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有彩頭玩起來才帶勁嘛!

  一群人熱熱鬧鬧地玩到中午,王府那邊也把飯菜送來了。

  好酒好菜滿滿當當地擺了一大桌,瞧著十分豐盛,不過他們都是正在長身體的少年郎,吃起飯來連頭牛都吞得下,自然是風捲殘雲般吃得杯盤狼藉。

  他們在食肆里吃得熱鬧,連外頭什麼時候下起了雪都沒注意到。

  等到散場時他們走到門口一看,才發現外頭風雪撲面。眾人轉頭看向寇世子,打趣道:「世子看,這莫非就是『時瑞』?」

  寇世子知曉自己的名字是怎麼來的,被狐朋狗友們擠兌也不覺得有什麼,樂滋滋地說道:「今年這雪還挺準時的,趕這麼巧就下了!」

  一行人說說笑笑地結伴歸去。

  姜若皎和清平一起把店裡收拾好,抬頭看著外頭飄落的雪花,想起了率兵北上的平西王。

  平西王發兵得那麼急,與太妃辭行之後去了趟鶴慶書院那邊,接著便直接帶著兵馬北上,也不知北邊現在是什麼情形。

  她不其然地想到了義兄樊延。

  他既然成了平西王養子,這種要緊的戰事自然是要跟去的,也不知他現在如何了。

  這次面對的不是蠻族,他應當不會再像以前那樣豁出命去拼軍功了吧?

  姜若皎正想著,忽聽外頭傳來一陣急促的馬蹄聲。

  她若有所感地轉頭看去,只見樊延騎著馬疾馳而至。

  經過姜家食肆的時候,樊延讓胯下的馬兒慢了下來,抬頭望向店內。

  兩人的目光驀然撞在一起。

  樊延勒馬。

  姜若皎邁步迎上去,問道:「你怎麼這時候回來了?」

  樊延望著姜若皎,緩聲道:「回來報個信。」

  姜若皎猶豫了一下,還是忍不住問:「北邊情況怎麼樣?」

  樊延道:「形勢大好。」

  平西王氣勢洶洶,一路上沒受到半點阻撓。到了京畿一帶更是接連有人倒戈,大多人都已經提前被策反,不僅不阻擋他們前進,還有不少人開城門相迎或者直接派兵馬追隨。

  樊延覺得到了京城,估計少不了內應開城門,逼宮只是遲早的事。

  「你怎麼這時候回來了?」姜若皎知道軍中靠軍功立足,現在北邊形勢大好,樊延卻選擇回來報信,豈不是錯失了從龍之功?

  樊延定定地看了姜若皎一眼,才說道:「我本就是王爺義子,日後少不了榮華富貴,用不著去爭這個功。」

  姜若皎頓住。

  以前平西王只是平西王,樊延給平西王當義子沒什麼大不了,可要是平西王舉事成功,那他這個義子的分量可就不一樣了。

  要是他再立個從龍之功,以後怕是要封個異姓王。

  自古以來異姓王沒幾個善終的,不是自己心有不甘舉兵造反,就是遭到皇帝猜忌下場悽慘。

  姜若皎聽出樊延的顧忌,嘆息著道:「那你快去報信吧。」

  樊延點點頭,沒再多作停留,驅著馬兒朝著平西王府疾馳而去。

  第54章

  樊延帶著幾名傳信親兵抵達王府, 平西王太妃與盧氏都被驚動了。

  看到為首的樊延,平西王太妃微微訝異,接著和氣地拉著他落座, 仔細詢問他北邊的情況。

  樊延先把平西王寫的家書遞給平西王太妃,才有條不紊地給平西王太妃細說起自己返還報信時的形勢。

  他對姜若皎只能說「形勢大好」,在平西王太妃則不用避諱那麼多,把一路上的情況一五一十地講得清清楚楚。

  樊延雖才年方弱冠,卻參與過不少大大小小的戰役, 對局勢的預判能力遠超於常人, 表述起來也是言簡意賅,連對行軍打仗一無所知的盧氏都聽明白了。

  平西王太妃心中讚嘆不已, 只覺再沒有見過這麼出色的少年郎。

  這年輕人不僅外表出色、武力高強,還能洞悉戰機、料敵於先, 著實了不起。

  「祖母,我聽說父王派人回來報信?」樊延正講到京畿那邊的反應, 就聽寇世子邊邁步入內邊嚷嚷。

  樊延停了下來。

  寇世子看清坐在平西王太妃下首的樊延, 腳步同樣停頓下來。

  一看到樊延, 他就想起他與姜若皎訂婚前的事。

  那時候他被扔進大牢里反省,他娘對他說他父王有意要收個義子把世子之位傳給別人。

  沒過多久, 樊延就出現了,他父王對樊延十分欣賞, 提出要把樊延收為義子。

  雖說廢世子的事沒再提起過,寇世子心裡頭還是有點疙瘩。

  更別提樊延和姜若皎還早就認識了。

  一想到樊延和姜若皎算得上是青梅竹馬,寇世子心裡一下子又被酸意給淹了。

  倒不是他不信任姜若皎,只是他父王看不上他卻很喜歡樊延, 不免讓他想到姜若皎是不是也更喜歡樊延這樣的。

  怎麼樊延幼時好巧不巧就被姜家收留了?

  可現在局勢不明, 寇世子只得壓下心底泛濫的酸意, 坐到平西王太妃另一側詢問起來:「父王讓你回來的嗎?父王那邊如何了?」

  樊延又簡明扼要地把北邊的情況給寇世子講了一遍,末了才說道:「父王也擔心家中的情況,所以讓我回來看看。」

  盧氏問道:「這次回來就不走了吧?你住的院子好些天沒住人了,我這就讓人去收拾收拾。」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