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兩老鵪鶉一樣挨訓。

  本來他們也只是想去試探一下,試探完就走。結果姜若皎壓根不理睬他們,他們倔勁就上來了,硬是在姜家外頭待了一早上……

  作者有話說:

  皎皎:我找到你這麼傻的原因了。

  世子:?????

  第64章

  這日午後宮裡派人來請姜若皎入宮覲見, 她家中沒別的長輩了,所以婚期的商定也是她自己來。

  姜若皎特地梳妝打扮了一番,雖沒有濃妝也沒有華服, 但看著端方莊重。

  她曾作少年打扮數月,舉止間帶了些從容磊落之感,進了宮門也不顯侷促,看得領路的嬤嬤心中暗自點頭。

  起初聽說姜若皎的出身,不少人心裡也生出些許輕視來, 覺得一個商戶女能飛上枝頭, 當真是多虧了他們定親的時候時局混亂。

  結果今兒一早就傳言她們的准太子殿下早早出宮去找准太子妃,到了午後宮中又正式宣見准太子妃來商量婚期, 上上下下都這般看重這位準太子妃,誰還敢輕慢於她?

  現在一看, 雖說她們這位準太子妃的相貌算不得艷麗非凡,行止卻透著一股子遠超於年齡的沉著從容, 竟是比許多世家大族教養出來的女孩兒都要出挑。

  姜若皎很快見著了並肩坐在一起的開泰帝、盧氏與太妃, 他們下首還有樊延與寇世子, 還有個陌生的中年文官,瞧著清俊斯文, 哪怕已經年近四十也絲毫不顯滄桑,反而多了幾分歲月沉澱出來的獨特氣質。

  太妃見姜若皎來了, 等她朝開泰帝他們行過禮後便招手讓她坐到自己身邊,給她介紹起座中唯一一個生面孔來:「這是瑞哥兒的舅舅,姓盧,名重英, 前不久剛從東南那邊調回來, 一家人也剛安頓好, 你以後跟著瑞哥兒喊一聲舅舅就好。」

  盧氏顯見是見過兄長了,看起來全無昨天的彷徨無措,也跟著太妃說道:「對,你跟著瑞哥兒喊舅舅。可惜瑞哥兒外祖父和外祖母染了風寒,不能進宮來,要不然能一併見見。」

  盧重英與姜若皎的目光隔空對視一秒,都看到彼此眼裡心照不宣的瞭然。

  盧重英也不想欺君,他只是覺得不給兩老一個教訓,他們還得惹出禍事來。以前兩老跟著他去任地,時不時撿點小貓小狗小老虎之類的回來他都忍了,偶爾撿個人他也捏著鼻子認了,可京城不比別處,妹妹和外甥馬上又要受封,不知多少隻眼睛正看著他們!

  盧重英就把兩老禁足了。

  兒子禁老子的足,聽起來有些荒唐,可盧家就是這麼個情況——

  他們爹是老來子,他們娘是老來女,兩個人從小受盡寵愛,有事沒事就愛湊在一起開開心心地玩。

  沒想到他們訂婚後雙雙沒了老父親,兄弟姐妹看著他們就覺得新仇舊恨湧上心頭,想方設法把他們擠兌到家族邊緣。

  他們也沒覺得有什麼不對,照樣成親生孩子,沒幾年就有了一子一女,心裡不知道多滿足。

  盧重英自懂事起,就要提防兩老把妹妹帶去玩什麼危險玩意,後來連妹妹讀書都是自己手把手把關的,省得被兩老灌輸什麼奇奇怪怪的想法。再長大些,他就成了當家人了,家裡的事情基本是他說了算!

  這次回京機會,盧重英本來不想要的,後來覺得要是沒自己擋著,盧家那邊怕是想回來「重修舊好」。

  妹妹雖算是他教出來的,耳根子卻軟得很,說不準盧家那邊一哀求她就心軟了。

  當平西王妃的時候心軟沒什麼大不了,左右西南那邊唯有平西王和平西王太妃說話才算數,沒她這個王妃什麼事。可當了皇后就不同了,有時候她的一句話就能影響不少人的命運,根本兒戲不得。

  盧重英最終還是接受調令回京城來。

  哪怕以後他身上打上了外戚烙印,有些事他也不能撒手不管。

  不知道為什麼,盧重英在與姜若皎短暫的對視中品出了一絲絲同病相憐的味道來。

  想想自己外甥過去做的那些荒唐事,盧重英覺得回頭得給姜若皎多準備些好東西讓妻子送去給她當添妝。

  有些苦,只有受過的人才明白!

  有些痛,只有挨過的人才理解!

  開泰帝將欽天監那邊擇好的吉日給姜若皎講了,就定在四月初,就是轉月的事。比起尋常大婚是有點急了,不過諸多事宜都有禮部那邊負責準備,用不著他們操心,所以也不怕忙不過來。

  反正到時候成婚和冊封一起辦,一切都是順理成章的事,不必反覆折騰來折騰去。

  太妃拉著姜若皎的手說道:「如今新朝初立,百姓還沒能休養生息,許多事都只能從簡,卻是委屈你了。」

  姜若皎哪裡會覺得委屈。

  要不是新朝初立,光是她的出身便能挑出十種八種不適合的理由來:先是她祖上入了商籍,世世代代都算是商戶;接著她父母都出意外沒了,擱在民間那就是克父克母的命數;再有就是她與族人決裂,太過無情無義……

  也就是開泰帝剛登基,君臣還在磨合期,文武百官沒摸清楚他的脾氣,才會事事都先順著他的意思。

  何況姜若皎本也不喜歡太隆重太繁複的禮儀,能夠從簡她只覺鬆了一口氣,並不會覺得自己被人輕視。

  兩邊把大婚和冊封的事商量停妥,盧氏又給姜若皎選派了兩個教養嬤嬤,讓她們負責教姜若皎成婚和受封時的禮儀。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