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據傳吏部尚書早就把人相中了, 兩家已經眉來眼去很久,之所以還要來一出榜下捉婿是想成就一段佳話!畢竟開泰帝頭一回開科舉, 總得留下點適合傳唱的好事兒不是嗎?

  文化人拍起馬屁來,就是這麼地潤物細無聲。

  太子殿下從姜若皎那聽了這些八卦,對吏部尚書很有意見:要不是吏部尚書連自家女兒都搬出來了,他哪用絞盡腦汁搶人啊!

  更可惡的是, 他們夫妻倆想出來的法子, 其他衙門輕輕鬆鬆就抄了去!

  這些大人真不要臉!

  太子殿下看了吏部尚書的臭臉, 回去後和姜若皎埋怨了一通,說這小老頭兒真不講道理。

  姜若皎笑道:「如今六部都要搞選拔招新,他們得多干不少活,自然不會給我們好臉色。」

  殿試結果出得很快,第三日一大早,填榜官就把開泰帝核定過的排名張貼到貢院之外。

  天還沒來,迫不及待的考生們就巴巴地等著開宵禁了。

  到雞鳴三聲,各坊市禁木大開,考生們蜂擁而至,挨挨擠擠地湊到了皇榜前想看看自己的名次。

  有不少好事者自己無緣科舉,也跑來湊個熱鬧,跑到最前頭去念名字。

  狀元是盧應巡。

  雖然這個名字已經在眾人心裡留了個印象,乍然看到這三個字出現在榜首還是讓不少人吃了一驚:這位可是盧國舅的兒子啊!

  難道開泰帝才當了一年多的明君,就要開始學廢帝重用外戚了嗎?

  接著又有人提到盧應巡會試時寫的策論,那文章現在還在貢院門口貼著呢,寫得那叫一個好。

  人皇親國戚里有真正有才能的,難道還不需要起用了?

  人盧應巡可是應天府的解元、會試的會元,如今殿試再點個狀元有什麼稀奇!

  還有人提到不久前盧應巡還被誣陷下獄,只為了給當地百姓求個公道。

  這樣一個才華高、人品好的年輕人,靠自己的本事得個三元及第為什麼不行?

  榜眼也是個有能耐的,他在黃河邊上治了十年的水,勤勤懇懇從不鬆懈。

  直至家裡孩子都三個了,他才想起自己還得考個功名,收拾收拾東西就辭職考公來了,這不,一考之下就憑著豐富的實踐經驗成了榜眼。

  他寫策論有個本領,那就是甭管給什麼命題,最後都能歪到治水這個老本行上,一看就活該和黃河纏纏綿綿一輩子。

  要不是他實在有點偏科,以他的水平拿個狀元也是可以的。

  探花竟也是個頗有爭議的人,裴徵!

  這人在考生之中知名度不高,不過西南來的人都知道,他是西南有名的「別人家的孩子」,連太子殿下早些年都曾被「你看看人家裴徵」這樣的話荼毒過。

  論才華,裴徵自然沒得說。

  問題在於裴徵又是一個外戚。

  他是太子妃的妹婿,妻子可是太子妃唯一的妹妹。

  開泰帝把他欽點到探花的位置上,明顯是在抬舉太子妃的娘家人啊。

  要知道太子妃父母雙亡,又與族人恩斷義絕,如今家裡就只剩這麼個相依為命的妹妹。

  本來需要開泰帝確定的名次就只有前十這麼幾位,選上來的文章也都是一等一的好,具體誰先誰後其實會摻入很多文章以外的考慮。

  一開始考官看到開泰帝排出來的前三臉色也不太好看,很擔心這次當考官會成為他們仕途上的污點,不過在仔細研讀被選入前十的文章和對應的履歷後,他們最終還是沒有反對這個排名。

  雖然狀元、榜眼、探花起步會比尋常進士高,但那也只是起步而已,以後能走多遠還是得看他們踏入仕途後的表現!

  從考卷上來看,開泰帝算不得徇私,這個排名算得上十分公允。

  看看前十這批進士選得多好,不僅南北均分,出身還五花八門,有農家子弟,有世家子弟,也有外戚子弟,整體看起來十分均勻,寒門出身的甚至比世家大族的要多一些!

  考官們最終在排名上遂了開泰帝的意,順便也說服了自己。

  留給考生們做心理建設的時間沒考官們多,他們看到一甲進士里的三個名字時忍不住議論紛紛。

  考生之間是沒有秘密的,一甲進士的身份背景很快在人群之中傳了個遍。

  那些對自己排名滿意的人還好,不滿意的乃至於落第的酸話就多了,話里話外都在暗示這次的狀元和探花名不副實。

  這些話沒多少人真正在意。

  自古以來也鮮少有明文規定外戚子弟不可以參加科舉。

  人外戚子弟還憑著自己本事靠進士,難道不比直接求皇帝賜官勵志多了?

  要知道廢帝時期太后母子倆要抬舉誰,就算對方只會溜須拍馬也能直接當個三品大員!

  合該讓他們考,考出真本領才給他們授官!

  比起空降三品,授給狀元探花他們的七八品小官都是小意思,還不是得老老實實從地方上干起?

  京城裡頭敲鑼打鼓大半天,新科進士們齊齊穿上御賜的袍子前去宮中謝恩。

  遠遠地見過開泰帝一面後,排名靠前的一甲、二甲進士都被賜了御馬,讓他們來個跨馬遊街。

  就這么小半天的功夫,新科進士裡頭哪些成婚了哪些沒成婚早被人摸得清清楚楚,百姓們都等著看有哪個新鮮出爐的年輕進士會被人搶走當女婿。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