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頁
不僅僅是逼宮,如今一直居於幕後的端王走上台前,許多之前想不通的事情也如撥雲見霧般剎那分明起來。
比如傅元辛案,傅元辛等人很可能是無辜的,但李家那個倖存的紈絝也未必說了謊,他的確聽到了傅元辛等人的聲音,但這世上又不是沒有能夠將他人聲音模仿地惟妙惟肖的口技藝人,衙役也的確在事發現場撿到了傅元辛的玉佩,但這隻消一個偷兒,事先將玉佩偷出就行。
比如皇帝對於傅元辛案的態度,按理說他應該顧全大局,但他卻偏偏鬼迷心竅一般做出那樣的決定,以至於端王擺明了謀逆,傅家軍卻從頭至尾毫無動靜,就這麼眼睜睜看著江山換了主人。
而皇帝之所以會做出那樣的決策,除了李貴妃的枕頭風外,恐怕端王所下的力也不小。
到了後來的學子遊街,更是明顯地有人慫恿,只是那時書院群龍無首,而端王在襄城這五年,如今看來也絕不是像表面那樣閒雲野鶴般,而是暗中積蓄力量,所以才會那麼容易就慫恿得半數學子上街抗議。
而學子遊街所造成的慘狀,恐怕也是端王想要看到的。
不斷激化皇帝與各大勢力之間的矛盾,最終得利的便是他這個幕後布局之人。
襄荷不得不佩服此人謀劃深沉,更佩服他能蟄伏數年,但只要一想起那些做了他棋子的慘死學子,胸中便冒出火來。
原來的皇帝不靠譜,端王難道就靠譜麼?
襄荷暗暗嘆了一聲,又道,「可是,我還是不明白,皇帝怎麼就那麼信任端王?」
不管端王之前有多少謀劃,最終皇帝對他的毫無戒心絕對是他逼宮成功地一大原因。
謝蘭衣輕咳一聲:「……在宮中時,我曾聽過一些傳聞。」
襄荷好奇地看著他。
謝蘭衣低下頭,只覺得這樣的話似乎不適合對襄荷說,但襄荷雙眼亮晶晶地看著他,那眼神讓他有些招架不住,只得垂下眸子,輕聲說道:「宮中私下流傳……端王自王妃死後便不近女色,恐怕是……不能人道。」
襄荷倒沒注意謝蘭衣的小小尷尬,只是聽了他的話,驚訝之後隨即恍然。這樣一來倒說得通了,端王沒兒子,又不能人道,皇帝自然不會忌憚他了。
「這樣來說他的確沒什麼好忌憚的,可是,他的確奪了皇位沒假啊……」襄荷喃喃著道,「這樣的話,就只有三個可能,第一,他就單純想噹噹皇帝,過把癮就死,完全沒想過把皇位傳遞下去;第二,他並非不能人道,這樣現在再生個兒子也不算太遲;第三……」
「第三,他早已有了子嗣,只是不為人知罷了。」謝蘭衣接下襄荷的話。
襄荷心頭猛震,呆呆地看著謝蘭衣,腦海中曾經被忽略的、那個尖銳的女聲忽地泛起。
做大事……我們……孩子……
謝蘭衣敏銳地察覺到她的一樣,抬頭皺眉道:「怎麼了?」
襄荷無力地搖搖頭:「有件事……需要確認一下。」
謝蘭衣沒有說什麼,只拍了拍她的肩膀。
先皇駕崩,新君登位在即,鶴望書院這邊的一眾相關案件以前所未有的效率被處理。
一直糾纏不清的黃韜獨孫殺人案,最終定義為對方尋釁在先,黃公子失手致人死亡,而之前一直咬定黃家的死者家族忽地改變態度,表示只要黃公子在死者墳前道個歉,便不再追究他的過失。
沒了原告,又是「過失」,加上黃公子的身份,最終的判決就輕的不能再輕:賠償死者親人一定銀錢,杖責二十。
書院與朝廷關於學田事務上的管理權限也終於扯出個結果來,朝廷派監察每月查詢學田帳務,但具體事務卻一概不插手,相比之前獅子大開口的勢頭,這最終結果對於書院來說幾乎沒有什麼損失。
傅元辛案也很快「水落石出」,李家紈絝親口招認所謂現場聽到的傅元辛等人的聲音,不過是因為之前雙方的糾紛,而想要將他們拖下水而已,至於玉佩,也是他之前無意中撿到,決定構陷傅元辛後便故意丟在現場。於是,傅元辛等學子,無罪釋放。
不管這些案件的結果有多少疑點未清,但書院滿意,新君滿意,那這就是「真相」。
這樣一來,唯一懸而未決的就只剩周家的案子。
襄荷到周家時,門前森嚴林立的衛兵已經撤走,只有兩個大石獅子仍舊屹立在門前,許是很久沒有擦拭,石獅子上落了灰塵,平白顯得周府高大的門楣無比寂寥。
襄荷敲了敲角門,開門的已經不是以前的下人。
好在,報上名字後,這次終於得以進去。
這是自去年周家出事後,襄荷第一次進入周府。
她先去清楓院看了周清楓。
不過半年多沒見,周清楓便從圓滾滾的小胖子變成了清瘦的小少年,原本俊俏的眉目倒是展露了出來,可襄荷卻只覺得心裡一陣發酸。
周清楓倒是沒有多麼憂鬱感傷,見她來了,高興地又叫又跳。襄荷先跟他說了抱香的近況。
李恆泰死後,抱香自然不用再來周府。孫氏得知李恆泰的死訊後呆愣半晌,抱香卻笑地暢快,渾然不管孫氏的情緒,整日按部就班地在家操持家務,又尋思著做個什麼賺錢的生計。
她做的一手好繡活,因此最終便去了鎮上的一家繡莊做繡娘,掙的錢不算多,但也強過許多村人。
比如傅元辛案,傅元辛等人很可能是無辜的,但李家那個倖存的紈絝也未必說了謊,他的確聽到了傅元辛等人的聲音,但這世上又不是沒有能夠將他人聲音模仿地惟妙惟肖的口技藝人,衙役也的確在事發現場撿到了傅元辛的玉佩,但這隻消一個偷兒,事先將玉佩偷出就行。
比如皇帝對於傅元辛案的態度,按理說他應該顧全大局,但他卻偏偏鬼迷心竅一般做出那樣的決定,以至於端王擺明了謀逆,傅家軍卻從頭至尾毫無動靜,就這麼眼睜睜看著江山換了主人。
而皇帝之所以會做出那樣的決策,除了李貴妃的枕頭風外,恐怕端王所下的力也不小。
到了後來的學子遊街,更是明顯地有人慫恿,只是那時書院群龍無首,而端王在襄城這五年,如今看來也絕不是像表面那樣閒雲野鶴般,而是暗中積蓄力量,所以才會那麼容易就慫恿得半數學子上街抗議。
而學子遊街所造成的慘狀,恐怕也是端王想要看到的。
不斷激化皇帝與各大勢力之間的矛盾,最終得利的便是他這個幕後布局之人。
襄荷不得不佩服此人謀劃深沉,更佩服他能蟄伏數年,但只要一想起那些做了他棋子的慘死學子,胸中便冒出火來。
原來的皇帝不靠譜,端王難道就靠譜麼?
襄荷暗暗嘆了一聲,又道,「可是,我還是不明白,皇帝怎麼就那麼信任端王?」
不管端王之前有多少謀劃,最終皇帝對他的毫無戒心絕對是他逼宮成功地一大原因。
謝蘭衣輕咳一聲:「……在宮中時,我曾聽過一些傳聞。」
襄荷好奇地看著他。
謝蘭衣低下頭,只覺得這樣的話似乎不適合對襄荷說,但襄荷雙眼亮晶晶地看著他,那眼神讓他有些招架不住,只得垂下眸子,輕聲說道:「宮中私下流傳……端王自王妃死後便不近女色,恐怕是……不能人道。」
襄荷倒沒注意謝蘭衣的小小尷尬,只是聽了他的話,驚訝之後隨即恍然。這樣一來倒說得通了,端王沒兒子,又不能人道,皇帝自然不會忌憚他了。
「這樣來說他的確沒什麼好忌憚的,可是,他的確奪了皇位沒假啊……」襄荷喃喃著道,「這樣的話,就只有三個可能,第一,他就單純想噹噹皇帝,過把癮就死,完全沒想過把皇位傳遞下去;第二,他並非不能人道,這樣現在再生個兒子也不算太遲;第三……」
「第三,他早已有了子嗣,只是不為人知罷了。」謝蘭衣接下襄荷的話。
襄荷心頭猛震,呆呆地看著謝蘭衣,腦海中曾經被忽略的、那個尖銳的女聲忽地泛起。
做大事……我們……孩子……
謝蘭衣敏銳地察覺到她的一樣,抬頭皺眉道:「怎麼了?」
襄荷無力地搖搖頭:「有件事……需要確認一下。」
謝蘭衣沒有說什麼,只拍了拍她的肩膀。
先皇駕崩,新君登位在即,鶴望書院這邊的一眾相關案件以前所未有的效率被處理。
一直糾纏不清的黃韜獨孫殺人案,最終定義為對方尋釁在先,黃公子失手致人死亡,而之前一直咬定黃家的死者家族忽地改變態度,表示只要黃公子在死者墳前道個歉,便不再追究他的過失。
沒了原告,又是「過失」,加上黃公子的身份,最終的判決就輕的不能再輕:賠償死者親人一定銀錢,杖責二十。
書院與朝廷關於學田事務上的管理權限也終於扯出個結果來,朝廷派監察每月查詢學田帳務,但具體事務卻一概不插手,相比之前獅子大開口的勢頭,這最終結果對於書院來說幾乎沒有什麼損失。
傅元辛案也很快「水落石出」,李家紈絝親口招認所謂現場聽到的傅元辛等人的聲音,不過是因為之前雙方的糾紛,而想要將他們拖下水而已,至於玉佩,也是他之前無意中撿到,決定構陷傅元辛後便故意丟在現場。於是,傅元辛等學子,無罪釋放。
不管這些案件的結果有多少疑點未清,但書院滿意,新君滿意,那這就是「真相」。
這樣一來,唯一懸而未決的就只剩周家的案子。
襄荷到周家時,門前森嚴林立的衛兵已經撤走,只有兩個大石獅子仍舊屹立在門前,許是很久沒有擦拭,石獅子上落了灰塵,平白顯得周府高大的門楣無比寂寥。
襄荷敲了敲角門,開門的已經不是以前的下人。
好在,報上名字後,這次終於得以進去。
這是自去年周家出事後,襄荷第一次進入周府。
她先去清楓院看了周清楓。
不過半年多沒見,周清楓便從圓滾滾的小胖子變成了清瘦的小少年,原本俊俏的眉目倒是展露了出來,可襄荷卻只覺得心裡一陣發酸。
周清楓倒是沒有多麼憂鬱感傷,見她來了,高興地又叫又跳。襄荷先跟他說了抱香的近況。
李恆泰死後,抱香自然不用再來周府。孫氏得知李恆泰的死訊後呆愣半晌,抱香卻笑地暢快,渾然不管孫氏的情緒,整日按部就班地在家操持家務,又尋思著做個什麼賺錢的生計。
她做的一手好繡活,因此最終便去了鎮上的一家繡莊做繡娘,掙的錢不算多,但也強過許多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