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徐景珩一句「徐某在休養中,錦衣衛的事情,暫時有餘慶做主。」餘慶就更懵。餘慶和皇上報備後,一面通告兩京十三省,朝廷要「不拘一格收人才」,一面調派手下願意幫忙的人,再去詢問東廠江斌,西廠張永,哪知道司禮監張佐給他一個好主意。

  張佐說,御馬監的人都有空,可以幫忙做一些事情。餘慶直覺不對頭,可他自己實在是太忙,也沒顧得上多問,領著御馬監五百精英,都來幫忙。

  內閣閣老們那個氣啊。那誰誰,那當年不就是劉瑾的結義兄弟?那誰誰,不就是劉瑾的乾兒子?好哇,就知道先皇都保護他們活下來!

  老臣們氣得跳腳,奈何沒有名目鬧起來,只能幹憋氣。

  餘慶摸摸鼻子裝聾作啞。皇上倒是知道一些,御馬監的老人,當年都和劉瑾有關係。都和文臣們,尤其是楊廷和一夥兒,不和睦。現在都是老人了,自然不會和當年一樣鬧起來,但他們光露面,就夠楊廷和他們憋屈的。

  當然,皇上不會去管。

  皇上不管。南京魏國公收到北京的消息,摸著保養得宜的鬍子,矜持地微笑,麻利地安排江南民間人才進京,甭管有沒有秀才功名。

  其他省份一看,好嘛,我們雖然比不上江南,我們也有人才啊,皇上!

  皇上:「???」皇上自然是希望人才越多越好。皇上自己也忙,僅有的休息時間,都是盯著徐景珩休養,生怕他再喝醉酒爬屋頂吹冷風。

  十月初十,皇上收到南海嚴嵩送來的合約書,一式四份,漢文、拉丁文、西班牙文、葡萄牙文,最主要的是漢文、拉丁文,皇上的拉丁文好,一眼看出來幾處翻譯對不上,返回去要嚴嵩再修訂。

  十月十三日,河套的王守仁和蒙古簽訂互市合約,進入一個階段。王守仁發來合約稿子,言說河套一分為二,大明占據三分之二,整個河套作為互市的地方……皇上表示這結果很好,皇上只想打敗敵人,對開疆拓土並沒有執念。

  皇上提前從豹房搬回來紫禁城,十月十五大朝會一過,開始元和五年的秋冬祭祀。

  今年是一個特殊的年份,不光是大明的各項改革要祈求上天保佑,還有皇上五歲了,這麼一個好消息,不光告訴祖先們,還要告訴老天爺、各路神仙。

  皇上看完禮部厚厚的一本上書,直接搬到天壇西天門內南側的齋宮去住。齋宮由護城河與外界隔開,大明的皇帝每逢出宮祭祀,提前住進齋宮,清淨淋浴,食素戒色,以示虔誠。

  皇城西側社稷壇,壇上按五行方位覆蓋五色土——中黃、東青、南紅、西白、北黑,社神居東、北向。稷神居西、北向。大明人信奉「社神」為土地神,「稷神」為五穀神,而民以食為天,社稷神就是大明的命脈基礎……

  皇上念著歷代一樣的祝文:「皇帝敢昭告於太社之神、太稷之神:惟神贊輔皇只。發生嘉穀、粒我烝民。萬世永賴……」

  圍觀的五萬多老百姓興奮高呼,忘記說自己名字·皇上面無表情。

  京郊帝王廟,皇上面對三皇五帝,歷朝歷代明君、賢臣的十七帝、三十七臣,帶著兩萬人挨個上香,皇上有點沙啞的嗓門高喊:「昔者奉天明命,相繼為君,代天理物,撫育黔黎,彝倫攸敘,井井繩繩。至今承之,生民多福,思不忘而報……」

  大明文武官員都激動萬分,都夢想有一天能作為第三十八個,皇上還是沒有任何表情。

  旗纛壇,「旗纛旄麾,飛揚晻藹。」這面歷朝歷代天子親征時使用的旗幟,象徵最神聖的權威。大明皇帝對旗纛的祭拜最為虔誠,目的都是祈願庇佑。皇上乾巴巴地喊著:「六纛大將,五方旗神,主宰戰船正神,金鼓角銃炮之神,弓~弩飛槍飛石之神,陣前陣後神只五昌等眾,維神欽天命而無私……」

  皇上已經累的嗓子沙啞,沒有脾氣。

  山川壇西南,先農壇,皇上祭祀完畢,親自耕地耘田,以示勸課農桑,以農為本。皇上背書:「惟神初興農事,乃種嘉榖,為民立命,萬世永賴。今將東作,親耕藉田,謹以牲醴庶品……」

  國子監,先賢先師祭祀,皇上在供奉孔子的大成殿,祭祀「四配」、「十哲」牌位,再去皇上執意添加的百家壇祭祀各家聖人,墨子、荀子、老子、莊子、列子、韓非子、商鞅、申不害、許行、華佗……

  大隊人馬人仰馬翻。然而,回來紫禁城,皇上還要「再」領著文武群臣,全副儀仗,大禮祭祀太廟裡的祖先,文臣武將……

  「再」於內府大庖廚井前,祭祀五神,司戶之神、司灶之神、中溜之神、司門之神、司井之神……

  皇上整整祭祀大半個月,天天一身厚重的袞冕大袍服,天天吃素,人都瘦了一圈。當然,皇上還住在齋宮——冬至節日到了。

  大明所有的店鋪提前三天關門。大明的老百姓身穿彩衣,家釀的美酒開缸,家醃的鹹菜開缸,家家戶戶包餃子,吃圓子,祭祀祖先,走親訪友拜小年送賀禮、迎來送往絡繹不絕……

  大明的皇帝和官員也有三天假期,可是,他們要祭天!

  所有祭祀典禮中,最為繁瑣隆重的儀式。禮部負責祭祀所用牲畜、排演祭天樂舞……皇帝、陪祭官員齋戒三天,不可飲酒食葷,陪祭官員不審理案件,不參加宴會,不弔喪,不祭神,不掃墓。整個北京城,各條街道平整潑水、鋪撒黃土,所過胡同街口以青布遮擋,各個門頭上彩燈高懸,彩旗飄揚。




章節目錄