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理論上來說劇本打動我的,我都會考慮接,但也有一些儘量遵守的原則,比如我不希望每次找我的都是同類型角色,也不希望自己一直出演同一種類型的影視劇,因為我自己會審美疲勞,所以我還是希望可以嘗試儘可能多的影視類型,也歡迎有好的劇本可以聯繫我。」

  說到此處。

  洛尋輕輕一笑。

  記者準備的採訪問題相當充足,根本就是奔著洛尋來的:「那你對最近劉亦非和姜欣等《天龍八部》時期合作過的演員們說想跟你再合作的話,有什麼想要回應的呢?」

  「有機會的。」

  洛尋笑容不變:「有機會的話,我當然是希望跟這些老朋友再合作一把,甚至把大家都湊齊這樣來拍一部電影或者電視劇……」

  而在洛尋受訪時。

  台下的劇迷粉絲們則是紛紛舉起手機或者攝像機,對著他的臉就是一陣猛拍,洛尋偶爾露出微笑,時不時還能引起台下的尖叫聲,讓提問的記者好一陣感嘆,現在的洛尋可真是太紅了,一部《琅琊榜》直接讓他成了當下電視圈最熾手可熱的男演員!

  ……

  結束髮布會。

  當晚《琅琊榜》大結局的兩集播出了,壽宴之上,文武百官長跪不起,向梁帝懇求重審赤焰舊案,梁帝怒不可遏。

  蕭景琰為首。

  他義正言辭的表示當年舊案有罪或有失者皆應受罰,梁帝疑心太子有趁翻案而謀反之心,忽然看向了面色沉鬱的梅長蘇,質問他究竟為何人。

  梅長蘇起身。

  他歷數當年林燮對皇帝的扶持與忠心,梁帝勃然大怒,高喊著「逆臣賊子」,拔劍刺向梅長蘇,景琰一步上前擋在梅長蘇與梁帝之間。

  梁帝劍鋒直逼景琰。

  蕭景琰問心無愧,同時表示自己也絕不會是第二個祁王,梁帝手中寶劍落地,失魂落魄離開大殿,最終仍然兀自呢喃:

  「亂臣賊子。」

  鏡頭一轉,御書房內的梁帝哀嘆自己已被東宮逼入絕境,靜妃及時趕到梁帝身邊安慰勸說,梁帝卻什麼也聽不進去,將梅長蘇單獨召至宮中。

  二人面對面。

  梅長蘇欲將謝玉手書呈給梁帝,讓他清楚知道自己的骨肉和忠臣良將究竟是如何被迫害,而梁帝則不敢去面對當年的冤案。

  梅長蘇告訴梁帝。

  祁王當年被賜死前只留下一句話:「父不知子,子不知父」,梁帝卻仍舊咬定當年祁王和林燮對自己是莫大的威脅,梅長蘇再也按捺不住,直言梁帝不能忍受的是權威被挑戰,失掉了自己本心。

  梁帝無言以對。

  他最終答應舊案可重審,但要求林殊決不可再活在朝堂之上,梅長蘇應允了梁帝的要求,表示與梁帝死生不復相見,梁帝望著他的背影,忽然高喊自己是受了小人矇騙,還說起了當年與林殊的種種美好回憶。

  梅長蘇含淚哽咽。

  離開這裡,沒有回頭。

  梁帝果然下詔重審赤焰案,舉朝釋然,太子清明也得到更多人的肯定,藺晨告訴梅長蘇,不必擔心自己還能活多久,只要相信他,他必定竭盡全力。

  赤焰一案終得告結。

  蘇宅內,藺晨興致勃勃的準備攜梅長蘇出遊散心,梅長蘇也覺心事已了,太子下令恢復林氏宗祠與牌位,梅長蘇終得以祭拜已故親人。

  但此時。

  前方戰事烽煙乍起,急報頻頻傳至金陵,景琰召集群臣商議對策,有大臣以兵力不足為由提議講和,景琰則質問諸軍侯有無人敢稱將帶兵禦敵,眾人紛紛推諉,景琰有意親自帶兵趕往前線。

  得知此事。

  梅長蘇找到景琰,規勸他不得在京都不穩之時離開金陵,自己則請命前往最紛亂的北境對陣大渝,即刻遭到景琰與霓凰的反對,景琰告訴梅長蘇,只要他身邊的大夫肯定他身體無恙便答應他的請求。

  藺晨激烈反對梅長蘇的計劃。

  梅長蘇則直言自己是林殊,應該回到他該去的地方,在生命的最後選擇林殊的結局,藺晨深受感染,表示將梅長蘇一同趕赴沙場。

  臨赴戰場。

  梅長蘇告訴霓凰,若有來世,願兩人生在平常人家,自己定會與霓凰攜手終老,霓凰含淚應允,景琰站在城牆上,目送身披戰袍的梅長蘇遠去。

  戰亂平息後。

  梅長蘇沒能歸來。

  梁帝駕崩,景琰登基,幾年後,大梁政通人和,國富民安,這天,兵部請陛下為整編完畢的新軍賜名,蕭景琰飽蘸濃墨,寫下蒼勁有力的三個大字:

  長林軍。

  故事由此結束。

  但這部電視劇帶來的影響,卻不會因此而結束,反而達到了這部劇播出以來,熱度的最巔峰,無數的觀眾都被這個結局炸出來了!

  第427章 宗主

  「宗主死了?」

  「我不接受這結局!」

  「編劇求求你做個人吧!」

  「太虐了吧,從頭虐到尾,倒數第二集一邊哭一邊笑,心想梅長蘇終於得償所願,結果最後一集就因為莫名其妙的戰爭死掉了?」

  「能改結局嗎?」

  「早知道是這樣的結局,我寧願自己沒看過這部電視劇,再不濟也是只看前面的五十三集,最後一集可以永遠不點開,這樣梅長蘇就能一直活在我的世界。」

  「真的淚崩!」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