稚和陳世明的表情,便知他們兩人對皇帝陛下的行蹤毫不知情。
洪恩帝的御輦緩緩前行,沿途的朝臣紛紛跪拜,待他行至御階之前時,已是眾人齊拜,山呼萬歲。
但在此時,洪恩帝卻沒有下御輦上奉先殿。
那高聳的台階,仿佛是一道道荊棘,阻擋了坐在御輦之上的洪恩帝。
他卻絲毫不以為意。
御輦就那麼隨意地停在了御階之下,貴妃的鑾駕也陪在身側,背後就是李氏的天潢貴胄,身前則是跪了一大片的滿朝文武。
晴空之下,暮春時節,帝王威儀盡顯。
洪恩帝依舊端坐在那,聲音也不如以前洪亮,透著一股久病不愈的孱弱。
「太子妃,你想推李端當皇帝?」
洪恩帝一開口,就令站得筆直的陳輕稚膝蓋一軟,連帶著陳世明和李端也都跪了下來。
「陛下……兒媳並無此意。」
洪恩帝的目光很飄,似乎在看每一個人,卻又仿佛什麼人都沒看。
他已經老態龍鍾,病痛纏身,再也不是當年意氣風發,可以御駕親征的年輕帝王。
洪恩帝輕笑了一聲,又道:「既然如此,陳愛卿,你的御林軍為何都調集入宮?」
陳世明跪在那,頭彆扭地垂著,讓人看不清表情。
「臣,臣是為了同僚及宗親們的安全,故而有此一舉。」
洪恩帝能悄無聲息如同,就說明奉先殿外的御林軍已經被制服,這一段廝殺竟已安安靜靜結束,無人進來通傳,也無人發出吵鬧之聲。
奉先門外的無聲戰爭,好似根本都不存在一般,仿佛所有陳世明手下的御林軍都飛快叛變,臨陣倒戈。
這也並非不可。
原來御林軍還聽陳世明的指揮,不過為了那虛無縹緲的從龍之功,現如今統御大褚三十載的真龍天子回歸,他們自然不敢再生二心。
洪恩帝聽出陳世明言語中的悔意,淡淡應了一聲:「這樣啊。」
這樣啊,輕飄飄的三個字,炸得陳世明頭皮發麻。
陳世明直接跪拜在地,不敢起身。
「陛下明鑑,臣……臣絕無不臣之心。」
洪恩帝這一次沒有理他,也沒有再跟任何人多言,他只是漫不經心看著眼前的朝臣們,看著這些輔佐了他大半輩子的老臣。
大多數朝臣都已眼淚斑駁,感動得老淚橫流。
無論是真是假,無論他們到底有何居心,對大褚的忠誠倒是從未變過。
洪恩帝長嘆一聲。
「朕老了。」他這三個字一說出口,文武百官皆是驚嘆。
「陛下!」他們不約而同開口,仿佛想要勸一勸洪恩帝。
洪恩帝卻擺擺手,只道:「朕確實老了,如今已是兩鬢斑白,老眼昏花,不說還能上朝主持政事,便是連吃穿生活都要人服侍,如今大褚正值繁榮之盛,朕這樣的老人,當真無法再為國為民夙興夜寐。」
他說了這麼多話,到最後氣都虛了,喘了好半天才繼續開口。
即便如此,奉先殿上上下下,數百人也都安安靜靜跪在那裡,認真聽他話語。
「朕年老體弱,無心政事,朝中上下,大褚內外,還需新帝鞠躬盡瘁,為國效力。」
朝臣們終於意識到,洪恩帝特地選今日回宮,為的就是直接推舉新帝登基。
太子李錦昶接連被德妃、太子妃和壽寧公主指證其不仁不孝不忠不義之狼子野心,德行有虧,禽獸無異,他自不可能再繼承大統。
昭王身世不豐、敬王牽連宜妃一事,九皇子身陷詔獄,大皇孫不被洪恩帝喜愛,二皇孫斷腿休養,三皇孫有謀逆之嫌。
洪恩帝雖已老邁,卻並非糊塗,他絕不可能選年幼的皇子成為儲君。
把那幾位排除在外,怕也只有五、六、七、八四位皇子有繼立為帝的可能。
這其中,五、六、八三位皇子皆是母親早亡,外祖平凡的家世,平日裡既無才德名聲,又無朝臣支持,臉上毫無富貴之相。
那麼剩下的,便只有七皇子了。
但凡此刻還清醒的朝臣,都應該想明白這一期,那淑妃同七殿下便更清楚了。
然而這母子兩人卻都恭恭敬敬跪在地上,即便有人朝兩人看來,他們也都斂眉沉思,毫無雀躍之態。
究竟是不是七皇子?
眾人心中的疑惑瞬時攀上頂峰。
若不是七皇子,又會是誰呢?
洪恩帝看著這些大臣的反應,看著他們猜測好奇,微微點了點頭。
玩弄心術者,終也要被人玩弄。
洪恩帝眉目舒展,臉上終於有了清淺的笑。
這一次,笑意直達眼底。
「宿兒,」洪恩帝頭也不回,直接道,「過來。」
即便當著皇帝陛下的面,眾人也實在掩飾不了心中的驚詫。
有那略年輕些的大臣和貴胄控制不住自己,下意識抬頭往李宿身上看去。
洪恩帝和貴妃娘娘的突然出現,讓真箇奉先殿氣氛陡然一變。
從元月至今,眾人皆以為他就拖著一口氣勉強度日,誰能想到消失已久的皇帝陛下會突然出現在長信宮中。
他甦醒、康復、離開玉泉山莊並暗中回京,所有這一切都無人知曉。
且看陳輕稚和陳世明的表情,便知他們兩人對皇帝陛下的行蹤毫不知情。
洪恩帝的御輦緩緩前行,沿途的朝臣紛紛跪拜,待他行至御階之前時,已是眾人齊拜,山呼萬歲。
但在此時,洪恩帝卻沒有下御輦上奉先殿。
那高聳的台階,仿佛是一道道荊棘,阻擋了坐在御輦之上的洪恩帝。
他卻絲毫不以為意。
御輦就那麼隨意地停在了御階之下,貴妃的鑾駕也陪在身側,背後就是李氏的天潢貴胄,身前則是跪了一大片的滿朝文武。
晴空之下,暮春時節,帝王威儀盡顯。
洪恩帝依舊端坐在那,聲音也不如以前洪亮,透著一股久病不愈的孱弱。
「太子妃,你想推李端當皇帝?」
洪恩帝一開口,就令站得筆直的陳輕稚膝蓋一軟,連帶著陳世明和李端也都跪了下來。
「陛下……兒媳並無此意。」
洪恩帝的目光很飄,似乎在看每一個人,卻又仿佛什麼人都沒看。
他已經老態龍鍾,病痛纏身,再也不是當年意氣風發,可以御駕親征的年輕帝王。
洪恩帝輕笑了一聲,又道:「既然如此,陳愛卿,你的御林軍為何都調集入宮?」
陳世明跪在那,頭彆扭地垂著,讓人看不清表情。
「臣,臣是為了同僚及宗親們的安全,故而有此一舉。」
洪恩帝能悄無聲息如同,就說明奉先殿外的御林軍已經被制服,這一段廝殺竟已安安靜靜結束,無人進來通傳,也無人發出吵鬧之聲。
奉先門外的無聲戰爭,好似根本都不存在一般,仿佛所有陳世明手下的御林軍都飛快叛變,臨陣倒戈。
這也並非不可。
原來御林軍還聽陳世明的指揮,不過為了那虛無縹緲的從龍之功,現如今統御大褚三十載的真龍天子回歸,他們自然不敢再生二心。
洪恩帝聽出陳世明言語中的悔意,淡淡應了一聲:「這樣啊。」
這樣啊,輕飄飄的三個字,炸得陳世明頭皮發麻。
陳世明直接跪拜在地,不敢起身。
「陛下明鑑,臣……臣絕無不臣之心。」
洪恩帝這一次沒有理他,也沒有再跟任何人多言,他只是漫不經心看著眼前的朝臣們,看著這些輔佐了他大半輩子的老臣。
大多數朝臣都已眼淚斑駁,感動得老淚橫流。
無論是真是假,無論他們到底有何居心,對大褚的忠誠倒是從未變過。
洪恩帝長嘆一聲。
「朕老了。」他這三個字一說出口,文武百官皆是驚嘆。
「陛下!」他們不約而同開口,仿佛想要勸一勸洪恩帝。
洪恩帝卻擺擺手,只道:「朕確實老了,如今已是兩鬢斑白,老眼昏花,不說還能上朝主持政事,便是連吃穿生活都要人服侍,如今大褚正值繁榮之盛,朕這樣的老人,當真無法再為國為民夙興夜寐。」
他說了這麼多話,到最後氣都虛了,喘了好半天才繼續開口。
即便如此,奉先殿上上下下,數百人也都安安靜靜跪在那裡,認真聽他話語。
「朕年老體弱,無心政事,朝中上下,大褚內外,還需新帝鞠躬盡瘁,為國效力。」
朝臣們終於意識到,洪恩帝特地選今日回宮,為的就是直接推舉新帝登基。
太子李錦昶接連被德妃、太子妃和壽寧公主指證其不仁不孝不忠不義之狼子野心,德行有虧,禽獸無異,他自不可能再繼承大統。
昭王身世不豐、敬王牽連宜妃一事,九皇子身陷詔獄,大皇孫不被洪恩帝喜愛,二皇孫斷腿休養,三皇孫有謀逆之嫌。
洪恩帝雖已老邁,卻並非糊塗,他絕不可能選年幼的皇子成為儲君。
把那幾位排除在外,怕也只有五、六、七、八四位皇子有繼立為帝的可能。
這其中,五、六、八三位皇子皆是母親早亡,外祖平凡的家世,平日裡既無才德名聲,又無朝臣支持,臉上毫無富貴之相。
那麼剩下的,便只有七皇子了。
但凡此刻還清醒的朝臣,都應該想明白這一期,那淑妃同七殿下便更清楚了。
然而這母子兩人卻都恭恭敬敬跪在地上,即便有人朝兩人看來,他們也都斂眉沉思,毫無雀躍之態。
究竟是不是七皇子?
眾人心中的疑惑瞬時攀上頂峰。
若不是七皇子,又會是誰呢?
洪恩帝看著這些大臣的反應,看著他們猜測好奇,微微點了點頭。
玩弄心術者,終也要被人玩弄。
洪恩帝眉目舒展,臉上終於有了清淺的笑。
這一次,笑意直達眼底。
「宿兒,」洪恩帝頭也不回,直接道,「過來。」
即便當著皇帝陛下的面,眾人也實在掩飾不了心中的驚詫。
有那略年輕些的大臣和貴胄控制不住自己,下意識抬頭往李宿身上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