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張家娘子心裡卻不免有些擔憂,不是說清平這樣做不好,只是清平這樣用心,倒叫她生出點疑慮來:倘若當真只是主家和掌廚的情分,真的能做到這種程度嗎?

  姜若皎如今貴為太子妃,可不能在這些事情上讓人拿住把柄。

  只不過大庭廣眾之下,張家娘子也不好和姜若皎說這些,只能回頭再找機會和姜若皎聊聊。

  飯菜陸續上桌,姜若皎讓清平一起坐下吃。

  姜若皎如今的身份不比以前,剛才她們過來時姜家食肆就閉門謝客。

  既然店裡只有自己人,清平也沒推拒,遙遙地坐到了姜若皎對面去。

  張家娘子道:「聽了清平這麼名字,我就想起了清平縣。過年時阿皎你去了一趟,那邊的農渠還好吧?」

  聽到清平縣,清平眉頭動了動。

  姜若皎沒察覺清平神色有異,笑著說道:「你對自己擬的通渠方案有什麼不放心的?現在清平縣再也不缺水了。」

  張家娘子道:「此前我都是紙上談兵,頭一次落到實處自然比較掛念,回頭我得自己再去看看你是不是在哄我。」

  第126章

  清平送走姜若皎一行人, 心裡想著來京城前的事。

  他回家找弟弟理論,弟弟表示他有錢,為什麼不能幫扶一下親兄弟?

  末了, 弟弟還說母親的遺物裡頭有與他相關的,要是他想要的話可以拿錢買走。

  清平花了錢買走了母親的遺物,才知曉自己的瞳色果然不是無緣無故成了墨綠的。

  他出生在一個叫清平縣的地方,父親是當時來出使的草原權貴,他母親承寵沒幾天就遇到動亂往南逃命, 逃到半路才知曉自己懷上了孩子。

  照理說那種缺吃少穿的年景, 孩子是很難保住的,偏他就是頑強地活了下來。

  他母親知曉他終身不可能與生父相認, 不是很想養著他,再嫁後便聽從丈夫的安排把他送去當和尚。

  這麼多年過去了, 清平也不知道自己出生的地方如今是什麼模樣,更不知道自己的生父到底是何方神聖, 他手裡頭只有他從弟弟買來的遺物, 據說那是當年他生父留給他母親的信物。

  清平對自己的出身沒多大興趣, 是以從未生出過去清平縣看看的想法。

  他在店裡環視一圈,也沒有開店迎客的打算, 只默不作聲地回後院修剪裡頭的花花草草,讓它們長得與西南的花木更相像些。

  如果查清楚自己的身世可能會讓他沒法再留在這裡, 那他永遠都不會去查探此事。

  另一邊,姜若皎領著張家娘子她們回了東宮,師徒三人自是臨窗坐談,十分歡暢。

  等柳先生和彥哥兒都歇下了, 張家娘子才和姜若皎說起白天的事, 提醒姜若皎別與清平往來過密。

  京城之中盯著姜若皎這個太子妃的人實在太多了。

  姜若皎想到被清平原封不動搬到京城的姜家食肆, 也覺得清平過分用心。不過想了想,她又搖著頭說道:「我也只是偶爾過去坐坐罷了,連話都說不上幾句。何況殿下也是知曉清平存在的,哪輪得到旁人說三道四?」

  張家娘子道:「你心裡有數就好。」

  姜若皎的休沐日只有一天,第二天一早便要上朝去。

  她別過柳先生兩人,頭一次獨自去參加朝會。

  比之與太子殿下一同上朝旁聽,姜若皎的獨自出現顯然更引人注目一些。

  面對周圍那些或探究或不贊同的目光,姜若皎神色平靜得很,左右戶部沒什麼要緊事,她和平時一樣安安分分旁聽就好。

  她們這個歲數空降戶部尚書,不滿的人自然很多,目前她們能做的也就只有多聽多學。

  姜若皎想要低調行事,別人卻見她落單了,打算從她下手攻擊東宮。

  朝會開到一半,就有人站出來針對戶部提出些刁鑽問題。

  戶部侍郎站在姜若皎下首,本想出面迎上這些刁難,開泰帝卻點名讓姜若皎出列回應。

  姜若皎不喜歡惹事,也不代表她怕事,見開泰帝都讓自己上了,她便也沒了顧慮,出列與那些有備而來的傢伙辯駁起來。

  姜若皎對戶部諸事瞭若指掌,不管從什麼角度提出質疑她都輕鬆應答,最後甚至直接把質疑變成了現場商討應對之法,硬生生把握住了主動權。

  那些沒開口的人看著姜若皎遊刃有餘、毫不怯場的從容姿態,哪會不明白有的人選錯了發難對象:他們覺得太子不在,太子妃會是個好拿捏的軟柿子,沒想到平日裡不聲不響的太子妃竟有這樣的能耐!

  若說太子殿下每次在朝會上「舌戰群雄」難免會有點胡攪蠻纏的味道,那他們這位太子妃可就真的是心思縝密、思慮周全了,現場應答起來竟像是對許多質疑都早有準備似的,但凡她開了口,就可以駁得對方啞口無言!

  戶部侍郎在後頭聽著,很快熄了出列說話的想法。

  無怪乎太傅看過姜若皎的策論後便認了這個學生,這樣的才思生為女子著實可惜了。

  姜若皎把對話從單方面的質疑變成雙方探討,並沒有步步緊逼,而是見好就收地結束了對話。

  這些人並不全是壞心,也有真正在擔憂開泰帝任人唯親鬧出事來的,她沒有必要非要挨個把人擠兌到下不來台。

  開泰帝見眾人面色雖不太好看,卻沒有人在攻訐太子和太子妃,心情還算不錯,笑著與人討論起朝政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