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一頓宮宴吃下來,竟是把五湖四海的味道都大略地嘗了一遍,誰都得感慨他們大雍朝地大物博、人傑地靈,要不怎麼能孕養出這麼多的美食、這麼多的戲目!

  很難得地,每個人都吃得肚皮滾圓。

  有長得胖的,免不了要在桌下悄悄松松腰帶,免得一會把腰帶給崩斷了。

  飯飽酒足,皇后因著肚子月份大了,便沒有隨開泰帝一起登樓去賞煙花。

  太后也推說年紀大了,不喜熱鬧,先回去了。

  太子殿下拉著姜若皎屁顛屁顛跟在開泰帝身後,要去城樓上占個最好的視野看煙花。

  開泰帝瞅了這對小兒女一眼,心情不是很好,想著等明年一定帶上盧皇后登樓,要不然就只能光看著兒子兒媳在那你儂我儂了!

  太子殿下是一點都不避諱旁人的,到了城樓上轉悠了一會,馬上拉著姜若皎跑到自己認為最適合賞煙花的位置不挪窩了。

  每個商戶都給自家放的煙花起了個好意頭的名字,等開泰帝率著文武百官登樓,旁邊的禮儀官就開始一個個地念花樣。

  第一個叫得最俗,說是什麼「百花齊放」,抬頭看去果然稱得上是「百花」,只見砰砰砰地幾聲響動,天上頓時什麼顏色的都有,還開得有高有低。

  底下的百姓有的仰頭欣賞剛綻開的煙花,有的墊腳看向城樓上的開泰帝和文武百官,不管姜若皎目光落到哪兒都能看到許多人擠在那裡。

  接下來花樣就更多了,有說什麼「三陽開泰」的,有說什麼「吉祥如意」的,名頭聽起來個個都喜慶得很,哪怕煙花放出來只能挨到那麼點邊也沒人會較真。

  一輪輪煙花放完,真是叫人眼花繚亂。

  開泰帝看著底下的百姓,雖隔得遠看不見他們的神色,心裡卻莫名覺得他們臉上都洋溢著笑容。

  他一直挺擔心自己一個大老粗當不好皇帝,現在看到百姓放鬆愜意地聚攏在京城街頭,心才算放了大半。

  開泰帝依照慣例讓內侍們捧出御膳坊準備的好酒好菜隨著文武百官回家,讓他們家人也可以嘗嘗宮宴上的美味。

  對於有功之臣還得多送些賞賜。

  文武百官既賞了煙花又得了封賞,自都歡歡喜喜地回了家。

  倒是戶部侍郎沒走,他還攔著太子殿下和姜若皎確定最後的帳目:「殿下真的沒算錯?殿下從戶部支走一萬貫,現在剩下兩萬貫?」

  新任戶部尚書還沒就位,現在是戶部侍郎當家。

  剛才他正好站在太子殿下身後,煙花放完就隨口問了句支走的錢還有沒有剩。

  結果太子語出驚人地說現在帳上有兩萬貫!

  要知道太子支走的一萬貫他肉疼得很,若不是考慮到這一萬貫還包含了給朝官們的年終福利,他都捨不得撥出去!

  現在錢沒花,還多了?

  太子殿下給戶部侍郎解釋了一下,說是這些商賈們實在太熱情了,得知開泰帝會到城樓上賞煙花、文武百官還都能聽說他們店鋪的名號,他們在競標時就瘋狂喊價,攔都攔不住!

  這也是沒辦法的事,別人要花錢,他們總不能攔著對不?

  最後喊價喊上來的這些商賈,可都是富得流油的人家,也算是讓他們為國庫做出一點微小的貢獻了。

  戶部侍郎沉默了一瞬,心裡有了個大膽的想法:這麼會給國庫撈錢的太子,不來戶部當尚書著實可惜了。

  太子殿下不知戶部侍郎的心路歷程,和戶部侍郎交完底又拉著姜若皎追上開泰帝,和開泰帝一起去中宮看盧皇后。

  搬進宮裡以後他們一家人倒是住得遠了,太后住一處,盧皇后住一處,他們夫妻倆又另外住一處,平日裡要聚頭都得約好才行。

  姜若皎和太子殿下都為宮宴忙活了一天,這會兒終於放鬆下來,陪盧皇后說了會話就在開泰帝那「你們該走了」的明示中回東宮歇息去了。

  大年初一休沐,眾人開始問親訪友,姜若皎兩人早早去太后和盧皇后那討了紅包,又出宮去清平縣走了一趟,看望許久不見的盧家二老。

  盧重英一家都在,他們平時都不能過來,難得過年休沐好些天,自然得到二老跟前儘儘孝。

  姜若皎兩人抵達別莊的時候,盧重英和盧應巡正蹲在田裡用泥塊砌土窯。

  太子殿下好奇地跑過去問:「舅舅,表哥,你們在做什麼?」

  盧重英見太子殿下夫妻倆過來了,無奈地說道:「打牌贏太多了,他們把我們轟出來堆土窯,說一會要一起烤地瓜。」

  提到這地瓜,盧重英不免又多介紹了幾句,說這是福州那邊剛推廣沒幾年的一種東洋作物。

  這玩意是前幾年東南大旱鬧饑荒時萬子興從東洋弄回來的,萬子興年底回東南一趟弄了一船回來,準備試試看在北邊能不能種活。

  二老早上巡看庫房時看見了,就拿了一些出來準備烤著吃。

  這不,剛才嫌棄他們牌打得太好就趕他們出來忙活了!

  太子殿下信心滿滿地道:「等我去見過外祖父外祖母就來給你們幫忙,我這麼聰明,外祖父他們一定也不願意帶我玩牌!」

  盧重英不置可否地點點頭。

  結果小夫妻倆一起進去沒多久,姜若皎和萬子興被攆了出來。

  萬子興嘆著氣道:「二老有了外孫就不要我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