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賈慶明灌醉孫書福十一點過,放火後離開的時間不到十二點。

  按村民的說法他們到的時候火還沒燒光屋頂,如果12點前就起火了,一個小時足夠燒得更烈,而且孫書福不可能在這樣的烈火中存活超過半小時,火還是從頭部開始燒下去,他比鄭雪梅死得更早!這中間的時間差怎麼算怎麼都不對,且賈慶明咬定他用的是酒精助燃,沒提到過煤油。

  「既然賈慶明承認了放火要燒死孫書福兩口子,沒必要在這種細節上遮遮掩掩,如果他有同夥需要他掩護他更應該在時間點和作案工具上弄清楚。」溫彬說。

  「真正的兇手另有其人,就在暮橋村!他發現了賈慶明放火未遂,然後借著賈慶明的火澆了更大的一把火!」幾個人把他們走訪過的人家信息又全部拉了出來,正準備梳理可能的嫌疑人,祈雨電話響起是柯呷打過來的。

  「你們過來暮橋村一趟,有情況。」

  祈雨掛完電話留下包思齊值守,三個人走出辦公室碰到了樓上走下來的四個人,幾個人點了點頭,各自上車奔赴暮橋村。

  開到村口,村里靜悄悄路上沒有人也看不見柯呷,曲瑞川放慢車速往前開逐漸看到了人群,他們把車停在了外圍。

  祈雨下車走前面撥開人群,柯呷站在人群中,那個熟悉的矮房子拉上了警戒帶。祈雨走到屋門口,裡面沒有開燈,一股濃烈的農藥味從屋裡散了出來,他退後幾步問柯呷怎麼回事。

  午飯前一位村民經過西口出村辦事,路過孫國興家門口看見他門口的爐子沒生火沒在意,辦完事回來看見孫國興家還是冷鍋冷灶,他不放心去敲門,門沒有鎖一碰就開了他先是聞到味道,摸出手機晃了晃屋子裡看見床上躺著人,立刻退出來報警。

  柯呷當時帶著人在其他村解決村民糾紛,接到電話直接告訴了祈雨然後帶著幾個人先過來保護現場,到現在還沒進去看過。

  年豐進屋很快退了出來手裡拿著一個本子遞給祈雨,祈雨帶上手套接過來,滿滿一篇蒼勁有力的鋼筆字。

  警官同志,各位父老鄉親:

  我有愧於你們,我兒子的死跟小賈沒關係,是我放的火。教育出這樣為禍鄉鄰的不肖子孫我有罪,小賈是個好人。這幾年他給了我們老兩口很多關懷,還試圖帶孫書福走正道,可是骨子裡爛透了很難改變。

  那天晚上我見到小賈去了家裡,我坐臥不寧總覺得要出什麼事情,我害怕小賈被孫書福的花言巧語欺騙,坐在屋子裡一直沒有睡。

  我等到半夜看見小賈離去,屋子裡沒有聲音,我走進幾步聞到了燒東西的味道,我不敢進去滅火我退回了房間想了很多。孫書福死了對大家都好,我再也不用承受他們夫妻的打罵,再也不用擔心還不清的債務又添幾筆。

  我等了很久沒有看到更大得火,我站在門口望了望,屋子裡沒有動靜。我從床下拿出存了很久沒用上的煤油走了過去。火不知道為什麼燒完東西就滅了,我的腳步聲驚醒了鄭雪梅,她睜眼看見我破口大罵,說我老不死和外人聯和起來害他們,說她要打死我讓我償命。她坐在地上手被反綁著起不來,我走過去拿起酒瓶砸在了她頭上,她再次暈了過去。

  我把煤油澆在了她鞋上褲腿上,倒在了木桌子上,點燃了她的衣服,火很快起來沿著桌子燒到了孫書福的頭髮,衣服。

  我確定兩個人身上都起火了,我回到屋裡躺了下來閉上了眼直到有人敲了我的房門。出事後小賈每周固定會來探望我,給我送菜送米,昨天我等了他一天沒有來,我給他打電話也打不通,我想你們應該已經找上他了,一切都是我的錯不要再連累無辜的人。我走了我老伴也活不長,所以我把她一起帶走了。

  上次警官來家裡說孫書福藏的有錢,你們算算夠不夠還債,不夠的話我和老伴的撫恤金留下火化費都拿去還債吧。我們的骨灰揚了就行,無顏立碑!

  後附我知道的孫書福欠款名單。

  作者有話要說:感謝在2021-06-1018:00:00~2021-06-1111:59:59期間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哦~

  感謝投出地雷的小天使:蒼耳子本子1個;

  非常感謝大家對我的支持,我會繼續努力的!

  第66章 落幕

  祈雨繼續往後翻,後面幾頁紙密密麻麻記錄著人名,金額,這些年的還款數額還差多少。他嘆了口氣合上了本子……

  年豐做完初檢把兩具遺體抬了出來,祈雨走進昏暗的小屋,之前亂七八糟堆放的東西都歸置了起來,破舊的柜子桌子明顯有擦拭過的痕跡,鍋碗瓢盆洗得乾乾淨淨,鍋具外面的黑漬也刷掉了大半。

  教書育人一輩子的孫國興在臨走前把屋子裡外清掃整理了一遍,給自己和老伴換上乾淨的衣服平靜的喝下了劇毒農藥,他的人生除了孫書福沒有污點。

  兩天後年豐帶著鑑定科的人站在一樓辦公室匯報解剖化驗結果。

  死者趙清,75歲,體表無任何外傷,死因:農藥中毒引起呼吸衰竭而亡。

  死者孫國興,80歲,體表無任何外傷,死因:農藥中毒引起呼吸衰竭而亡。

  現場收集兩隻玻璃瓶,一隻為500毫升褐色玻璃瓶,內里殘留物質和兩名死者胃內殘留農藥成分一致,瓶子表面驗出的幾枚指紋分屬兩位死者;一隻為500毫升透明玻璃瓶,內里殘留物為煤油,瓶身表面指紋屬於孫國興。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