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也不知是不是因為寇世子烏鴉嘴了這麼一句,他們才把酒分下去沒喝幾口,就有治事齋夫子聞訊過來把他們逮了個正著。

  治事齋夫子見同犯之中還有經義齋的人,立刻派人去把陳夫子也喊了過來。

  陳夫子上回領頭帶學生喝酒,眾人見是為楊峰清接風洗塵也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現在只是個重陽節,書院又沒給學生開放禁酒令,他們私自聚在書院裡頭分酒喝就是犯了院規!

  必須懲戒!

  陳夫子看了眼自己幾個得意門生,與治事齋夫子他們商量過後,最終罰他們分工合作打掃書院一個月。

  寇世子本來想理論幾句,硬生生被姜若皎給按下了。他不甘不願地說道:「打掃就打掃,沒什麼大不了的,我們也願意認罰。不過酒都倒出來了,就讓我們喝完吧!」他現在在治事齋學了不少新鮮學問,說起話來還挺有理有據的,「釀酒可是要用掉不少糧食的,白白倒了多浪費!」

  治事齋夫子拿他沒辦法,只得怒氣沖沖地道:「行行行,你們都趕緊喝光,一滴都不許浪費!」

  寇世子是個膽子大的,見治事齋夫子只是就事論罰,並沒有不喜他們的意思,又推說壇里還剩下一點兒酒,不如兩位夫子幫忙喝掉。

  治事齋夫子見寇世子是這麼個沒臉沒皮的傢伙,什麼氣都消了。他與陳夫子對望一眼,想著正是重陽佳節,罰都罰過了,喝了這碗酒也無妨。

  於是兩位夫子也分了一碗酒,在寇世子的慫恿之下陪著他們舉碗喝了。

  蔣玉泉他們挨了罰本來有點不請願,見夫子們這麼給他們面子,心裡又鬆快下來。

  院規是院規,夫子們人還是很好的!

  接下來一個月,他們這兩撥人承包了書院的灑掃工作。

  他們為了更方便彼此,湊在一起把書院分成好幾個區域,每個人按著住處、講堂的遠近選定自己負責哪兒。

  大夥一點都不覺得是在受罰,反而像是在做什麼重要部署,討論得非常起勁。

  後來旁人看到他們一大早拿起雄赳赳氣昂昂掃帚掃地,都覺得稀奇得很:怎麼感覺這群傢伙一起受個罰,倒像是得了嘉獎似的!

  一個月的灑掃處罰過去後,陳夫子他們把姜若皎她們搗鼓出來的灑掃分工方案拿去了,說是以後方便拿來罰人。

  陳夫子說著還多看了姜若皎和寇世子一眼,那眼神的意思明顯是「以後說不準還有你們的份」。

  寇世子不服氣地道:「我們才不會再受罰!」

  十月中旬又到了休沐的日子,姜若皎兩人又一次騎驢回城歸家去。

  楊峰清他們也要回家,出書院時自是一路同行,後來半路上大夥各自分散,等走到楊婆婆的茶攤前已經只剩下他們三個人了。

  姜若皎兩人坐下來喝碗茶歇歇腳,看著楊峰清動作利落地幫楊婆婆收拾著茶攤。

  楊婆婆見事情都給孫子搶著幹完了,只得笑呵呵地招呼起姜若皎和寇世子來:「上次多虧了你們幫我給峰清送鞋子。」她說完還轉頭叮囑楊峰清,「你是當師兄的,以後在書院裡要多看顧看顧師弟知道沒?」

  楊峰清點頭笑道:「那是自然。不過姜師弟他們朋友多得很,可輪不到我來照看。」

  楊峰清說的不是虛話,不管姜若皎還是寇世子,身邊都聚攏了一批稱得上是志同道合的好友。

  姜若皎道:「還是要的,往後興許有許多事還得師兄幫忙。」

  楊婆婆道:「需要就開口,不必和他客氣。」

  姜若皎兩人歇了一會,吃了點東西填飽肚子,別過楊峰清祖孫二人再次上路。

  楊峰清目送他們兩人騎著驢子離開,手上的動作沒停,繼續幫楊婆婆收拾著茶攤上的東西。

  孫子都回來了,楊婆婆自然也不想張羅茶攤了,把板車推過來將桌椅茶爐之類的統統放上去。她還和楊峰清感慨:「你這兩個師弟長得可真俊,為人也沒得說,要不是見他們人這麼好,我當時也不好腆著臉讓他們幫忙送鞋子去書院。」

  楊峰清道:「姜師弟他們自然是極好的。」

  楊峰清嘴上這麼說著,心裡卻不免又想到了姜若皎的身份。

  一個多月的時間已經足夠讓他弄清楚許多東西。

  比如他現在已經知道寇世子來鶴慶書院報到前剛定了親,定親的對象正好姓姜。

  要說他們這位姜師弟是姜家遠親,所以旁人都沒聽說過他,倒也說得過去。

  不過據楊峰清所知,姜家姐妹都將要嫁入高門,可其他姜家人卻沒沾半點光,反而還有人把他們當初逼迫姜家姐妹二人交出家財、試圖侵吞姜家父母遺產的齷齪事傳揚開去了。

  不少姜家人面上無光,壓根不敢再進城和姜家姐妹倆攀關係!

  既是如此,寇世子又怎麼會和哪個姜家遠親這般要好?

  楊峰清琢磨了一陣,沒琢磨出個所以然來。

  直到有次看見姜若皎兩人親親密密地挨在一起說話,一個猜測才驟然浮上楊峰清心頭:如果根本不是什麼遠親,而是寇世子的未婚妻本人呢?

  這就能解釋為什麼平西王會選擇一個商戶女當世子夫人了。

  寇世子性情跳脫,沒個定性不說,身邊還圍繞著一群老是慫恿他做這做那的狐朋狗友,所以選世子夫人當以才德為上!

  楊峰清推測出了姜若皎的身份,也沒和任何人提起,連陳夫子都沒說。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