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姜家本就因為皇帝的寵信而勢大,若再出個姜皇后,氣勢可就真的是無人可擋了。

  一時間朝臣們心思各異。有的以為皇帝想要拉攏姜家,有的覺得是姜家給皇帝施壓,也有人覺得皇帝單純看上姜氏美色……

  至於真相……自然也有人猜到,但是,元嘉帝的淫威之下,還真沒人敢說,畢竟若是真的,那就是皇帝的大醜聞,元嘉帝能放過一個耿直的太史令,不代表能放過第二個。

  於是,自從冊封聖旨一下,朝臣們雖然震驚,卻也沒幾個人敢跳出來,少數幾個跳出來反對的,當即被元嘉帝以雷霆手段收拾了,這樣一來,就算原本有什么小心思的,也徹底息了念頭,打定主意暫時按兵不動,靜觀其變。

  朝臣們安靜如雞,周清芷卻惶恐地不行。

  從大儒世家的閨秀變成罪人之女,又忽然變成郡主,這其中的轉變對於周清芷來說還是太過刺激。

  而且,她心裡也未必沒有什麼猜測。

  關於元嘉帝冊封姜氏以及朝臣反應等具體細節,襄荷還是從書院得知的,周清芷的信來的時候,消息都已經傳到襄城。周清芷信中並未多說具體經過,只是向好友抒發信中忐忑和惶恐。

  襄荷是早就猜到新皇可能與姜素馨的關係的,只是當看到猜測被證實,心裡卻還是有些不踏實的感覺,看罷信,心裡不由唏噓。

  不過,至少目前來看,姜素馨被冊封一事對周清芷並無壞處。元嘉帝能抵住朝臣壓力空置後宮三年,想來對姜氏還是有情義的,那麼只要他不倒,周清芷的處境便無需擔憂。

  放下周清芷的信,襄荷又拆開第二封,劉寄奴的信。

  自劉寄奴投軍抗擊北蠻,到如今已經四年多的時間,劉寄奴本身就有能力,再加上姜家照看,因此很快就脫離小卒的身份,穩步而快速地爬升,後來皇帝換人做,姜家得勢,連帶著劉寄奴也爬升地更快,如今已經能成了正五品下的懷化郎將,手下率領著將近一萬兵馬。

  他能爬升地如此之快,除了本身驍勇善戰和姜家的提攜外,襄荷的錢財支持也是重要原因。

  打仗養兵最費錢,偏偏朝廷從先帝時就一直剋扣軍餉,有被戶部兵部的官員貪了的,也有被將領本身貪了的,總之小兵們實際拿到手的餉銀很少。而那些不貪餉、真心抗蠻的將領,則常常要自費養兵。

  後來先帝倒台,元嘉帝上位後,乾脆利落地砍了好幾個剋扣軍餉的貪官和將領,情況好轉了一些,但仍舊入不敷出,畢竟國庫被先帝揮霍地並沒有剩下多少銀子,能發做軍餉的自然也不多。很多將領苦於沒銀子,手下往往並沒有多少實際能用的兵。但劉寄奴不同,他那將近一萬兵馬,卻全是能上陣殺敵的。

  這幾年間,鶴望花鋪名聲越來越盛,也為襄荷帶來越來越多的財富,多到襄荷覺得自己使勁兒揮霍都揮霍不完,於是得知北地的情況後,襄荷便給劉寄奴送去了大筆銀子。

  她這樣做,一是為了幫劉寄奴,二來也是覺得,如果邊境守不住,整個大周的百姓,包括她和蘭郎中,都不會有什麼好處,反正她錢多地沒處花,自然是有錢出錢。再說這錢也不是白花的,劉寄奴有了權勢,對她、對蘭家都是有好處。

  於是,有錢有能力有人脈,劉寄奴才能在幾年間升到這般地位。

  而他的信上則如以往無數次一樣,細細的講述自己帶領手下的兵又打退了多少蠻子、軍中又有什麼趣事等等,只是信末提到,他已經放趙小虎回鄉成親,估計要不了多久就能到了。

  劉寄奴投軍後一年,趙小虎非鬧著也要去北地,他爹娘扛不住,加上當時劉寄奴已經當上了百夫長,好歹算個官,可以照應著趙小虎,因此便沒攔他。趙小虎這幾年一直在劉寄奴手下當兵,如今也當上了偏將,跟還留在村子裡的小夥伴相比,可以算得上十分有出息,可把田大嬸高興壞了。

  趙小虎跟田箐原本就互相有意,只是還隔著一層窗戶紙沒戳破,兩家大人也知道,都在商量定親了,誰知趙小虎突然要去投軍,田大嬸自然不再願意定親,就怕他死在戰場上,讓田箐還沒過門就守寡。

  可一聽說趙小虎要去參軍,田大嬸因此不答應兩人婚事,原本還不承認喜歡趙小虎的田箐當即跑到田大嬸跟前,非要跟趙小虎定親,還揚言非他不嫁。

  田大嬸無奈,只得順著她。趙家因此對田家又感激有愧疚,更是對田箐這個未來兒媳婦兒疼愛有加。

  如今趙小虎混出名堂,兩人年級也差不多了,因此便商量著要完婚,只是之前北地戰事吃緊,趙小虎一直抽不出空回來,這次總算有了時間,也算喜事一樁。

  也不知道趙家和田家知道這事兒沒有,待會兒得去跟他們報報信。襄荷這樣想著,突然又想起,卜落葵也早已跟書院的一位山長之子訂親,也是今年年底就要成親。

  好像不過是一轉眼間,身邊的夥伴居然已經全部快要嫁人。似乎,只剩下她了……

  想想自己,襄荷無奈地嘆口氣,放下劉寄奴的信,拿起最後一封。

  謝蘭衣的信。

  ☆、110|8.3

  每次同時收到謝蘭衣的信和其他的信時,襄荷總是最後才看謝蘭衣的那一封。就好像吃甘蔗的時候,總是喜歡把最甜的留到最後才吃。

  謝蘭衣的信卻一如既往的詳盡而簡單。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