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頁
平安鏢局分出一部分鏢師護送他們返鄉,姜父薑母和姜柏舟則帶著一部人留下。
送走了小湯圓,姜羨餘低落了好一陣子,直到李熠悄悄給他們派了活,讓他和姜柏舟儘快熟悉京城布防,才重新振作了精神。
……
文清帝的誕辰在四月末,花落紛紛、桃李成果的時候,舉國歡慶三日。
除了滯留京城的幾位王爺,不少公侯也從就任地返京,為文清帝賀壽。
謝承在文清帝誕辰前一日將「興國之策」交給了他,病情稍有起色的文清帝龍心大悅,破格邀他這個小小翰林參加明日的宮宴。
「把你那個師弟一塊帶來,人多熱鬧。」文清帝道。
謝承不信文清帝不知道明日宴會上可能發生的變故——禁宮設宴,最是人員混雜,禁軍守衛壓力倍增;再加上君臣飲酒作樂,精神麻痹,最容易叫人鑽空子。
古往今來,多少毒殺行刺發生在宮宴之上。忠王如果狗急跳牆,明晚就是最好的時機。還有身處冷宮的廢太子,如果不趁文清帝在世時放手一搏,恐怕再難有機會翻身。
文清帝卻還讓他把姜羨餘帶進來,到底是自負于禁宮的防衛,還是有把握廢太子和忠王不敢造反,也不怕姜羨餘對他有殺心?
亦或者,文清帝對一切了如指掌,布好了請君入甕的局?
不等謝承回答,總管太監就將入宮的令牌交給他,叮囑道:「謝大人明日帶著這塊令牌入宮,會有宮人給您領路。」
謝承不好推辭,只能躬身謝恩。
李熠和方志洲對文清帝邀請謝承一事並不意外,但邀請姜羨餘就值得深思了。
根據李熠的眼線匯報,忠王確實有不少動作,睿王也將禁衛軍和京畿衛牢牢握在手裡,對文清帝重病卻遲遲不肯封他做太子一事耿耿於懷。
屆時這兩方先對上,李熠就可以做黃雀。
姜羨餘倒沒有想那麼多,對謝承道:「不管這是不是鴻門宴,我都要和你一塊去。」
謝承猶豫:「可……兇險難料。」
「那你也抗旨別去。」姜羨餘道,「他到時候說不定自身難保,沒工夫管我們去沒去。」
謝承知道他說的是反話,他們只有入宮才能同李熠做好接應,只不過他不想讓姜羨餘去,姜羨餘同樣也不希望他一個人涉險罷了。
最終還是決定兩個人一塊去。
……
萬壽節當日,文清帝先在欽天監挑好的吉時前往太廟祭天祈福,焚了一百份忠王親手所寫的悔過書,祈求日後國泰民安。
這一來一回就廢去一個白天的工夫,到了舉行宮宴的時候。
謝承和姜羨餘沒能跟著皇帝儀仗去太廟,只能按時辰進宮赴宴。
兩人的位置被安排在一塊,屬於在場官員之末,姜羨餘這個生面孔還遭到不少打量。
漸漸也有年長的官員發現他與江太后的相似之處,面露驚駭的神色,低聲議論起來。
姜羨餘耳力過人,聽到不少議論,面上卻端著表情不變,一副泰然自若的模樣。
「陛下駕到!」
文清帝在皇后沈氏的攙扶下出現,百官連忙起身跪拜。
「臣等參見陛下,恭賀陛下萬壽無疆,千秋萬代!」
姜羨餘心裡有些彆扭,但礙於場合,還是同謝承一道下跪行禮,悄悄打量著文清帝。
文清帝將眾人叫起,攜沈皇后端坐於上首,對朝臣舉杯示意:「今日朕與眾愛卿同樂,眾愛卿不必拘束,盡興而歸。」
「謝陛下。」
飲過這一杯淡酒,總管太監便將文清帝的酒杯換成了茶杯,泡的也不是茶葉,而是枸杞與參片。
沈皇后給文清帝夾了一些清淡的菜,朝底下的廢太子使了個眼色。
——今日這場宮宴,在冷宮的廢太子都被放了出來,忠王卻未能列席。
廢太子立刻攜妻子兒女上前給文清帝祝壽,一家子久居冷宮,面容消瘦、衣著樸素,瞧著頗為可憐。
呈上的禮物也不是什麼貴重之物,而是手抄的九百九十九卷祈福經。
文清帝似乎是在今日的場合有些心軟,鬆口讓沈皇后給早已弱冠的皇長孫說親。
沈皇后喜不自勝,拉著廢太子一家跪地謝恩。
接著便是睿王、誠王、毅王上前祝壽,文清帝膝下的皇子就剩這麼幾位,還有幾位早夭。另外還有幾位公主,除了遠嫁的兩位沒到,基本都來齊了。
算起來文清帝也算多子多孫了。
李明雅因為身體不適,並未參加宮宴,不知是真病了,還是睿王知道今日兇險,不讓她入宮。睿王將她親手畫的《萬壽圖》呈給文清帝,後者極為滿意地賜下大量賞賜。
皇子皇女過後便是宗親、朝臣祝壽。
今夜文清帝的精神一反常態的好,枸杞人參茶飲了好幾杯,桌上的菜也動了不少。
終於輪到謝承祝壽,他攜姜羨餘一塊上前,呈上一尊血玉雕琢的玉佛。
他同姜羨餘跪在下首說完賀詞,卻久久未能聽見文清帝的回應,抬頭才知文清帝正打量著姜羨餘。
宮伶表演的歌舞剛好結束,場中一時間寂靜無聲。
良久,文清帝才道:「聽說是你救了老九,叫什麼名字?」
「草民姜羨餘。」
「江羨餘……哪個江?」
送走了小湯圓,姜羨餘低落了好一陣子,直到李熠悄悄給他們派了活,讓他和姜柏舟儘快熟悉京城布防,才重新振作了精神。
……
文清帝的誕辰在四月末,花落紛紛、桃李成果的時候,舉國歡慶三日。
除了滯留京城的幾位王爺,不少公侯也從就任地返京,為文清帝賀壽。
謝承在文清帝誕辰前一日將「興國之策」交給了他,病情稍有起色的文清帝龍心大悅,破格邀他這個小小翰林參加明日的宮宴。
「把你那個師弟一塊帶來,人多熱鬧。」文清帝道。
謝承不信文清帝不知道明日宴會上可能發生的變故——禁宮設宴,最是人員混雜,禁軍守衛壓力倍增;再加上君臣飲酒作樂,精神麻痹,最容易叫人鑽空子。
古往今來,多少毒殺行刺發生在宮宴之上。忠王如果狗急跳牆,明晚就是最好的時機。還有身處冷宮的廢太子,如果不趁文清帝在世時放手一搏,恐怕再難有機會翻身。
文清帝卻還讓他把姜羨餘帶進來,到底是自負于禁宮的防衛,還是有把握廢太子和忠王不敢造反,也不怕姜羨餘對他有殺心?
亦或者,文清帝對一切了如指掌,布好了請君入甕的局?
不等謝承回答,總管太監就將入宮的令牌交給他,叮囑道:「謝大人明日帶著這塊令牌入宮,會有宮人給您領路。」
謝承不好推辭,只能躬身謝恩。
李熠和方志洲對文清帝邀請謝承一事並不意外,但邀請姜羨餘就值得深思了。
根據李熠的眼線匯報,忠王確實有不少動作,睿王也將禁衛軍和京畿衛牢牢握在手裡,對文清帝重病卻遲遲不肯封他做太子一事耿耿於懷。
屆時這兩方先對上,李熠就可以做黃雀。
姜羨餘倒沒有想那麼多,對謝承道:「不管這是不是鴻門宴,我都要和你一塊去。」
謝承猶豫:「可……兇險難料。」
「那你也抗旨別去。」姜羨餘道,「他到時候說不定自身難保,沒工夫管我們去沒去。」
謝承知道他說的是反話,他們只有入宮才能同李熠做好接應,只不過他不想讓姜羨餘去,姜羨餘同樣也不希望他一個人涉險罷了。
最終還是決定兩個人一塊去。
……
萬壽節當日,文清帝先在欽天監挑好的吉時前往太廟祭天祈福,焚了一百份忠王親手所寫的悔過書,祈求日後國泰民安。
這一來一回就廢去一個白天的工夫,到了舉行宮宴的時候。
謝承和姜羨餘沒能跟著皇帝儀仗去太廟,只能按時辰進宮赴宴。
兩人的位置被安排在一塊,屬於在場官員之末,姜羨餘這個生面孔還遭到不少打量。
漸漸也有年長的官員發現他與江太后的相似之處,面露驚駭的神色,低聲議論起來。
姜羨餘耳力過人,聽到不少議論,面上卻端著表情不變,一副泰然自若的模樣。
「陛下駕到!」
文清帝在皇后沈氏的攙扶下出現,百官連忙起身跪拜。
「臣等參見陛下,恭賀陛下萬壽無疆,千秋萬代!」
姜羨餘心裡有些彆扭,但礙於場合,還是同謝承一道下跪行禮,悄悄打量著文清帝。
文清帝將眾人叫起,攜沈皇后端坐於上首,對朝臣舉杯示意:「今日朕與眾愛卿同樂,眾愛卿不必拘束,盡興而歸。」
「謝陛下。」
飲過這一杯淡酒,總管太監便將文清帝的酒杯換成了茶杯,泡的也不是茶葉,而是枸杞與參片。
沈皇后給文清帝夾了一些清淡的菜,朝底下的廢太子使了個眼色。
——今日這場宮宴,在冷宮的廢太子都被放了出來,忠王卻未能列席。
廢太子立刻攜妻子兒女上前給文清帝祝壽,一家子久居冷宮,面容消瘦、衣著樸素,瞧著頗為可憐。
呈上的禮物也不是什麼貴重之物,而是手抄的九百九十九卷祈福經。
文清帝似乎是在今日的場合有些心軟,鬆口讓沈皇后給早已弱冠的皇長孫說親。
沈皇后喜不自勝,拉著廢太子一家跪地謝恩。
接著便是睿王、誠王、毅王上前祝壽,文清帝膝下的皇子就剩這麼幾位,還有幾位早夭。另外還有幾位公主,除了遠嫁的兩位沒到,基本都來齊了。
算起來文清帝也算多子多孫了。
李明雅因為身體不適,並未參加宮宴,不知是真病了,還是睿王知道今日兇險,不讓她入宮。睿王將她親手畫的《萬壽圖》呈給文清帝,後者極為滿意地賜下大量賞賜。
皇子皇女過後便是宗親、朝臣祝壽。
今夜文清帝的精神一反常態的好,枸杞人參茶飲了好幾杯,桌上的菜也動了不少。
終於輪到謝承祝壽,他攜姜羨餘一塊上前,呈上一尊血玉雕琢的玉佛。
他同姜羨餘跪在下首說完賀詞,卻久久未能聽見文清帝的回應,抬頭才知文清帝正打量著姜羨餘。
宮伶表演的歌舞剛好結束,場中一時間寂靜無聲。
良久,文清帝才道:「聽說是你救了老九,叫什麼名字?」
「草民姜羨餘。」
「江羨餘……哪個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