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張家娘子道:「你們剛到京城事情也多,等時局安穩一些再說吧。」

  姜若皎道:「我看彥哥兒心思敏感,你可以與他先說說此事,省得他下次又一個人偷跑出來。要是真碰上壞人了怎麼辦?」

  張家娘子覺得在理,晚上便與彥哥兒說了此事。

  彥哥兒做夢都沒想到張家娘子會說出這樣的話來,二話不說就表示自己一定會跟著娘走,說著說著還掉起了淚珠子。

  饒是張家娘子向來比許多人要淡漠,還是被兒子引出淚來,母子二人哭了半宿,第二天起來眼睛是腫著的,精神看起來卻比往日要好,彥哥兒甚至要求下地自己走,硬生生跟著她們跑了一路,一點都不嫌累。

  轉眼小半個月過去,一行人轉回清平縣,修渠方案已經定好了,大夥都同意先往受災最嚴重的清平縣引水,徵調去修渠的百姓都幹得熱火朝天,頭一次覺得服徭役服得這麼心甘情願。

  萬子興帶著萬晴過來主持苞米的播種,百姓們起初對這個長得和他們不一樣的外邦人有些警惕,後來聽她操著一口比他們還純熟的官話也就逐漸接受這麼個小姑娘的指導。

  一切都有條不紊地進行著,姜若皎一行人回來時苞米都快種完了。

  甚至還有鄰縣百姓聽說是太子殿下讓種的,積極地前來討要新糧種,直說自己家裡也有幾片旱地種不了別的。

  盧重英做主把餘下的種子也分了出去。

  姜若皎得知形勢一片大好,心裡也高興得很。

  太子殿下也很高興。

  該辦的事都辦完了,他們也可以回家了。

  還是姜若皎先發現不對,問盧重英:「外祖父和外祖母哪去了?」

  盧重英臉上露出一言難盡的表情。他說道:「他們得知這邊的秋社好幾年沒辦了,覺得這不妥當,下鄉動員百姓舉辦秋社去了,說是今年秋社一定得好好熱鬧,不辦起來他們就不走了!」

  社日分為春社和秋社,對百姓來說都是非常重要的日子,一來可以通過社日讓自己村中的待婚青壯露露臉,幫他們討個心儀又能幹的媳婦;二來可以藉此向土地神、五穀神乞求來年五穀豐登,表達尋常百姓心中最簡單、最淳樸的期盼。

  清平縣這些地方把社日都給丟了,顯見是被廢帝在位的那些年給折騰得沒了盼頭。

  秋社確實是該撿起來的,可二老跑去添什麼亂?他們還能上台表演不成?

  相較於盧重英的苦惱,萬子興對盧家二老的行為卻十分支持,笑呵呵地道:「既然盧叔他們想留在這邊,我就在這裡置辦個宅子好了,正好晴姐兒也想留在這兒看看苞米的長勢,有什麼不對的地方可以及時補救。」

  盧重英覺得萬子興更像是二老的親兒子,不管二老想幹什麼萬子興都想方設法慣著,絕不做任何讓二老掃興的事。

  盧重英思來想去,也想不出能把二老拉回來拴著的好辦法,只得無奈地說道:「那就辛苦你了。」

  太子殿下對社日也很感興趣。

  他在書院求學時也聽人說起過這事兒,只不過那時候書院不給他們放假,怕他們把心玩野了,他也只能聽聽同窗們的介紹解解饞。

  聽盧重英和萬子興商量讓二老留下來籌辦秋社,太子殿下積極地對萬子興說道:「等秋社的日子近了,你可得給我遞個消息!到時候我們一定再過來一趟,好好瞧瞧外祖父他們弄出來的秋社有多熱鬧。」

  姜若皎從前都在店裡忙活,也沒機會見識旁人口中的社日,頂多只是做些好吃的祭拜一下父母而已。她也笑著說道:「對,到時我們正好可以來看看苞米收成如何,父皇應該會應允的。」

  萬子興一口應下。

  盧重英:「…………」

  盧重英決定不再開口,免得顯出自己和二老越發不像一家人。

  清平縣這邊的事情敲定了,已經離京半個月的太子殿下也該啟程回京了。

  他還是個剛入主東宮的新太子,接下來他得好好學習怎麼成為一個合格的儲君。

  簡單來說,他要繼續上學了,還是多位嚴師合力輔導他一個的那種。

  太子殿下並沒有認識到這個殘酷的現實,得知到了該回京的時候立刻蹦了起來,興沖沖地別過杜縣令等人拉著姜若皎一起回京。

  盧家二老抽空出來送別了孫子,又咻地一下消失了,說是自己要排練社日節目,忙得很,忙得很!

  盧重英跟隨著太子夫婦回京,很快聽說岑家的酒樓要開了,開張當天不是讓人嘗嘗岑家的菜品,而是讓人去賞畫。

  賞的還是太子的畫。

  姜若皎一人行道過岑家酒樓時,還能看見酒樓前搭著個台子,顯見是倒時要演出幾場好戲吸引百姓。

  太子殿下滿意地道:「岑宣他們做事還挺靠譜,這就把事情都張羅好了。」

  姜若皎點頭:「說不準他們一直在等我們回來。」

  兩人回了東宮清整了一番,前去見太后和盧皇后。

  不知道為什麼,太后和盧皇后表情都有些古怪。

  「你覺不覺得祖母和娘都不太對勁?」

  出了中宮,太子殿下忍了又忍,還是沒忍住和姜若皎嘀咕起來。

  他們一去就是半個月,照理說不管太后還是盧皇后見到他們以後都會很高興才對,可剛才兩人的表現雖還是歡喜,卻莫名多了一絲絲欲言又止的尷尬。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